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划清四个界限 筑牢思想防线

火烧 2010-04-15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围绕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公有制与私有化等四个界限展开,强调筑牢思想防线,抵制错误思想影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转载者的话:今天人民网上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登了《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筑牢思想防线》的重要内容,这四个“划清”是对资改派们的有力回击,希望大家好好学习领会。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大任务,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必然要求。
 
 
一、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等四个重大是非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这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马克思主义就是敌视、攻击、背弃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社会思潮。在我国,虽然这些思潮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却力图诱使我们改旗易帜,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从出现的时机来说,这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有的利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苏东剧变解体后进入低谷,鼓吹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有的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暂时困难,鼓吹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中国;有的则利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机,推出资本主义的方案冒充社会主义。【详细】
 
二、划清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伴随着改革的推进,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打着改革的旗号,鼓吹私有化;另一种是打着反对“私有化”的旗号,主张实行单一公有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这是极富针对性和指导性的科学论断。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经过长期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进行过艰辛的探索,既经历过重大的挫折,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国之初,中央政府颁布的《共同纲领》就规定,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从1953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实行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盛行“对立论”,认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物,与公有制经济水火不相容。在“对立论”影响下,不断地割资本主义尾巴,结果抑制了各种积极性,减少了生产力的增长点,使整个社会经济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详细】
 
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的界限
  当今世界,由于各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主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制度。划清两种不同民主制度的界限,有利于我们明辨是非,保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经济基础的抽象民主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脱离经济基础的抽象民主。经济基础又是以所有制形式为主要内容,所有制形式分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和私有制形式。建立在不同所有制基础之上的民主制度在民主实现程度上有着根本的界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民主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它保证了每个公民对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详细】
 
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深刻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这一精神的战略意义、理论蕴含和实践要求,是有效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课题。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其战略意义在于更加牢固地确立当代中国的核心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确保我们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顺利推进。
  改革开放迅速地推进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也催化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多样化的态势。【详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