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和谐论”——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问题

火烧 2009-01-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和谐论的现实困境,指出缺乏基本生存保障和发言权导致社会不和谐,强调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实现和谐的关键。

“和谐论”——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问题
                            钟    声
    早在“和谐论”出笼之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两位教授就精辟地概括为:“和”,就是指大家都有饭吃;“谐”,就是指大家都有发言权;否则“和谐”就是一句空话。本人也曾撰写过《拆字释“和谐”》的浅论(见《毛泽东旗帜网》旧帖)。就是说,不满足“大家都有饭吃”和“都有发言权”这两个基本条件,“和谐”将永远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而已。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也是这个道理。
    事实胜于雄辩。社会“实践是检验和谐论的唯一标准”。显而易见,对于那些因国营企业破产或倒闭而失业,甚至衣食无着、沦落为资本雇佣或奴隶的工人阶级成员而言,“和谐论”无疑会十分尴尬,也是极大的讽刺。对于深受“新三座大山”和“黄、赌、毒,假、丑、恶,贪、腐、贿”欺凌压榨而众怨载道、申诉无门的广大工农群众来讲,和谐论更是难以自圆其说,遭到空前质疑在所难免。不然的话,将这些与“和谐”密切相关的问题先行解决,又有谁会对和谐论说三道四?
    此外,“和谐”还有个“多数”和“少数”的问题。比如说要大家都有发言权,就不能尽让极少数人垄断话语权,使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广大工农兵群众只能饱尝被改革的苦果,不能共享改革成果,甚至连心里话都难以在本阶级先锋队的“喉舌”表达。长此以往,积久成疾,后果岂止仅仅是争夺发言权的不和谐!此起彼伏和接连不断的针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器的群体事件,说明了什么?而不首先解决诸如此类的严重问题,想和谐岂非做梦!
    其实,稍有理智者都会看到,和谐与不和谐是相对的,甚至和谐论的提出都是针对诸多不和谐的问题的。亦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样,风停止了,树自然也就静下来了。所以,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构建”二字,绝不在“和谐”这个已经约定俗成了的名词。至于如何构建,关键要看能否充分认识并坚决消除影响和谐的不良因素,如难以让大家都有饭吃和都有发言权等问题。而果能如此,则和谐社会的形成不恰好在其中了?还有必要侈谈和谐论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