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孤峰一梦”说人性本恶,我多希望人性本善呀,其实看任何问题都要辨证的看,善恶何尝不是相对的呢。人性就是一棵树,看长在什么土壤里。人刚出生是一张白纸,无所谓善恶。随着时间的流失,人们吸收了很多社会信息,形成了人的两面性。人人如此。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引发人的不同反应。正所谓你说的善恶。人们有价值观,因此有善恶。但是,无恶人,亦无善人。因此,人性是社会发展的个性表现,不能以善恶分。你的善意会引发他人的善意,反之亦然。孔孟依据人有知耻不忍之性,认为人性善而创立了仁爱学;荀非依据人有私争独尊之性,认为人性恶而创立了王法之学。
人首先是动物,动物的趋利避害也是人的本能之一,比方说在胚胎发育期间经常会“消化”掉自己的孪生胚胎以保证自身营养的供给,比方说婴儿出生后要哭得大声一点以帮助获得母亲的更多注意(婴儿才不管其实他是独生子女呢)。但是人区别于动物却在于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和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斗争胜负直接取决于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当社会努力的把里面的个体成员组织成一个崇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群体时,人的自私本能的动物性就会减弱。这样一个群体首先应该关心个体,也就是说群体首先能够包容个体,让个体成为群体的一部分;同时又能让个体感到自己的确在为群体做着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说群体成为个体的一部分,即个体包容了群体。经过这样的辩证统一后,出现大公无私的个体并非偶然,或者说在这样的群体中能够成为“大公无私”的人并非一定得是“圣人”。在我国的历史上,这样的时代并非没有,而且距离也不远。比如王进喜在打油第一线提出不要奖金了,因为自己是作为国家主人在劳动。王进喜在阐述理由时提到了两点:一是领导很关心自己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二是工作作风很民主,领导很重视工人们的意见并且努力实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集体如何包容了王进喜这样的个体,同时王进喜又是如何自觉包容了集体,把集体看作了自己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奖金”也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精神境界,或者说“大公无私”的劳模的出现是有土壤的。
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不是极力的把成员扭在一起,而是通过破公立私让成员“原子化”,“沙粒化”,让成员只能各谋出路,也就是说当人类社会奉行了弱肉强食的动物法则,那么成员很自然的返璞归真,成为不折不扣的“动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何不对呢。小岗村的严德友很可怜,因为他只是一头动物,空有人的皮囊。有何办法呢?他的村子领风气之先把该分的都分了,全村无非就是由一颗颗独立沙子组成的沙漠罢了,那时候他还只是一头小动物。现在这头小动物长大了,按照动物法则,雄性动物自然要求有自己的领地,否则怎么求偶怎么交配呢?于是这头动物通过了“土地流转”攒起了200亩葡萄园,而且在访谈中也不断强调自己的葡萄园。有些朋友着急了,问你这位书记能否目光更远大一点呢?可是200亩葡萄园是这头动物的繁衍下一代的资本阿,对于处于丛林的他而言,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
住房教育医疗要自己挣钱买,就意味着这个集体已经不想管自己了,要自己去面对整个丛林,此时还谈什么社会主义道德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当前的社会是再自然不过的判断。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天然的有联合起来的诉求,然而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教条,就得让劳动人民原子化,沙粒化,社会丛林化,只有如此才能让被奴役的人们自然而然的选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为可恨的是,剥削阶级反过来通过自己一手造成的社会现实反推出“大公无私”是何等的不容易,是何等的乌托邦。如何破除这条恶毒的咒语?大家心知肚明。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