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试看当今之中国,竟是谁家之“盛世”?

火烧 2009-06-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6
文章探讨当今中国是否为盛世,对比历史盛世标准,分析国家治理与百姓生活,引发对盛世定义的思考。

试看当今之中国,竟是谁家之“盛世”?  

库爽生  

    近年来,盛赞当今中国为太平盛世的惊人之语在媒体高频率出现,有论者甚至手舞足蹈地高调宣称当今中国是“历史上从没见过的最好的社会,是五千年来最大的盛世。”其欣悦之情、满足之意溢于言表。主流媒体包括央视也多有类似“盛世之歌”的专题文艺节目,总之当今中国为“盛世”是“公认”的,也似乎是“确定无疑”的。  

    何为盛世?“盛世”亦称“治世”,即国家治理得非常好,长期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历史上,赞誉盛世有的称“治”,最著名的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还有明章之治、元嘉之治、仁宣之治等;有的称“中兴”,如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弘治中兴等;直接称“盛世”的只有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长河中,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文治武功,显赫于世,国家全面发展和繁荣的时间均长达一个世纪以上,  

    且不说历史上国家在盛世时威风八面,周边国家敬畏来服,只说百姓日子确实相对好过多了。尽管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深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名句,可毕竟百姓在盛世与乱世之“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例如,文景之治时期,由于执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减轻民众负担与民休息的政策,“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增殖”。文帝诏令群臣对百姓鳏寡孤独穷乏之人举行赈贷,又下诏规定各地存问老年人,发给布帛酒肉之物,地方官吏应当亲自阅视或送到。而对于郡国豪富势力则加以抑制、打击。高祖时曾“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武帝时徙郡国豪富至茂陵、云陵。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和统一铸币等“国有化”重大措施,把铸币、煮盐、冶铁,等行业原本为私人经营,利权都落在豪富、王侯和朝廷贵臣手里。汉武帝把这些利权收归朝廷,使“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既制止了大商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和兼并的等牟取暴利的行为,又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开元年间,唐朝经济继续繁荣。杜甫在《忆昔》诗中说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就是当时社会的生动写照。同时,民生改善,人口大量增加。开元二十八年(740),全国户数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数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零九,较唐初甚至武则天时期有大幅度的增加。  

    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但在康乾盛世,统治者励精图治,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奖劝农桑,大力鼓励垦荒耕种,迎来了“大清全盛”。清康熙时,国家储备更充足,自康熙五十年起,三年内分省区普免全国钱粮一周,至于地区性蠲免钱粮每年都有。总计康熙朝蠲免钱粮达白银1.4亿两。乾隆时,国家鼎盛,储备雄厚,先后四次普免全国钱粮,累计达白银1.2亿两;又三次普免全国漕粮1000万石左右。国库存银最高近8000万两,常年在六七千万两之间。“康乾盛世”时期,耕地面积迅速增加,至雍正时已达到九亿多亩,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中国的人口在“康乾盛世”时突破了一亿大关。  

    清代前期,众多劳动人民被视为“贱民”,备受歧视。雍正时期,废除了部分地区的“乐户”、“惰民”、“伴当”、“世仆”、“蛋户”、“棚民”、“丐户”等贱籍,正式改入民籍,列入保籍,消除了法律上对他们的歧视。  

    历史表明,各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百姓安居乐业、文化昌盛等,用最少的汉字概括就是“国泰民安”。  

    那么当今中国究竟是不是盛世甚至如某些教授反复渲染的那样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盛世呢?这里不拟论证本题,只想指出,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来看,当今社会还远不能称盛世。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确实是在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GDP的高速增长。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了“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第三大航天大国、第四大旅游首选国、主要工农业产品均居全球第一或第二。”从这个排名来看,的确叫人欣喜:国家富起来了。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也相应提高了呢?从最广大人民的角度看,回答是否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数量上看,我国最广大人民无疑是共和国的基础——工农大众。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确实有了明显提高,总体上讲,日子越过越好。但至今多数人也就是获得了自己满意的温饱,与所谓“小康”还远着呢。这是三十年的社会发展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但农民这三十年的生活水平进步,未必就比1949年到1979年的进步更明显。  

    显然,农村居民还是幸运的,毕竟其生活曲线趋势在向上迁移。最可悲的是城市普通居民,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在这三十年中非但没有任何提升,反而大幅度下降。而城市普通居民中,最惨的非数千万下岗失业工人莫属。在不断深化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中,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下滑。当公有企业一家家成建制地“卖光送光”的时候,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也成建制地一批批被砸饭碗,他们和他们全家人的生活就无可阻遏地陷入困境,陷入赤贫。在被主流媒体赞誉为“盛世”的今天,他们的生活境遇却远不如被主流媒体评价为“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时代。这是怎样的一种时代的悲哀!

    在城市普通居民中,即便那些就业半就业的人,在物价不断上涨、工资长期低廉的情况下,也许不至于像无法“再就业”的下岗工人那样穷得揭不开锅,但是日子也是相当艰难的,远不是“盖世”光景。描述百姓艰难生存状态、像下面这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的顺口溜多得很:“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老婆不是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  

    人口数量在全国占绝对优势的工农大众,其贫困、艰难的生存状态,无疑并未体现“盛世”应有的莺歌燕舞、欣欣向荣景象,他们并没有分享到“盛世”的一杯羹。那么,“盛世”就只是体现在GDP增长的抽象的数据上吗?不能给百姓带来实惠、带来幸福生活的抽象数字有实际意义吗?原来,这三十年来,出现了一种愈演愈烈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在绝大多数底层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时,占人口极小比例的少数人在享受烈火烹油般的“盛世”美景,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别墅靓车、妻妾成群的“天堂”生活。  

    众所周知,我国在短短数年、十几年内,神话般地涌现了占有财富上亿、数十亿甚至数百亿财富的富豪。早在2004年,我国“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相应比例仅为1.4%。”(《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前者是后者的32倍。全国不足0.2%的特权阶层,占有中国财产8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2007年,“中国拥有100万美元可支配资产的富豪多达41.5万人。中国的百万富豪人数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英国《金融时报》2008-07-08)。到2008年末,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内地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30万人;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超过9万亿元”(招商银行联合贝恩管理顾问公司对外发布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32万人,只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千分之零点二(0.2‰),却持有“可投资资产9万亿”,相当于全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0万亿的近一半。而众所周知,不80%以上的银行存款为不到20%的人所拥有。  

     终于有点明白了,所谓“盛世”光景,最典型、最集中地体现在这极少部分人,体现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富豪以及富人们的生活中。除了富豪们,还有一些阶层的人员,如官员及普通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等,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远高于普通百姓,也兴高采烈地享受到了“盛世”的快乐。也就是说,官员、智囊、企业家、高管白领、大学教授、新闻从业者等等群体,都充分或多多少少享受到了“盛世”光景。而有话语权的人们也正是这些人,他们乐此不疲地反复张扬、欢呼的“盛世”到来,实则欢呼的是他们自己的“盛世”,绝非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盛世”。说穿了,他们之所谓“盛世”云云,是历史上尚未出现过的一种奇特的“局部盛世”。这有点好比我国资本市场2003年出现过的那一幕奇特的“局部牛市”,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局部牛市”中,大盘指数涨幅可观,众人高呼牛市来了,然而却是令人瞠目的“二八现象”,即20%的所谓大盘蓝筹股暴涨,而其他股票要么涨幅很小或根本不涨甚至下跌。在“局部牛市”中,数量众多的广大散户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并未分享到“牛市”的收益,只不过作了大小机构的陪衬。  

   在当今“盛世”中也出现了“二八现象”,即不到20%的人拥有80%以上的银行存款。当今中国的“盛世”就是这20%的人在享受,处于社会底层的最广大人民即工农大众,则是“盛世”的陪衬,是赚了GDP数字并未赚到实际生活的幸福。如此之所谓“盛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我们不愿看到极少数人享受的“局部盛世”,我们拒绝接受仅仅体现在GDP数字上的纸糊的虚假“盛世”,我们期待真正给最广大劳动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盛世,期待国泰民安、国强民富的盛世,期待真正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国盛世早日到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