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与“反颠覆”的历史和现实
“颠覆”与“反颠覆”的历史和现实
一位阿富汗酋长六十挂零,他身为一位部落的长老和四个年轻女人的丈夫,担负着责任,一位中情局官员,瞅准了机会,从包里掏出一件小礼物。四粒蓝色药丸:伟哥。
这位官员说:“吃一片,你绝对会喜欢。”这一招奏效了。4天后,这位中情局官员受到了热情款待。笑容满面的酋长提供了有关塔利班行动和供应线的丰富信息——最后又要了更多药丸。中情局的资深官员说:“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建学校也好,送伟哥也好。”(《华盛顿邮报》2008年12月26日 )为了“颠覆”,什么样的手段他们都可以做出来。
“颠覆”的历史由来已久
说起“颠覆”,“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是它的主要阴谋,这种“颠覆”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时代。
1848年共产党建立,《共产党宣言》发表。从那时起,资产阶级就采取“镇压”、“分化”、“利诱”,大搞“颠覆”。那时还没有社会主义政权,资产阶级要“颠覆”的是共产党组织。
1860年马克思写的《福格特先生》这部著作,就是“反颠覆”的。那个福格特先生,打着“革命左派”的旗号,以“诉讼”的咄咄逼人的凶狠面目,把共产党诬蔑成为“硫磺帮”、“制刷匠帮”,“马克思是他们的‘首领’,口号是‘社会共和国、工人专政’,“活动是四下串连、策划密谋。”“他们的诡计是使工人丢下自己的职业,卷入种种密谋和共产主义诡计中去;他们在靠工人的汗水过活以后,就冷酷无情地置于工人于死地。他们利用工人以达到自私自利的目的,最后让工人听凭命运去摆布。”福格特说:“马克思不很喜欢在他的帮里有军官。在革命中军官是太危险了。”千方百计地破坏马克思领导的共产党,以及与工人、军官的团结。……而那个福格特(德国人)在法国波拿巴政府里拿了钱,(即法国食槽)一次就达四万法郎。马克思痛斥他“不过是伊勒里宫里(法国皇宫)能操腹语的小丑手中的无数外语传声筒之一,”像臭鼬一样到处放臭屁……《福格特先生》深刻揭露了福格特的阴谋,使他的企图完全失败。
这是马克思的一次“反颠覆”实战。
自此以后,资产阶级的“颠覆”活动从来就没有停过。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就以“颠覆”别国作为自己的“国策”,有计划、有组织地加紧在全世界到处阴谋进行。
1954年1月,在朝鲜战争以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有名的“和平演变”的战略与策略。他“发明”的“和平演变”以后成为每一届总统的“国策”。杜勒斯认为:中国的“第三代就会被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过去。”(现在已经第三代、第四代了)。
1958年,美国国务院声明:“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是永久性的,它有朝一日会消失。美国通过不给北京外交承认的作法,来加速这种消失的过程。”这是“以压促变”的阴谋,美国就这样从1949-1972年封锁中国长达23年。
1981年里根上台后,利用“人权”向社会主义国家施压,通过了对我国西藏问题、计划生育问题、香港民主和人权和不同政见者问题等一系列干涉我国内政的修正案和决议案。 1985年开始,美国停止支持中国计划生育的联合国人口基金。
1989年3月8日,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答记者:“共产主义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变得信誉扫地,最后逐渐消亡。这是我们所说的过程,这就是共产主义的死亡。”这时他出版了《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诞生与死亡》,向社会主义进行了极其恶毒的猖狂攻击。
1989年7月,又召开了美国等七国首脑会议,专门研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会上,老布什说:“我们西方各国要打好一场没有硝烟的‘新的世界大战’。可能要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届时,我们将有可能融化掉社会主义,从而建立起一个以我们西方文明为指导的新世界。”由此可见,他们把“和平演变”作为“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来打,从未停止。
颠覆言行历历在目
从新中国成立起,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对美国进行“和平演变”提出了“反对和平演变”的战斗策略,与西方的“和平演变”针锋相对,为保卫我国无产阶级专政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成绩。从此,“反和平演变、反颠覆”的斗争从未改变。
到21世纪,美国的手法变换了许多,近几年来盛行的到处兴盛的“颜色革命”,就是“和平演变”的翻版。对社会主义“放长线”以“钓大鱼”的策略则经常化。譬如,2001年5月,《中情局的“中国十诫”》露骨,鲜明、集中地“勾画”了他们的阶级意图,反映了它们“颠覆”别国、不择手段的可耻手段与目的。
《中国十诫》中,像“鼓励青年进行性滥交,要毁掉共产主义的教育,尽量从政府中心引开来,(不要理政府说的话)要做好‘传播’,特别是‘新宗教’,要制造‘无事之事’,使他们讨论,要‘分离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感情’,要利用一切机会,宣扬他们的‘民主、人权’,只要不断宣传,人们就会相信这是‘真理’。”等等,这些“内部的《中国十诫》”,真使善良的人们大开眼界,令国人深思、沉思。他们期望“中国动乱”。
再譬如,1997年4月17日 ,《华盛顿邮报》发表署名文章说:“美国政策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是,而且必须认为是颠覆中国政权。”赤裸裸地声明,他们的“战略目标”就是要颠覆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0年5月30日,《华盛顿邮报》又发表署名文章,题为《贸易本身起不了作用》。文章认为,“鼓吹开放经济”和“惩罚性制裁”的人,都忘记了“怎样才能使中国变质”。他说,“制裁的威胁,对中国共产党人显然不会有什么作用,同样,来往贸易的增加和中国经济发展,显然没有使人权得到改善。”要使中国“发生质变”,并就必须提出一个“促进中国质变的马歇尔计划”。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质变的马歇尔计划”。(它讲到“制裁的威胁,对中国共产党人显然不会有什么作用”。中国确实经历了许多“制裁”,时间长达23年,即1949年到1972年)
《华盛顿邮报》的“马歇尔计划”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的“拯救欧洲不受共产党影响”的计划。后被引用到对中国的颠覆阴谋上来。《华盛顿邮报》的这个计划的内容是:一,通过公开外交促进中国政治方向改变的辩论;二,交流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三,支持反对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四,支持信息自由流动,扩大自由亚洲电台反对中国的广播;五,在人权方面进行外交的压力。文章说:“应该从美国和波兰、匈牙利这类共产主义失败的国家,向中国派出大批学者、作家和文化名人,他们应该会见(中国的)学生、老师、知识分子和持不同政见者,以强化民主价值观”。在奖学金计划在内的交流,“应该集中于政治学和人文学这类能最有效地传播民主价值观和思想的领域”。在维护民主捐赠基金会上,“应该加大对民主力量以及流亡的民主人士提供援助”。文章特别在信息流动方面,提出“应该包括大的书籍出版计划,出版民主分子、政治运动和人权监督者的作品。”在新闻方面,“一项以小额预算运行的计划(称为‘要人参考’),向中国100万个电子邮件地址提供10页经过精心组织、反对中国的新闻和信息摘要,使它成为‘自由报纸’,应该援助,以便扩大”。“要对华无线电广播提供现代化设备6500万美元,每年为自由亚洲电台和美国之音广播提供3400万美元。”倡议增加宣传美国“民主价值观”和美国民主声音,要积极“培养亲美的政治领导人”。《华盛顿邮报》的“促质变的计划”根本目的是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妄图改变中国的颜色。其中,企图在中国境内建立所谓“自由报纸”,完全是为反对中国服务的。
再譬如,2007年2月,美国众议院发生了《全球在线自由法案》的丑剧。(2007年4月《环球》杂志)针对美国四大网络公司(雅虎、微软、思科、谷歌)在中国大陆的经营方式,即“接受中国的法令,进行网络在线的资料自觉地检查,将不利于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资料先行删除。”美国众议院举行了所谓“互联网在中国:自由还是压制”的听证会,对美国在中国的四大网络公司进行质询。
听证会主席克里斯?史密斯首先向“过滤对中国有害信息”作为话柄进行发难,他说:这些公司已经成为“共产党宣传的扬声器”。众议院“人权委员会主席”汤姆?兰托斯也接着说:“你们本该发展新技术来突破令人厌恶的网络封锁,相反,却自愿成为封锁的特种部队!”他认为,这些公司帮助中国建设“金盾工程”,那是忽略了他们的“核心价值”。
在对四个公司和中国的网络建设进行了猛烈攻击之后,克里斯·史密斯就拿出了一个《全球在线自由法案》,其内容有:禁止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搜寻结果;禁止网络公司封锁美国支持的网络站,如“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网站;为美国政府提供所有外国政府希望监控的信息清单等等。
对这个《全球在线自由法案》发布之后,香港《南华早报》发表评论说:这是“企图通过互联网颠覆中国的一个阴谋。”
这个美国众议院提出的《全球在线自由法案》中,提到“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的网站的新计划:为了“在中国随心所欲,肆意横行”,“美国之音”拟在2007年起每天向80万中国电子信箱传递新闻。为了确保落实,想利用“下载反管制保密软件”“三角小孩”来实现,为了使用“三角小孩”,“美国之音”每年要付给100万美元。
“美国之音”这个计划和《华盛顿邮报》的“马歇尔计划”、中情局的《中国十诫》是完全一致的。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创投基金(LN-Q-TEL)为中国网民设计软件、宽频费用提供资金。那就是为了“中国的颠覆”,它们要坚决提供资金。一些敌对势力始终窥视着中国,念念不忘“改变”中国的颜色。
以上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中国十诫》、《华盛顿邮报》的“马歇尔计划”和“美国之音”的日常报道,都对中国的进行着“和平演变”、“颜色革命”。
今日“颠覆”是现实存在
今日他们的“颠覆”活动怎么样?请看事实。
2009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8年国别人权报告》,道听途说,甚至以谣言为根据,以人权为借口,对包括我国在内的190多个国家的人权进行毫无根据的指责,粗暴干涉他国内政。而对美国本国存在的严重人权问题“只字不提”,充分反映了美国是一个实行“双重标准”的国度。它口口声声在全世界大喊“要尊重人权”,却实际上并“不尊重人权”,到处践踏人权。美国国务院所以要把190个国家的人权“加以批判”,根本目的是把社会主义国家作为“重点颠覆”的目标之一,为此“制造事端”,引诱人们去“讨论”。
2009年3月10日,美国政府和国会都发表了攻击中国西藏政策的言论,说:“我们对西藏的人权状况表示关注。”“我们深切关注西藏地区的人权状况。”要求“终止镇压。”而“美国之音”则更加叫嚣说:“我们作出决定,不再庆祝今年的藏历新年。” (2009年2月18日 报道)3月10日 ,“美国之音”报道:“美国会声援西藏要求北京停止压制。……大西藏人权记录严重恶化。”这充分表明,他们对中国必须实行“分化”政策,作为“西化”的内容之一,他们在这方面是“绝不放弃”的。
这些是明面上的,在其他方面,他们的巅覆活动也继续进行。中情局正在“招募伊朗持不同政见者,负责暗中监视该地区的伊朗国民。”(2009年4月14日 外电报道)就是一例。
还有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或“含沙射影”,活“煽风点火”……。
利用“不同政见者”则是他们“颠覆”伎俩的重要内容。那些“不同政见者”在国内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或者已经退休,他们根据国外“颠覆力量”的各种指示意见,有足够的“时间”,从一个国家的“内部”来为“颠覆”服务。他们利用“市场经济”保护,可以进行“自由活动”,堕落成为国外“颠覆力量”的“廉价代言人”,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伊拉克、阿富汗这两场战争,耗费了天文数字的金钱和物力、人力,造成无数人民的伤亡和无数财产的损失;2007年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深深地席卷了美国的各个角落,许多银行和企业破产,给生产力极大伤害;已有超过十万亿美元的债务,使国内人心浮动;特别是长期实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政策,不得世界的人心,全球反美情绪和行动四处蔓延……所以这些,使美国已经今非昔比了。
但是,在这种情势下,美国“颠覆”别国的行动却并没有彻底改变。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地看到他们的能量。(2009.5.15.)
(2010年1月5日第274期《环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