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有关负责人”和孔子雕像的设计者是不是都是在胡言乱语?
文章质疑孔子雕像设计者与国博负责人是否胡言乱语,指出孔子雕像原计划安放北门广场,后改为雕塑园,引发对设计方案变更及严肃性的质疑。
“国博有关负责人”和孔子雕像的设计者是不是都是在胡言乱语?
今年1月12日《北京日报》A05版“北京新闻”报道了《孔子塑像矗立新国家博物馆北广场》:
“本报讯(记者刘冕)昨日,一尊高达9.5米的孔子塑像落户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外,为十里长安街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同时,这标志着历时3年半的国博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
高7.9米的孔子像矗立在高1.6米的石头基座上,衣饰简洁,仿佛一位仪态万方的迎宾者,招呼着四方宾朋。据国博透露,雕塑总重量约17吨。石头基座上,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塑像题写的“孔子”二字以及孔子的生卒时间。
在各大学府中常见的孔子塑像成为博物馆的“开门展品”尚不多见。国博有关负责人表示,北门广场将成为新国博的重要观众出入口,它面向举世闻名的长安街,比邻天安门广场,并与故宫面对,有特殊的政治与文化地位。而国博是展示悠久中国历史文化的最高国家殿堂,因此必须选定一件代表性的展品放在此处。“历代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之际,‘孔子’雕塑落成,与国博庄严的建筑交相辉映。”
作为这尊塑像的作者,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主任吴为山则揭秘了这尊塑像蕴含的深意。“初衷是要将孔子塑像铸成一座纪念碑,因此整体以山的形象作为参考;在人物姿态上借鉴了孔子的和善、仁义、智慧,希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同时,为了与周围的国博建筑交相融合,塑像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几何状构成。”
还有些细节值得一提。记者发现如果在正面欣赏雕塑,孔子的眼神微微下垂,显得十分谦和。然而从长安街开车驶过,乘客略微抬头会与高大的孔子眼神不期而遇。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塑像一直保持微笑。“希望世界各地的友人在这里都可以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境。”
国博有关负责人昨天同时透露,目前,投资25亿元的国博改扩建工程已经全面竣工。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其中800至2000平方米的展厅达到49个,藏品数量超过105万件。”
按照“国博有关负责人”当时的说法,“北门广场将成为新国博的重要观众出入口”,“因此必须选定一件代表性的展品放在此处”,“历代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之际,‘孔子’雕塑落成,与国博庄严的建筑交相辉映。”
可见,“国博有关负责人”当时宣布的“设计方案”是:孔子塑像将作为“一件代表性的展品”长期放置在“新国博的重要观众出入口”即“北门广场”,以便“与国博庄严的建筑交相辉映”。
然而,昨天《北京晚报》A02版“今日要闻”的报道却是《孔子塑像迁入国博雕塑园》:
“本报讯(记者王琼)4月20日,国家博物馆北门外广场的孔子塑像迁入国家博物馆雕塑园。
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整体设计,在馆内西侧南北庭院设立雕塑园,陆续为中华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因庭院建设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暂安放在国博北门外小广场。目前,庭院建设已竣工,按设计方案,将孔子塑像移至国博西侧北庭院内。”
这件打算长期放置在“北门广场”这个“新国博的重要观众出入口”、以便“与国博庄严的建筑交相辉映”的“代表性的展品”,突然变成了“暂安放在国博北门外小广场”,而“设计方案”也变成放在“国博西侧北庭院内”。那么,究竟是三个月前的那位“国博有关负责人”在对《北京日报》的记者发表胡言乱语呢?还是今天《北京晚报》王琼记者写的报道内容失实?
按照1月12日北京晚报的报道,塑像的作者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主任吴为山是要把孔子塑像“铸成一座纪念碑”的。既然是“一座纪念碑”,那么肯定不应该被混同于普通的“中华文化名人塑像”。当然,也可能国博馆计划中的所有“中华文化名人”的雕像都是打算“铸成纪念碑”的,不过,那样一来,“纪念碑”就太多了,那么多“纪念碑”都放在“国博西侧北庭院内”,也太浪费了。
而且,吴副主任还说,孔子塑像“为了与周围的国博建筑交相融合”而“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几何状构成”,现在却不得不放到“国博西侧北庭院内”,吴副主任的这番心血岂不是全部白费了?
孔子像安放在国博馆门前已经百日,这究竟是“落户”,还是“暂安放”?究竟是打算当作“纪念碑”,还是仅仅当作普通的“中华文化名人塑像”?雕像的设计究竟是不是“为了与周围的国博建筑交相融合”?三个月前的那位“国博有关负责人”和雕像的设计者,究竟是不是在胡言乱语?
如果“设计方案”一开始就是打算把孔子像安放在“国博西侧北庭院内”,那么,为什么不事先告知雕像的设计者和“国博相关负责人”?
如果“安放在国博西侧北庭院内”的“设计方案”是后来修改之后才做出的,那么,国博馆是国家级别的博物馆,“设计方案”如此随便地改来该去,还有没有一丁点的严肃性?随意修改此“设计方案”的那些人,还有没有一丁点“要脸”的意思?
今年1月12日《北京日报》A05版“北京新闻”报道了《孔子塑像矗立新国家博物馆北广场》:
“本报讯(记者刘冕)昨日,一尊高达9.5米的孔子塑像落户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外,为十里长安街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同时,这标志着历时3年半的国博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
高7.9米的孔子像矗立在高1.6米的石头基座上,衣饰简洁,仿佛一位仪态万方的迎宾者,招呼着四方宾朋。据国博透露,雕塑总重量约17吨。石头基座上,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塑像题写的“孔子”二字以及孔子的生卒时间。
在各大学府中常见的孔子塑像成为博物馆的“开门展品”尚不多见。国博有关负责人表示,北门广场将成为新国博的重要观众出入口,它面向举世闻名的长安街,比邻天安门广场,并与故宫面对,有特殊的政治与文化地位。而国博是展示悠久中国历史文化的最高国家殿堂,因此必须选定一件代表性的展品放在此处。“历代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之际,‘孔子’雕塑落成,与国博庄严的建筑交相辉映。”
作为这尊塑像的作者,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主任吴为山则揭秘了这尊塑像蕴含的深意。“初衷是要将孔子塑像铸成一座纪念碑,因此整体以山的形象作为参考;在人物姿态上借鉴了孔子的和善、仁义、智慧,希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同时,为了与周围的国博建筑交相融合,塑像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几何状构成。”
还有些细节值得一提。记者发现如果在正面欣赏雕塑,孔子的眼神微微下垂,显得十分谦和。然而从长安街开车驶过,乘客略微抬头会与高大的孔子眼神不期而遇。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塑像一直保持微笑。“希望世界各地的友人在这里都可以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境。”
国博有关负责人昨天同时透露,目前,投资25亿元的国博改扩建工程已经全面竣工。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其中800至2000平方米的展厅达到49个,藏品数量超过105万件。”
按照“国博有关负责人”当时的说法,“北门广场将成为新国博的重要观众出入口”,“因此必须选定一件代表性的展品放在此处”,“历代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之际,‘孔子’雕塑落成,与国博庄严的建筑交相辉映。”
可见,“国博有关负责人”当时宣布的“设计方案”是:孔子塑像将作为“一件代表性的展品”长期放置在“新国博的重要观众出入口”即“北门广场”,以便“与国博庄严的建筑交相辉映”。
然而,昨天《北京晚报》A02版“今日要闻”的报道却是《孔子塑像迁入国博雕塑园》:
“本报讯(记者王琼)4月20日,国家博物馆北门外广场的孔子塑像迁入国家博物馆雕塑园。
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整体设计,在馆内西侧南北庭院设立雕塑园,陆续为中华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因庭院建设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暂安放在国博北门外小广场。目前,庭院建设已竣工,按设计方案,将孔子塑像移至国博西侧北庭院内。”
这件打算长期放置在“北门广场”这个“新国博的重要观众出入口”、以便“与国博庄严的建筑交相辉映”的“代表性的展品”,突然变成了“暂安放在国博北门外小广场”,而“设计方案”也变成放在“国博西侧北庭院内”。那么,究竟是三个月前的那位“国博有关负责人”在对《北京日报》的记者发表胡言乱语呢?还是今天《北京晚报》王琼记者写的报道内容失实?
按照1月12日北京晚报的报道,塑像的作者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主任吴为山是要把孔子塑像“铸成一座纪念碑”的。既然是“一座纪念碑”,那么肯定不应该被混同于普通的“中华文化名人塑像”。当然,也可能国博馆计划中的所有“中华文化名人”的雕像都是打算“铸成纪念碑”的,不过,那样一来,“纪念碑”就太多了,那么多“纪念碑”都放在“国博西侧北庭院内”,也太浪费了。
而且,吴副主任还说,孔子塑像“为了与周围的国博建筑交相融合”而“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几何状构成”,现在却不得不放到“国博西侧北庭院内”,吴副主任的这番心血岂不是全部白费了?
孔子像安放在国博馆门前已经百日,这究竟是“落户”,还是“暂安放”?究竟是打算当作“纪念碑”,还是仅仅当作普通的“中华文化名人塑像”?雕像的设计究竟是不是“为了与周围的国博建筑交相融合”?三个月前的那位“国博有关负责人”和雕像的设计者,究竟是不是在胡言乱语?
如果“设计方案”一开始就是打算把孔子像安放在“国博西侧北庭院内”,那么,为什么不事先告知雕像的设计者和“国博相关负责人”?
如果“安放在国博西侧北庭院内”的“设计方案”是后来修改之后才做出的,那么,国博馆是国家级别的博物馆,“设计方案”如此随便地改来该去,还有没有一丁点的严肃性?随意修改此“设计方案”的那些人,还有没有一丁点“要脸”的意思?
很赞哦! (1028)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