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为何总被机器“吞食”?
文章聚焦手被机器碾碎的工伤事故,探讨断手频发原因,涉及设备老化、缺乏培训、赔偿难等,呼吁关注工伤预防与赔偿问题。
关注国际工殇日之一
明日(4月28日)是国际工殇日 记者走进这群手被机器碾压得残缺的人群
去年,深圳约有5万例工伤患者,其中手部工伤占五成以上,冰冷的机器成为来深务工者手指的“坟墓”,为何断手事故频发?无数血淋淋的案例仍然找不到避免断手的答案?
![src="http://zyaq.chengbiancun.com/uploadfile/2011/0430/20110430013623296.jpg"]()
工友们以歌曲唱出自己的心声
4月28日是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又称国际工殇日),记者走进这群手被机器碾压得残缺的人群,展现他们的苦楚。
文/记者高靖
“平时都下意识把受伤的手藏起来,就怕别人看到。”他们怀揣着赚钱养家创业的梦想,来到深圳打工,不料却被冰冷的机器碾碎了双手。据粗略统计,工伤造成手部残缺的工人,九成来自塑胶和五金行业、冲床、冲模等行业。这些工人有些没有防护措施、没有岗前培训;有些没有购买工伤保险;有些尽管被判定获得不菲的赔偿金,但因执行问题仍分文赔偿拿不到。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深圳职工工伤参保人数达816万人,其中工伤人数约50000人。
广东边防总队医院(深圳武警医院)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从2000年至今年3月,仅该院断指再植专家共收治手足外伤近万例,其中断指再植约占7000余例,手部的工伤占了工伤总额的50%~70%,其中主要是外来劳务工。
“他们”在工作中失去“手掌”
设备老化“吃掉”三个手指
阿军(化名),男,1976年生,已婚,孩子5岁,重庆万州人,1996年来深圳参加工作。“去年看到老乡受工伤,胳膊被机器压断了,我到医院看他,当时就下决心离开这个厂,就怕自己受伤,没想到,还是出事了。”阿军说的出事,是右手的三个手指被碾碎。
2010年5月,在西乡固戍一家台资五金厂,上班仅一个多月的阿军在调试机器时失去了自己的手指。“厂里的冲床是老式机器,之前出过问题,后来厂里加装了红外线保护装置,但几次调试都不行。”在这种情况下,阿军的主管让关掉红外线,进行手动调试,不料惨剧发生了。“设备太老了,容易出问题。”阿军表示,看到要出故障,他以最快的时间抽离手,但仍然被砸到。经过治疗,阿军的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被压模机碾碎,被评为六级伤残,社保基金已赔偿3万多元。由于工厂当时为每位员工购买了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也从该商业保险处索赔到10余万元。
受伤住院让阿军感慨良多,“孩子还小,父母年纪那么大,家里就我一个人打工挣钱,现在找工作,人家一看我那手就不要我。”但他也是幸运的,拿到了应得的赔偿。
碾碎手指反被工厂告
同样被评为六级伤残的阿莲(化名)仍在为自己的赔偿奔波。阿莲1999年来深工作,2010年3月13日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被机器碾碎,评为六级伤残,现正为工伤赔偿问题四处奔波。
摊开手掌,阿莲的左手仅剩大拇指和小指,手掌的大部分也全然不见,为了包好断掌,医生从其胳膊取了部分皮肤植到手掌上,现在仅存的两个手指也无法自由伸展。
“不敢跟家人讲受伤的事,父母亲都已经七八十岁了,还要帮我照顾上高中的孩子。”阿莲告诉记者,社保基金已赔偿她3万多元,但厂方那部分赔偿迟迟未兑现,为规避责任,厂方老板甚至告阿莲,因为其受伤,导致厂方经济受损17余万元,不得已,阿莲近日向市总工会寻求援助。
三次鉴定伤残仍未果
阿波(化名)就是一位年轻的“手残者”,去年,他在宝安一家五金厂上班时,两手大部分均被碾碎,治疗后,他的右手中指得以保住,但无法自由伸缩,食指缺失,拇指是将脚肢接上的,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全部缺失,小指最后一个关节大部分被切除。
“我进厂干了一年多,厂牌没办,劳动合同没签,工伤保险没买……”原来只认为打工赚钱的阿波,自从事发后,开始关注起法律知识,谈到自己的赔偿,他讲得头头是道。“工伤保险条例,怎么评级我天天研究,我这种情况最起码都能评4级伤残。”十个手指,仅存3个健全的。
作为家中独子,阿波承担着全家的希望,过去一年,仅在工伤评级鉴定这个程序,他已经折腾了3次。“第一次评5级,我不服,第二次评4级,老板不服。现在已向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阿波告诉记者,即使广东省最终评为4级伤残,还要经过劳动仲裁,仲裁结果老板如果不服还可以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老板不赔强制执行也有一定难度。
“手牵手爱心小组”热心帮扶受伤工友
同样作为一名“手残”工友,陈燕娣受伤后全副身心投入到对这个群体的帮扶中去。自2007年成立手牵手爱心小组以来,先后服务帮助过的“手残”工友不计其数,在手牵手爱心小组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手残”工友加入到志愿者和义工的行列,定期到医院探望受伤工友,组织工友进行交流,帮助工友走出心理的阴影。
“我们接触到的不少厂都是前面工友刚出事,机器一修,新来的员工一试,又出事。”陈燕娣说。据陈燕娣统计,前来寻求帮助的工友90%以上没有经过上岗培训,主管简单告知如何操作、再让新手看着熟手操作几个小时,便开始上岗操作了。
广东边防总队医院(深圳武警医院)断指再植科有关专家跟记者讲起一个真实案例,有个工厂原来工伤非常多,平均每月十几例,经过该科专家下工厂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以后,工伤数量下降到每月一两例。
除了岗前培训缺失外,机器老化也是断手事故频发的另一原因。因为机器设备陈旧,老板不愿投资更新换代,更别提增加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这必然导致员工在生产过中容易受伤致残。陈燕娣表示,多数冲床都是脚控开关,手去拿东西,很多工厂工作环境差,一旦手脚配合不到位,就容易发生事故。有些计件工种,员工为了多挣钱,拼命加班,一旦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导致事故发生。
此外,工厂老板也不拿员工的健康当回事,“有些老板根本不拿工友伤残当回事,反正都要交工伤保险的,员工受伤有市社保赔,员工不能干了,辞掉再招人就是了。”陈燕娣表示。
相关新闻:
“手残”工友校园献唱集爱心
4月28日是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又称国际工殇日),昨天深圳大学法学研究会和手牵手爱心小组联合在深圳大学西门举办了国际工殇日宣传活动,20余位曾发生过工伤、手掌或手指变得残缺的工友,走进校园,现场宣传工伤的危害,让更多工友重视生产安全,同时呼吁社会关心关注这些工伤工友,使他们走出身体残疾的阴影。
手牵手爱心小组的负责人陈燕娣也曾是一名受过工伤的工友,2005年发生工伤事故时,发现很多像她一样受过工伤的工友在担心将来的生活。在朋友建议和帮助下,陈燕娣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于2007年组建了手牵手爱心小组,除了5名专职工作人员外,多数义工均是曾被他们帮助过的受伤工友,该小组成立至今不到4年的时间,帮助过的工友不计其数,多数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讨回了工伤赔偿金。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很多学生看到他们用已经残疾的双手弹奏乐器,唱着自己谱写的励志歌曲,都深受感动,纷纷在爱心墙上写下自己的祝福。
明日(4月28日)是国际工殇日 记者走进这群手被机器碾压得残缺的人群
去年,深圳约有5万例工伤患者,其中手部工伤占五成以上,冰冷的机器成为来深务工者手指的“坟墓”,为何断手事故频发?无数血淋淋的案例仍然找不到避免断手的答案?
工友们以歌曲唱出自己的心声
4月28日是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又称国际工殇日),记者走进这群手被机器碾压得残缺的人群,展现他们的苦楚。
文/记者高靖
“平时都下意识把受伤的手藏起来,就怕别人看到。”他们怀揣着赚钱养家创业的梦想,来到深圳打工,不料却被冰冷的机器碾碎了双手。据粗略统计,工伤造成手部残缺的工人,九成来自塑胶和五金行业、冲床、冲模等行业。这些工人有些没有防护措施、没有岗前培训;有些没有购买工伤保险;有些尽管被判定获得不菲的赔偿金,但因执行问题仍分文赔偿拿不到。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深圳职工工伤参保人数达816万人,其中工伤人数约50000人。
广东边防总队医院(深圳武警医院)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从2000年至今年3月,仅该院断指再植专家共收治手足外伤近万例,其中断指再植约占7000余例,手部的工伤占了工伤总额的50%~70%,其中主要是外来劳务工。
“他们”在工作中失去“手掌”
设备老化“吃掉”三个手指
阿军(化名),男,1976年生,已婚,孩子5岁,重庆万州人,1996年来深圳参加工作。“去年看到老乡受工伤,胳膊被机器压断了,我到医院看他,当时就下决心离开这个厂,就怕自己受伤,没想到,还是出事了。”阿军说的出事,是右手的三个手指被碾碎。
2010年5月,在西乡固戍一家台资五金厂,上班仅一个多月的阿军在调试机器时失去了自己的手指。“厂里的冲床是老式机器,之前出过问题,后来厂里加装了红外线保护装置,但几次调试都不行。”在这种情况下,阿军的主管让关掉红外线,进行手动调试,不料惨剧发生了。“设备太老了,容易出问题。”阿军表示,看到要出故障,他以最快的时间抽离手,但仍然被砸到。经过治疗,阿军的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被压模机碾碎,被评为六级伤残,社保基金已赔偿3万多元。由于工厂当时为每位员工购买了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也从该商业保险处索赔到10余万元。
受伤住院让阿军感慨良多,“孩子还小,父母年纪那么大,家里就我一个人打工挣钱,现在找工作,人家一看我那手就不要我。”但他也是幸运的,拿到了应得的赔偿。
碾碎手指反被工厂告
同样被评为六级伤残的阿莲(化名)仍在为自己的赔偿奔波。阿莲1999年来深工作,2010年3月13日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被机器碾碎,评为六级伤残,现正为工伤赔偿问题四处奔波。
摊开手掌,阿莲的左手仅剩大拇指和小指,手掌的大部分也全然不见,为了包好断掌,医生从其胳膊取了部分皮肤植到手掌上,现在仅存的两个手指也无法自由伸展。
“不敢跟家人讲受伤的事,父母亲都已经七八十岁了,还要帮我照顾上高中的孩子。”阿莲告诉记者,社保基金已赔偿她3万多元,但厂方那部分赔偿迟迟未兑现,为规避责任,厂方老板甚至告阿莲,因为其受伤,导致厂方经济受损17余万元,不得已,阿莲近日向市总工会寻求援助。
三次鉴定伤残仍未果
阿波(化名)就是一位年轻的“手残者”,去年,他在宝安一家五金厂上班时,两手大部分均被碾碎,治疗后,他的右手中指得以保住,但无法自由伸缩,食指缺失,拇指是将脚肢接上的,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全部缺失,小指最后一个关节大部分被切除。
“我进厂干了一年多,厂牌没办,劳动合同没签,工伤保险没买……”原来只认为打工赚钱的阿波,自从事发后,开始关注起法律知识,谈到自己的赔偿,他讲得头头是道。“工伤保险条例,怎么评级我天天研究,我这种情况最起码都能评4级伤残。”十个手指,仅存3个健全的。
作为家中独子,阿波承担着全家的希望,过去一年,仅在工伤评级鉴定这个程序,他已经折腾了3次。“第一次评5级,我不服,第二次评4级,老板不服。现在已向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阿波告诉记者,即使广东省最终评为4级伤残,还要经过劳动仲裁,仲裁结果老板如果不服还可以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老板不赔强制执行也有一定难度。
“手牵手爱心小组”热心帮扶受伤工友
同样作为一名“手残”工友,陈燕娣受伤后全副身心投入到对这个群体的帮扶中去。自2007年成立手牵手爱心小组以来,先后服务帮助过的“手残”工友不计其数,在手牵手爱心小组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手残”工友加入到志愿者和义工的行列,定期到医院探望受伤工友,组织工友进行交流,帮助工友走出心理的阴影。
“我们接触到的不少厂都是前面工友刚出事,机器一修,新来的员工一试,又出事。”陈燕娣说。据陈燕娣统计,前来寻求帮助的工友90%以上没有经过上岗培训,主管简单告知如何操作、再让新手看着熟手操作几个小时,便开始上岗操作了。
广东边防总队医院(深圳武警医院)断指再植科有关专家跟记者讲起一个真实案例,有个工厂原来工伤非常多,平均每月十几例,经过该科专家下工厂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以后,工伤数量下降到每月一两例。
除了岗前培训缺失外,机器老化也是断手事故频发的另一原因。因为机器设备陈旧,老板不愿投资更新换代,更别提增加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这必然导致员工在生产过中容易受伤致残。陈燕娣表示,多数冲床都是脚控开关,手去拿东西,很多工厂工作环境差,一旦手脚配合不到位,就容易发生事故。有些计件工种,员工为了多挣钱,拼命加班,一旦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导致事故发生。
此外,工厂老板也不拿员工的健康当回事,“有些老板根本不拿工友伤残当回事,反正都要交工伤保险的,员工受伤有市社保赔,员工不能干了,辞掉再招人就是了。”陈燕娣表示。
相关新闻:
“手残”工友校园献唱集爱心
4月28日是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又称国际工殇日),昨天深圳大学法学研究会和手牵手爱心小组联合在深圳大学西门举办了国际工殇日宣传活动,20余位曾发生过工伤、手掌或手指变得残缺的工友,走进校园,现场宣传工伤的危害,让更多工友重视生产安全,同时呼吁社会关心关注这些工伤工友,使他们走出身体残疾的阴影。
手牵手爱心小组的负责人陈燕娣也曾是一名受过工伤的工友,2005年发生工伤事故时,发现很多像她一样受过工伤的工友在担心将来的生活。在朋友建议和帮助下,陈燕娣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于2007年组建了手牵手爱心小组,除了5名专职工作人员外,多数义工均是曾被他们帮助过的受伤工友,该小组成立至今不到4年的时间,帮助过的工友不计其数,多数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讨回了工伤赔偿金。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很多学生看到他们用已经残疾的双手弹奏乐器,唱着自己谱写的励志歌曲,都深受感动,纷纷在爱心墙上写下自己的祝福。
很赞哦! (103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