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关于公有制的5道辨析题

火烧 2010-05-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5道辨析题探讨不同形式的产业是否属于公有制,涵盖家庭经营、集体农场、慈善工厂等案例,分析其产权归属与经营方式,引发对公有制产业的深入思考。

      1、有一对小夫妻,开了一家包子店,不请伙计,全凭两人起早贪黑地忙活,请问这家包子店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2、有一对老夫妻,膝下有十个儿子,儿子们各自娶妻以后仍然不分家,整个大家庭共二十二人,一起经营了一家餐饮店。由于人手足够,不再另外聘请员工。经营所得的利润统一交给老夫妻保存,除每月平均分给每对小夫妻一定的零用钱以外,整个大家庭的开支都是由老夫妻和儿子儿媳共同打理。请问这家餐饮店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3、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一个集体农场,经过农场职工们集体商议,招了一批农民工负责农场的生产,而原先的农场职工无一例外纷纷离职,下海的下海,挣外快的挣外快。但农场的所有权仍然归离职的农场职工全体共有,并且离职的农场职工每月能从农场领取一定数额的分红。请问这个农场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4、在太平洋东岸,有一个富甲天下的慈善家,开设了一家福利工厂,从厂长到工人,招收的全部都是残疾人。慈善家给这家工厂注入了第一笔资金以后,就把这家工厂交给所有的残疾人员工共同管理,收益的分配也由残疾人员工自主协商决定。慈善家和全体残疾人员工签订了合同——工厂的使用权和用益权归全体残疾人员工共有,慈善家分文不取,但慈善家保留所有权,以便在资金紧缺时变卖工厂的原有设备,只要提前三个月通知全体残疾人员工即可。请问这家工厂是否属于公有制产业?

      5、在太平洋东岸,有一个富甲天下的慈善家,为了体验生活,开了一家面包店,自任店长,负责管理店内事务,不但分文不取,还把面包店每个月的盈利平均分给店里的总共十位员工,并且向每位员工赠送了8%的股份。还有另一家面包店,里面共有十位糕点师,他们每人占据了10%的股份,共同管理这家面包店,为了促进生产,他们没有搞平均主义,而是根据每个人制作的糕点数量、质量进行月底分红,其中一位大胡子面包师做的糕点最受顾客欢迎,每个月获得的分红总是超过了20%。请问这两家面包店都是公有制产业吗?

不设标准答案,欢迎自由讨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