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孔子第74代孙的交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因自己生病结识了京城名中医,孔子的第74代孙孔伯华,由此引发了一段振兴中医的佳话。
毛主席与孔伯华1954年在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握手
1950年代初,由于毛主席偶感风寒,发烧已一周多,医生和身边的工作同志都很着急。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央保健局局长傅连暲得知一位老中医,就特地上门去请。
这位老中医就是孔子的第74代孙孔伯华。
孔伯华1884年6月5日出生于山东济南,虽没有专门的老师,家传医术却让孔伯华逐渐远近闻名。1910年,孔伯华始入京城,应聘外城官医院医官之职。
以后孔伯华辞去外城官医院医官后,于达仁堂等处悬壶应诊,投无不效,名震京师。在用药上,孔伯华喜用石膏且极善用石膏,为医林景仰诚服,人送名号“石膏孔”。
孔伯华在民国时期最有名的举动是一次中西医“打擂”。
1919年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西医逐渐传入中国,一些学者开始抨击中医,指责中医不科学,理论荒谬。1929年,当时反对中医最为积极的余云岫等人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提案,主张取缔中医。提案被当局通过,引发全国中医界反对,各地代表聚集上海,组织“联合赴京请愿团”,孔伯华作为华北中医代表,被推选为临时主席,前往南京汪精卫政府请愿。
面对汪精卫,孔伯华提出“打擂”——以治病效果论胜负——找12名病人,由西医先挑6名病人治疗,剩下的6名病人用中医治疗。
汪精卫同意了“打擂”提议,孔伯华分到了患有高烧、咳喘的病人。孔伯华用中医治疗的效果相当好,汪精卫看到中医的良好疗效,初步决定中医不能取缔。之后,汪精卫将自己的朋友介绍到孔伯华处治疗,效果亦令人满意,加之国内反对意见越来越多,政府当局收回提案,并同意成立国医馆。
1935年,放弃废止中医打算的国民党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中医实行考核立案。在北京进行第一次中医考核时,当局挑选了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四人作为主考官,负责试题的命题与阅卷,从此就有了“京城四大名医”的说法。“四大名医”各有专长,孔伯华以治疗温热病(相当于发高烧的病及部分传染性疾病)而出名。
1951年的一天,一辆前苏联制高级黑色轿车停到了土儿胡同的一处四合院前,走下汽车的是傅连障,他就是专门来请孔伯华去给毛主席治病的。
傅连障带着孔伯华和他的儿子孔嗣伯,径直来到毛主席的卧室。
正在生病的毛主席依旧斜躺在床上看书,见孔伯华进来,忙伸出手相握,说:“早闻孔老大名,您是孔子多少代孙呀?”孔伯华回答:“第74代。”
“好啊,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您创办的北平国医学院,为我国中医事业做了很大贡献!”第一次见毛主席,孔伯华没有想到毛主席竟对自己这么了解,不由心中暗暗叹服。
诊病之后,孔伯华口授了一个药方,药量是两到三服,吃过两服,再看效果。结果毛主席吃完两服后,效果甚佳,连忙委托傅连障给孔伯华打电话,希望孔伯华能再来给主席这里。
第二次来,孔伯华在主席住处凉亭内与毛主席就中医的现状与发展做了深谈。孔伯华表示,中医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可是在西医的冲击下,越来越不受重视,他希望国家从中医教育入手,振兴国医。毛泽东非常同意他对中医的见解,明确表示新中国绝对不会丢弃中医这样的国粹,并希望他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回到家中,孔伯华难以抑制心中兴奋,连夜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医之活人,何分中西,存心一也,但其理法不同。今逢毛主席洞察其旨,发扬数千年之文化,何幸如之。愿努力发挥,以期理法臻于完善,达于全球,使病者有所依,必先从教育人才始。”
毛主席收到这封信后,很快批给周总理,建议总理找机会与孔伯华谈一下。周总理将孔伯华请进中南海,再次表明了毛主席的支持态度,并表示政府正在筹备教学大纲,成立新中国的中医学院。听到这个消息,孔伯华表示愿意把自己创办北平国医学院的有关办学资料献给国家,以资借鉴。周恩来说:“好啊,您老年纪大了,不能出任院长,还可以当顾问嘛!”
1955年3月10日,年已古稀的孔伯华出诊途中突感不适,从此一病不起,同年11月23日,孔伯华立临终遗嘱:“儿孙弟子,凡从我学业者,以后要各尽全力,为人民很好服务。”孔伯华去世后,周总理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亲往寓所吊唁。
1956年,四所高等中医学院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创办,成为新中国中医教育之始,孔伯华遗愿得以实现。
毛主席一贯重视中医事业,在延安时期他自己就曾经不顾身边同志的阻拦,而请中医给自己治病,吃中药。
毛主席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主张,后来产生了举世闻名的效果。
在振兴中医事业上,毛主席可谓是身体力行。他和孔子第74代孙孔伯华老先生的交往,就是例证。
参考:毛泽东得人心的基础:把握人性的首要法则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DB973B7DAD.html
毛泽东“关于讲真话”的“狠论”[2010-06-27 06:32] 土企业家的土气与洋气[2010-10-12 10:2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F85A267DAD.html
田中角荣向毛主席请教“长寿之道”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B77B3A7DA5.html
毛主席救过少年王刚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524BCC7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93
毛主席为格达活佛写的挽联赞其“为真理求解放”之精神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5335847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94
毛主席个人的钱“拉拢”不了警卫员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52F819FDA5.html
毛主席又“渡”黄河了[2010-05-27 07:11]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B24BD87DA5.html
毛泽东“绿化祖国”的宏伟蓝图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964F007DAD.html
(续)毛泽东医道奇效:让王观澜多活37年 [2009-11-14 16:4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333A277DA5.html
40年前毛泽东的精彩决策: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501C6E7DAD.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news.asp?id=775
学在华工:从朱九思到李培根校长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4785DAFDAD.html
城市文明要有城市文化支撑:读新民大哥一文有感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462A547DA5.html
在大方向上要讲做什么,还要讲不做什么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479537F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news.asp?id=768
老板永远是对的吗?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53ED0CFDA5.html
欢迎交流:历史印证了毛泽东 - jixuie.home.news.cn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原文地址:毛主席和孔子第74代孙的交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54DBE0FDAD.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