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田嘉力:共和国的脊梁

火烧 2007-02-14 00:00:00 时代观察 1039
文章讲述田嘉力回忆重庆解放前后工人护厂斗争与生产自救的艰辛历程,展现老一辈产业工人对共和国的贡献,反思其退休养老金偏低的问题。

一张旧照片引发的思考  

田嘉力

  春节临近,到一些老辈人家去拜访,算是提前给他们拜年。在一位老人家里看到一幅旧照片。已经泛黄的旧照片,令人感慨良多。

  照片照于1950年,重庆,5个年轻人,风华正茂,都是当时某厂的工人,师兄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最年轻的19岁。照片的主人就是我前去拜访的这位老人家。他告诉我,5人中有两人已经做古。其中一人是在重庆解放前夕参加武装护厂受伤,后来一直身体不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去世了。另一人是在1987年患胃癌去世的。当时工厂效益已经不好,医疗费紧张,经确诊是胃癌后,厂医院不同意转院,就在厂医院“保守疗法”,一年后去世。

  5人中还剩3人,都在上世纪80年代退休。当年他们接受了地下党的思想和主张,积极参加武装护厂活动,重庆解放后第一批入了党,成为生产自救的骨干,后来又参加文化扫盲班的学习,逐步成为工段长、车间主任,有一人还当过副厂长。

  说起当年武装护厂,老人的话多起来。国民党在溃败前夕,曾经蓄意炸毁山城,“给共产党留下一个烂摊子”。这些情况在文学作品中有所表现。手抄本小说《一双绣花鞋》和以《一双绣花鞋》改编的电影《雾都茫茫》就有这方面的情节。真实情况是,国民党特务打算炸毁的目标包括水厂、电厂、钢铁厂、兵工厂,等等。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一些工人组织起来,在要害部位站岗、巡逻,与国民党特务真枪实弹地开展斗争。彻底粉碎了特务企图炸毁山城的阴谋。为山城重庆完整回归人民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老人说,当年负责指挥的,是比他们更年长的一些师傅,有些人的鲜血就洒在护厂斗争中了。

  重庆解放以后,社会秩序一度比较混乱。潜伏的敌特经常搞破坏活动,暗杀,爆炸,投毒,等等。反动会道门分子和社会上的流氓分子也很猖獗。有些不法资本家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金融秩序。老人说,那时候他们年轻,积极性很高,千方百计把那些重要器材被变卖、关键设备被拆分的机器开动起来,恢复生产,搞生产自救,不分白天黑夜,不计报酬,完全是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有时候,他们还配合军管会和公安部门做一些治安工作。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如今老人已经垂垂老矣。但思维清楚,精神也很健旺。我不好意思打听老人的退休金是多少,但根据2006年7月19日《重庆晚报》消息:“来自市劳动保障局信息,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整体水平偏低,2004年每月人均只有542元,排名全国倒数第三,企业退休人员意见很大。”想必不会很高。我没有在老人面前提到这个消息。但我心里是有想法的。这些老工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市的第一批产业工人。在武装护厂时,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工厂。在生产自救时,他们用聪明才智和忘我的劳动使瘫痪的工厂恢复了生机。在生产建设时期,他们是新中国的脊梁,支撑起共和国的天。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有今天的发展机遇和可能。可是,他们的退休养老金却“排名全国倒数第三”。我觉得很不是滋味。

  然而,老人却很满足,说,去年增加了养老金,从来没有增加这么多,老人的满足感是出自内心的。我想,重庆市负责管理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官员真应该来现场感受一下这位老工人的情怀。想一想他们为这些老工人做了些什么?凭什么让重庆的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排名全国倒数第三”?

  环顾老人的家,整洁而简单。是建于80年代初的那种不带厅的住宅房,我估计只有60多平方米。按照《重庆市住房货币化分配实施方案》(渝府发〔2005〕92号)的规定,每位职工的住房面积应达到48.88平方米,老人的老伴也是该厂退休职工,他们的住房面积应达到97.76平方米,不足的面积应以货币方式补足。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每个月补贴3.5元,共补贴25年,计300个月。也就是说,他们应该获得近三万元的补贴。然而,他们的工厂没有实行这项政策。理由是生产经营情况不好,没有财力支付这笔补贴费。

  我略提了一下这个话题,老人不感兴趣。他觉得现在挺好,而且,即使拿到补贴,他也不准备另买商品房,他说,环境已经习惯了,不想离开这里了。他还说,照片上另一位比他境况差远了,那位师兄调到另一家工厂工作,曾经当过副厂长。早已经退休多时。现在他们厂已经被夷为平地,在原址上建起了园林式的高档商住楼。那位师兄不愿意到远郊“安置房”去住,现在和他的孩子挤住在一起。因此,老人对自己的境遇很满足。

  风闻我所在的企业里,职工和企业之间有些劳动争议,发生过纠纷,老人叮嘱说:对改革中出现的情况,要多理解,多支持。不要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了。我想起我们企业那些高管们种种丑恶的行径和嘴脸,气就不打一处来。但我没有和老人争辩。我想,不要破坏老人心目的美好的印象。那很残酷。

  望着泛黄的旧照片上那风华正茂的5个年轻人,我知道其中有两人已经做古,另外3人,就是这样清贫恬淡而满足地生活着。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这些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产业工人,共和国的脊梁,我只有暗暗祝他们健康长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