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王朝案存疑判决,聂树斌案欲步其后尘?

火烧 2011-09-1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王朝案多次重审仍存疑,物证如手机卡与指纹酒瓶遭质疑,司法程序被指主观判断,引发对聂树斌案类似问题的关注。

王朝案存疑判决,聂树斌案欲步其后尘?

文/大漠鱼

王朝入室抢劫一案,经过长达5年之久的马拉松审判,2011.9.9日零点40分,在夜色的掩护下终于落下帷幕。尽管这起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再审、提审、重审多次司法程序,但最终的结果没能改变。这让公众进一步领教了我国司法在人治操控下,不可撼动的强大威力。

王朝案之所以反复审理,原因之一是原审证据不足,另外一个原因则得益于“我爸是李刚”在舆论中的发酵效应。

然而,叫人不能信服的是,9月8日启动的重审程序,主控方在对王朝的有罪指控中,依然沿用了之前的证据,没有任何突破。而主审法院也没有新颖的解释,所以,所谓的重审不过是对司法资源的再度浪费,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截止重审结束,就王朝的作案动机以及作案时间,法院方面也没有给出一个强有力的证明,更多依据是推演、自话自说的解释。这从控辩双方长达14个小时的辩论中,没有一项达成共识得到证明。

而具体到手机和“指纹酒瓶”这两个所谓的物证,审判方的认定显然更加虚弱。在这笔者不妨做个简单的分析。一,记者提问法官:邢世平是怎么知道王朝抢来的手机号码?法官回答:王朝用抢来的手机卡接听了邢世平的来电。分析:通常情况下,盗抢来的财物,疑犯会留下价值最大的东西,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遗弃,为的是销毁犯罪证据。在这起案件中,电话卡相对手机来说,是很已不足道的。王朝怎么可能傻到用刚刚抢来的手机卡与他人通话?二,侦查机关找到了王朝从被害人家中抢来的xo洋酒一瓶,而且发现酒瓶上留有一枚指尖向上的指纹。据法院工作人员说,这瓶酒在案件侦破后就归还了失主。王朝家属也曾要求法院出具这一物证,被告知酒瓶找不到了。分析:仅有的一枚指纹,而且是指尖向上。这无论如何是有违常规的,试想犯罪嫌疑人是怎么手握这个酒瓶的。而且还就留下一枚指纹?还有,如果说这瓶酒早就归还了失主,那么经过几年之后,我们怎么来判断这瓶酒就是当初的那瓶?仅此两点,足以说明主审法院人为意志的主观性,更何况有36点之多的“瑕疵”。

法律历来秉承“以事实为依据”之原则,推崇“疑罪从无、无罪推理”之法则,然而此案法官却说,尽管留有诸多瑕疵,却不能掩盖犯罪的事实。很明显,在这场司法博弈中,法官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司法精神,把主观意志作为判罚的依据,无论是对法律还是对社会公正都是一种不可无视的猥亵,进一步讲,更是对人权的一种轻贱。

没有亲历原案,没有掌握更多有说服力的证据,任何人都不能判定当事人王朝是不是有罪,包括法官。所以在这起尚有如此之多“瑕疵”的案件中,全社会都有理由怀疑其中是不是隐匿了不可告人的黑幕,尤其是置身“李刚效应”的主角李刚也涉案其中。

与王朝案相比,同样发生在河北的“聂树斌案”更是含冤至极。1995年4月25日,河北鹿泉市冶金机械厂工人聂树斌被指犯有强奸杀人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并执行了枪决。2005年网上逃犯王书金被警方抓获,供认他才是实施鹿泉孔寨村强奸杀人的元凶,并经其现场指认,确定无疑。可是,事到如今,聂树斌早被含冤枪决了6个多年头。对于这样一起典型的冤案,河北司法方面早该站出来认错,并给含冤而死的家属道歉赔偿。可无论含冤家属怎么长时间奔走呼告,执法机关就是不予理睬。2011年9月11日,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法律界人士等60余人不得不上书呼吁该案重启再审程序。

很明显,这两起案件有许多共性。那么,是任由前者继续步后者之尘,还是后者沿着前者的车辙回避隐匿争议?这是关乎民众生死的大事。

2011.9.1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