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水农夫:中国传统与中国道路
滠水农夫:中国传统与中国道路
世上万事万物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我们既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而忽视特殊性,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也不能只强调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毛主席作为伟大的辩证法大师,在革命和建设两个方面,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给我们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对于革命方面来说,中国的特殊性决定要夺取革命胜利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不是苏联式的城市武装暴动,历史也证明这条路走不通,王明、李立三这些人就是犯的教条主义错误;而中国的普遍性也决定了中国革命要走的道路必然是苏联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而不是其它的什么主义,或者其它的什么道路。对于建设方面来说,中国的特殊性决定不能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要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是毛主席在《读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阐述的很多独到观点,并赋予了具体实施;而中国的普通性又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基础上必须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在政治上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农民阶级,抛弃了这两条,显然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就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普通性是事物的共性,个性通常从属于共性,好比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不同的“大道”是个性,是事物的特殊性,而“通罗马”则是共性,是事物的普遍性。如果将事物的个性与共性混淆,将特殊性与普遍性混为一谈,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必然不能对事物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也必然误入歧途。
长期以来,有人不遗余力强调中国的特殊性,并名之为“特色”。并在特殊性的借口下,把社会主义的原则基础篡改得面目全非,徒具空壳。他们也把毛主席的“实事求是”作为武器,实际上是按照他们的主观需要,对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改造,使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颜色,与国际接鬼。显然这是一个以特殊性掩盖和代替普遍性,从而循序渐进否定普遍性的例子。这又恰好从相面证明,事物的普遍性有着不可抗拒的规律,强调中国的特殊性并不能阻止向资本主义普遍性的过渡。
显然,由于三十多年的演进,中国社会又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阶级状况已经与三十多前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发生了政权合法性认同的危机。依据之前阶级状况建立革命合法性认知在新的条件下已经变得不合时宜,这就迫切要求找到新的合法性来源,于是包括爱国主义在内的传统文化便成为理所当然的替代品。而且还可以将这种传统文化包装成为一种文化叙事方式,借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叙事方式。实质上同样是用中国的特殊性替换普遍性,企图跳出普遍性规律,这也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走中国特色之路。而到目前为止的世界历史中,所有现代国家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与走资本主义道路之外,还有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吗?欲借中国传统,强调中国的特殊性为特色道路提供理论基础,注定希望要落空。因为其从根本上违背了事物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具有特殊性,但它也只能从属于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原则,并为普遍性原则服务。在前三十年,强调“古为中用,洋为中用”,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是为社会主义服务;而现在大炒热炒的复兴传统文化,是为谁服务,路人皆知。
抛弃阶级观点分析认识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必然坠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潭,这就是毛主席为什么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因此,有人企图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说事,借以超脱人类社会存在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矛盾斗争的普遍性规律,走一条所谓不偏不倚的第三条道路,行得通吗?
事实上不管有人主观意愿多么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但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发展却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私有化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一切领域的扩张,都预示着中国离名符其实的资本主义为期不远了。
201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