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一息尚存:树欲静,而风却不止

火烧 2015-06-16 00:00:00 网友时评 1030
文章回顾乔石同志生平,提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隔离审查和下放到五七干校的经历,体现其历史背景与个人遭遇。

                                                                                                   树欲静,而风却不止

 

 

一五年六月十四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沉痛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乔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一五十四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接下来,讣告不仅与其他领导人逝世时所发布的讣告一样,开始介绍乔石同志的生平,而且还特别提到乔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乔石同志受到残酷迫害,被隔离审查和拘禁,先后两次被下放到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让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农村进行劳动锻炼。通过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而改造、转变自己的思想,提高认识的场所。

在文化大革命中,乔石同志受到了怎样的残酷迫害,讣告里没有交代,因此我不得而知。但是由于讣告里所提到的乔石同志“被隔离审查和拘禁”与“先后两次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是连在一起,因此看来,“先后两次被下放到五七干校”,也是“残酷迫害”的内容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就只有首先在感情上拉近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而让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农村进行劳动锻炼并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就是能使他们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的有效途径。因此到“五七”干校进行劳动锻炼并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仅是当时党的教育路线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当时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最早把到“五七”干校进行劳动锻炼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说成是受到了“被劳改”和“蹲牛棚”这样“残酷迫害”的,可能就是出自那位“国宝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所写的那本《牛棚杂记》了。而也就是这位当时已是著名教授的季羡林,一直到了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四日的时候,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容污蔑》这篇为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歌功颂德的文章。可是随着政治性形势的改变,季羡林马上就又把“五七”干校进行劳动锻炼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说成了是“被劳改”和“蹲牛棚”。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容污蔑》,到写出《牛棚杂记》这样的改变,是典型的在虚无历史。而今我们中国对历史、特别是对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虚无以及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妖魔化,已经改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彻底混乱。而意识形态的彻底混乱,已经严重地危害了我国的安全。

象季羡林这样的典型的政治变色龙,看起来既象马又象驴,然而实际上却既不是马,也不是驴,而就是一个既象马又象驴那样的骡子这种杂种。而也只有季羡林这样的政治杂种,才能写出那样的《牛棚杂记》。

尽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之后不久便发出严令:“改革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有很大关联,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但是直到今天,仍然还有人在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或是创造条件在虚无历史,甚至是继续丑化、妖魔化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有人故意干扰和破坏,因此这才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然而从当前我国残酷的社会现实来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绝不是没有一点的进步意义,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这才会发出“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这样的严令。只是由于只有严令而没有具体措施,因此这才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看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