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印度的无赖行为让毛泽东忍无可忍
张羽收集
当年印度的无赖行为让毛泽东忍无可忍, 忍到极点,也就到了火山爆发的时候。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到1951年前后,印军侵占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英国殖民者所占的领土。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占部分中国领土。1959年,印军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建立了43个据点。中国政府提出谈判解决边境问题,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1962年6月起,印军向中国边防军开枪攻击,死伤中国军人数十人。迫不得已,毛泽东于1962年10月决定实行自卫反击作战。10月6日,当总参谋部向参战部队传达了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假如印军向我进攻则要狠狠地打他一下,除东线西藏作准备外,西线也要配合。如他进攻,不仅要打退,还要打狠打痛。”
历史再次回到三十六年前,在中国的西部边疆曾一度狼烟四起,警报频传。印度政府置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于不顾,悍然对中国西部边界发动大规模蚕食和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在一再忍让和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一场短促而有限的自卫反击作战,捍卫了祖国的西部边疆,保持了几十年的相对稳定。毛泽东是这场战争中中方的最高指导者,他在作战结束后听取汇报时曾兴致勃勃地说:“这一次我就参加了。总理、少奇同志、小平同志、军委的同志,我们都参加了,我们是在北京,没有上前线就是了。“整个中印斗争过程中,再次显示了毛泽东娴熟、高超的政治、外交和军事艺术,在维护国家安全,打击反动的民族主义和地区扩张主义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当印度不断在边境挑起事端时,毛泽东坦诚告诉印方:中国人民的敌人在东方而不在印度,这是我们的国策,希望印度也不要将中国当作敌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把建立和发展与印度的友好合作关系作为睦邻友好的重点。但就是中印关系最友好的年月里,印度政府也采取了许多很不友好的举动。
1951年,印度乘中国抗美援朝,无暇西顾之机,抢占了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接着又占领了边境中段部分中国领土。从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根本利益出发,毛泽东和中国政府对印度的寻衅滋事一直保持克制和忍让的态度。
1959年前,毛泽东多次向印度政府诚恳提出,中印两国是朋友,中印之间即使吵架,也是朋友之间的吵架,中国不会将印度作为敌人。
早在1954年10月,毛泽东就对来华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表示:“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但是这种吵架与我们同杜勒斯的吵架,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1959年5月13日,毛泽东又在中国外交部关于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谈话的答复稿上亲笔加写了一大段话。他推心置腹地说:“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在东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南朝鲜、在日本、在菲律宾,都有很多的军事基地,都是针对中国的。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而不在印度,不在东南亚及南亚的一切国家。......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西藏叛乱的平定和进行民主改革,丝毫也不会威胁印度。......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毛泽东亲笔写下的这段话,通过中国驻印大使潘自力转达给了印度方面,坚定、坦率而又友好地向印度表明了中国的立场。
毛泽东公开将中国的“底“告诉了印度,可惜的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印度当局对这些好言相劝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在边境上一段暂时沉寂后,又变本加厉地开始了新一轮蚕食中国领土的行动。
针对印度对中国边境的不断蚕食行为,毛泽东向中国边防部队提出了“决不退让,避免流血;武装共处,犬牙交错“的十六字斗争方针
印度尼赫鲁政府妄图利用我国的暂时困难,乘台湾蒋介石集团在东南沿海不断进行军事骚扰之机,推行扩张主义政策,将其单方面划定的边界线强加给中国。其办法就是后来印度政府宣扬的“前进政策“。这一政策的目标是,印军尽可能多地在中国控制的地区建立哨所,以此来逐步改变军事力量对比,并且在中国哨所之间建立印度哨所和巡逻队,遏制中国的补给线,在达到足够优势后赶走中国军队。尼赫鲁认为,“前进政策“是非常稳妥和有效的,它既可避免冒直接发动战争的危险,又可为“发展边远地区“提供最佳途径。
中国政府单方面命令军队后撤20公里后的两年内,印度军队不仅没有丝毫放松,反而向中国境内进攻,使得毛泽东“忍无可忍”。据《红墙见证录》记载:1962年10月18日,由毛泽东召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他先要乔冠华(主管外交部日常工作)和总参谋长雷英夫报告中印边境冲突的情况和各方面的反映。听完汇报后,周恩来建议立即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与会人士表示赞同。
毛泽东则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境问题是不行的。“
毛泽东认为,这样做有两个理由:一是在政治上更有利于揭露印度;二是在军事上,侵略者越深入,越便于我迂回、包围、聚歼--这也许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政治军事仗“。
对于毛泽东决定发动自卫反击战的理由,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是印度的政策激怒了中国,使得中国别无选择唯有采取自卫措施。但印度的专家并不认同,他认为,中国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他指出,在1962年最初的几个月里,台海局势比较紧张,然而到了6月份,局势得到缓和,这使得中国可以将更多的军队调往中印边境地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他认为,中国在10月20日发动的进攻经过精心策划,几乎与将全球拖到毁灭边缘的古巴导弹危机同时发生。
印度的军事专家还引用印度官方的观点,指出此时超级大国都在避免核大战的发生,而中国似乎是故意选择了这一时间发动反击,这样就无需顾虑第三方的干涉,而加勒比海的危机结束之后不久,中国就宣布了单方面停火。
不管是何种原因,毛泽东亲自部署了这场战争的策略,他在会议中问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张国华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泽东又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两天后,中印边境开战。张国华提前两天抵达西藏,他在前线参战部队传达毛泽东的作战命令时说:“事关重大,影响深远。我的决心是:准备伤亡1300人,根本不要考虑伤亡,1300也好,2300也好,打一个补一个,始终保持四个大团满员。”就这样,一场给印度和印度军队带来历史耻辱的边境战打响了。
张羽:历史进程谁爱毛泽东谁恨毛泽东
[一个纯毛泽东思想文章的地方,一个只谈论毛泽东伟大思想的地方,一个毛泽东思想复兴的地方。]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