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浩劫”
四十九 探“浩劫”
“十年浩劫”,是文革结束后对文革用得最多的评判词,开始时,这一评判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因为人们觉得在文革中确有不少不可思议之处,例如,动不动地乱扣帽子,乱打棍子;随心所欲、捕风捉影的阶级斗争视同儿戏(戴高帽、游街、飞机造型、关进牛棚等);吹毛求疵的政治运动搞得人人自危、谨小慎微;社会上的投机者常为抬高身价而扮演极“左”的角色;许多政界、文化界、学术界的人士常常在大批判中被稀里糊涂地赶进了“牛鬼蛇神”的“牛棚”;最为不可思议的是革来革去,最后竟然革掉了大学的入学之门,使文化大革命变成了大革文化命。对文革,“十年浩劫”的评判,就这样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毛泽东是文革的发动者,也是最高的指挥者,“浩劫”的责任,理所当然地主要应由毛泽东担当。其实,要是去仔细地推敲一下文革中的一些口号,不难发现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本意,显然只是为了巩固志士们前赴后继奋斗得来的红色政权。
三十多年过去了,好象文革已远离大家而去。然而,关于文革的记忆,现在看来,似乎已不仅仅是“伤痕文学”、“牛棚杂忆”中的那些个描写了,因为有许多在当时看来是“捕风捉影”、“吹毛求疵”的东西,却在二、三十年之后,文革中的一些所谓“真理的唯一标准”,居然很透彻地获得了“实践的检验”;诸如文革中为巩固红色政权而警告大家的“走资派还在走”、“资本主义复辟随时有可能发生的”等等的“最高指示”,都在二、三十年后的“实践”之中被“检验”了。这好比共产主义问世之初,人们大都无法理解这种学说,觉得只是“游荡的怪影”,这种”怪影“,也许要等几个世纪之后,才有可能在某地的“实践”中获得“检验”。王震同志说过:“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了五十年”,正是毛主席的许多先见之明,引发了人们对文革的再次回忆。对于文革的二种截然相反的记忆,现在看来,都是难以抹去的,有“牛棚杂忆”为证,也有网络上的“毛泽东热”为证。
说到“浩劫”,正是三十年的“不争论” 促使乱象丛生,“浩劫”不断—— 9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体资产被“浩劫”了;全民所有的土地资源被房地产官商“浩劫”了;房奴们几辈子加起来的收入被天价房“浩劫”了,其中包括“白领中产者”;农民工的血汗在血汗工厂中被“浩劫”了;病人们的活命钱在到处驻满着医托、药贩的医院中被“浩劫”了;学生的家长在高收费的学校中被“浩劫”了;中国的外汇在货币战中被“浩劫”了;中国的商品在贸易战中被“浩劫”了;民族品牌、国家资源在外资的入侵中被“浩劫”了;数不清的良家女子在逼良为娼的环境中被“浩劫”了;数不清的“主人翁”在下岗后被“浩劫”了;弱势群体在丛林法则中被“浩劫”了;投资者被投机者“浩劫”了;社会的公德被数不清的潜规则“浩劫”了;纳税人的钱财被各种腐败和挥霍“浩劫”了;社会秩序被保护伞下的黑社会“浩劫”了;社会主义的宪法被资改派们的倒行逆施“浩劫”了;执政党的威信在资改派们的忽悠中被“浩劫”了......
以上各种现代版的“浩劫”,凡是中国人,人人都在经历、人人都能看见,较之“伤痕”们呻吟的文革版“浩劫” ,好像也像GDP似地翻了好几倍。有人说,现代版的“浩劫”是改革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阵痛,问题在于,阵痛之后,我们要接生的究竟是社会主义的婴儿,还是资本主义的怪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私有化就能“共富”了?复制美国,倒底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上的种种“浩劫”,以中国的国情,能以私有化能去化解吗?私有化是包治百病的“仙丹”吗?假如“浩劫”得不到化解,我们的社会还能和谐、太平吗?中国的出路究竟在那里?国庆六十周年前三天匆匆决定的“毛泽东思想万岁”,能否表明高层已有深思熟虑的考虑?毛泽东思想的主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难道这不是化解当前各种“浩劫”的关键所在?
《师大奇遇》附文 2010年1月3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