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金融危机国家时,中国要有自己的打算。
文章提出中国在救助危机国家时应以人民币为条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经济倍增。
金融风暴至今余波未平,希腊债务危机正逾演逾烈,日本的债务危机也将在不久后爆发。即使是源头的美国,也不排除出现二次探底,如果这样,英国、加拿大等都会被压上“最后一根稻草”。这些将影响中国的经济,他们也很可能向中国求援,中国应如何处理呢。
全球经济的滑坡必然累及中国,中国不发挥作用,置之不顾,势必同样打击中国经济,但如果无条件地援助,救不起的话,中国会被耗干;救得起的话,也可能是温活了冬天的毒蛇。
笔者认为,中国明智的做法是:救,但救援必须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输血的资金必须是人民币!
以人民币资金输血给被救助国,被救助国将能加强和中国的经济联系,加大采购中国的商品,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第二是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其作用如IMF增资时,中国也是用人民币入股进去的。同时,为维持中国的出口增加了动力。最后,即使救援国救不起来,或者救起来后忘恩负义,对中国损失也不大,毕竟,人民币是中国印的。
此一举四得之法,比起四万亿投在国内拉动内需为更有效。四万亿投在国内,使用不当,容易造成通货膨胀,造成资产价格虚高、泡沫。但如果投到国外,再通过国外回购中国的商品、或者中国用人民币去采购对方国的商品,都是对中国经济有倍增的好处的。生硬拒绝救援,不利于树立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果用美元、或硬通货如黄金去救援,则很可能亏空自己、国内不好交待、国际上可能被人占了便宜还说我们的不是。
公开救援条件,接受的,统统去救,人民币渗透进去,相当于绑上了中国战车,美国的仆从就会越来越少。不接受的,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拒绝援助。以人民币划定势力范围,总比用第三世界、朋友加兄弟的友谊来得实在,朋友圈子可以扩展到第二世界,真正是朋友遍天下了。
美国奠定今天的龙头老大地位,除了在二战中卖军火发财,出兵帮助盟军战胜纳粹,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二战后通过马歇尔计划,大量经援欧洲,使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武器和货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就看肉食者是否有此宏图大志了。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