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卖学姐被褥日入万元”——被消费的清华园

火烧 2015-06-0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讲述‘卖学姐被褥日入万元’引发热议,实为闲鱼推广事件,揭露高校被商家和媒体消费的现象,批评媒体职业操守缺失,引发对高校形象被滥用的反思。

  真没想到,自己竟然错过了一条疯及全国的“大新闻”!!

  好吧,我来跟各位看官还原一下我与“大新闻”失之交臂的全过程。

  上星期三下完体育课,我照常来到听涛吃饭,看到听涛门口摆了个摊,上面写着贩量学姐被褥,走闲鱼。我想,应该是毕业季,学姐有被子不要了,拿出来卖,也是很正常的事。只是后面这个“走闲鱼”,恕我孤陋寡闻,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人问我买不买,我没管就走了。

 

  没想到,一周后,朋友圈便被这件事刷屏了。

  或许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想不到这件事竟会成为全国新闻的爆点。因为我相信,面对食堂门口的这样一个二手摊,绝大多数学生的反应都会和我一样,在走向自行车的短短几秒时间中,撇上几眼,然后开锁、骑车、走人。

  也正因为如此,当“卖学姐被褥日入万元”的新闻疯传于网络之际,我一时语塞。事后证明,这只是阿里巴巴为了给旗下的APP“闲鱼”做推广而策划出的损招,无良商家为了广告抹黑清华也是蛮拼的。阿里巴巴为自己旗下的产品做宣传无可厚非,但是牵扯上清华大学,给高校的莘莘学子贴上一个如此“重口味”的标签,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当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春风发展到当前这个状态的时候,我们本应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块地都不是例外。我们已经见过了很多这样被围观、被消费的案例。譬如曾经有媒体报道,中国大妈试图碰瓷讹外国人,但真相却是外国人骑车撞了大妈并用脏话辱骂。面对这样的事情,以前我们只是感叹一声“世风日下”,然后照旧过自己的生活。而这次,火烧到了清华。

  按理说,清华作为一所大学,本来是一个安静读书的地方,一个潜心研究的地方。不过,作为一个在国内只比隔壁强那么一点点的高校,一有些风吹草动,它注定被放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事实上,清华大学被商家和媒体“消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比如今年女生节的时候,“清华挑衅北大抢妹子 神秘卖家免费放送女生节电影票”等标题登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3·7女生不用愁 清华男生伴左右——清华汉子约北大妹子看电影”、“女生过节别犯愁 清华男生来解救——北大妹子一起去看电影吧!”、“北大妹子,今年3·7女生节让清华男生来陪你看电影,可好?”。商家为了能博得眼球,把清华汉子和北大妹子绑在一起来消费,也是蛮拼的。

 

  为什么一个本是安静读书的地方,却引来了或商家、或媒体的“消费狂欢”?媒体职业操守的缺乏固然是原因之一,我们也往往从“职业操守”的角度来批评媒体的一些恶俗行为,但是,单纯靠“职业操守”真的就能管住媒体了吗?

  其实,我们不能期待靠所谓的“职业道德”教育来让一个堕落的行业从良,就像我们不能期待用孔老夫子的几句道德说教就能让房地产商的血管里流淌着道德血液一样。这当然不是说所有媒体都不守道德,而是说那些尊重事实、不去追求消费噱头的媒体,会活的很累。当今媒体圈,似乎已经进入了“逆向选择”的逻辑。好的东西卖不出去,而次品却充斥其间。但恰恰也正是这些次品,催火了广告和MONEY。

  媒体如此,其背后的商家也是如此。但其实仅仅批判商家是不够的——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社会中的一切事物似乎都被商品化了。在新自由主义浪潮的冲击下,金钱和利润成为超越一切的价值,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都围绕着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来进行。在新自由主义的逻辑中,利润和资本不应当受到任何的限制,应该取消政府和社会加诸于资本的一切束缚。它们应当完全“自由”地去实现自身的积累,为此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借助一切方式和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无节操、无下限的营销方式就不可避免了。

  这几天还有一个新闻,就是“故宫里拍裸照”。经历了几百年政治变换、风雨沧桑的故宫,本来以为自己现在可以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在那里静静地邂逅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远离政治和舆论的漩涡。但没想到的是,却在最近邂逅了一堆红果果的肉体,再次将其推向了舆论中心。这类宣传和营销的目的无外乎是通过“眼球经济”,提升个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实现个人或团体的经济利益。而故宫和清华一样,则成为这种商业营销的无辜受害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