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人与干部人事制度
两面人与干部人事制度
张凤耀
两面人,是指表里不一的人。从外表看,他们都很有身份,似属社会精英;但从行为(内里)看,他们又在出卖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似属内奸、卖国贼。这类两面人,近二、三十年,笔者还真见过不少,现举其中数例,供大家看看。
精英,一般是指为人民、为国家谋利益的人;内奸、卖国贼,恰恰相反,是一些出卖人民和国家利益的人。所以,精英与内奸、卖国贼,是两种绝然不同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有的人身上,似乎两者又可合二为一。
一、帮老乡的市长
大概是1986年,某市皮塑工业公司(又称皮塑工业局)X副经理(又叫副局长)来找我,问我“怎么办?”事情是这样的。约一年半前,市长给公司党委书记打电话,说有一外商,想来搞合作,业务与皮塑公司有关,叫公司派人去洽谈。当时公司领导班子中,只有X副经理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主要领导一起研究后,决定由X副经理负责洽谈。洽谈时,根据外方条件,合作对中方没有好处,只对外方有利,就没有谈成。X副经理谈判后,先向公司领导班子汇报,班子全体成员都认为,没有好处,就不合作;接着去向市长当面口头汇报,后来又送去书面汇报材料。过了约一年,市长又给公司书记打电话,说有个外商来谈合作,叫公司派人洽谈;对第一次已汇报的事,只字不提,好像没有发生过。公司成员以为外商条件有变,又派X副经理去洽谈;谁知外商所提条件未变,所以又没有结果。与第一次一样,X副经理先向市长口头汇报,接着再送书面汇报材料。谁知半年后,市长第三次给公司书记打电话,还是叫公司去谈合作;公司班子都觉得没有退路了,几乎已是指令,当然,仍由X副经理出马。就在将谈未谈时,X副经理来找我。我问他怎么打算?他摇头说“难”。问我“怎么办”?我请他把全过程介绍一下。他说:“外商用现金投入,公司以生产条件作价投入;外商负责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公司负责生产,利润按投入比例分成;不过按外商提供的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来算,这项合作没有什么利润,或许还会略亏。”最后又说,外商是市长的老乡。我开玩笑地问他:“为何不说是你的老乡?”(我知道他与市长是老乡)他很有感慨地回答:“老乡与老乡,大大不一样。”他说从两次谈判情况看,外商心中似乎很有底,他确信我们会合作。我相信X副经理已考虑过合作协议签与不签的得失,就试探性问他:“签怎么样?”他马上说“签了会被职工骂”。我接着问“不签呢?”他不出声。我代他作了回答,“不签市长骂”。又对他说:“宁可职工骂,不要被市长骂;市长骂了,协议还会有人签,但不是你”。后来,他们签完合作协议后,向税务局写了免税报告,税务局知道是市长项目,批准免税。免税后,项目略有盈利,市长、职工都不骂。当然,丢了国家税收。
又过了约一年,上述市搞劳动力调配的人告诉我,他们市长曾给他写条子,叫他找五名最好的模具工,到深圳支援一家外资公司,工人的工资福利,仍有原厂(国有)发。就是说,国家养工人,去给外商做义务工。
二、助旧属的主任
几乎与上述事项相同时间,一位省属国有厂厂长来找我。他带来一些资料,要我帮他们分析一下,看看能否与外商合作。厂长说项目的红娘是所在市的经委主任,外商是经委主任当厂长时的旧属。我帮他们作了简单分析,认为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应该说可行;并按他的要求,把分析材料写成一式二份(他说要给经委主任一份)。去深圳与外商谈判时,他邀我同行。那时去深圳的路,非常难行。到了深圳,经委主任好心,叫我们休息,他一个人去接外商。原以为他很快会接外商过来,谁知过了二、三个小时才过来。谈判一开始,外商先说话,他说了合作诚意与合作条件;但他改变了原先条件。厂长反映挺快,外商说完他就开口说:既然条件不同了,我们还得再研究。谈判就这样结束。出了谈判地,厂长同我一起,通过深圳市相关部门了解国际市场有关情况,结果证明外商说的与实际有较大差别。厂长意识到经委主任出卖了他们,一定是此主任把分析材料给了外商,认为我方所得与外方差不多,因而想压缩我方所得,扩大外方利益。因为厂长已意识到主任的角色有问题,开玩笑似地对我说:本来主任应与我穿同一条裤子,没想到主任竟然同外商一鼻孔出气,今后得当心这位主任。最后,合作项目没有谈成,因为利益明显不对等。
三、劝喝啤酒的政协委员
九十年代初,偶然间,我从一份杂志上看到该杂志社的几位顾问名单。名单中除一人外,都是在媒体上常见的部级干部,而那一人恰恰与我一位旧同事的姓名完全一样。这位旧同事已有十来年没有见过;过去,他只是企业的一般管理人员;如果真是他,他怎么竟如此风光,如今能与部长们排名在一起?幸而杂志上有此人的单位,且与我在同一城市。出于好奇,我向他的单位(公司)打电话询问,一位小姐接电话,我问她:某某是你们公司什么人?答说是“老总”。反问我:是不是有事要找他?找他要预约。我马上说不是找他,只想确定一下是不是我的老同事,因他的姓名与我一位老同事相同。接着,我就问他的大概年龄、说话口音、外貌特征等,对方作了一一回答,我基本肯定是我老同事。我对小姐说:基本可肯定,你们老总是我老同事;如果真是,他一定也记得我,请把我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告诉他,也请把他办公电话告诉我,我与他再联系。没想到,只隔一天他就给我来电话,并约我晚上聚一聚。相聚时,他自我介绍说,他不仅是公司老总,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公司主要经营进口商品,交往比较广泛,经常到某国领事馆。这时我插话说,该领事馆曾向我发过两次邀请函。他急忙问:去了吗?我说没去。他补充说:怎么不去?该去!那里请喝啤酒。我笑着回答说:可惜我不喝啤酒。他又问:那你喝什么?只喝龙井茶。我就随口回答。从交谈中,我估摸他公司在经营水货(走私),所以常去有关领事馆走走;并以政协委员身份,给杂志社一笔赞助款,所以名列杂志社顾问,与部长们齐名。
晚餐不是免费的,他是希望我能把他今日风光,转达给昔日老同事。因他在五十年代初,也算风光;但到了五十年代末,重重地摔了个大跤。在所有老同事心目中,他的形象不怎么好。另外,啤酒大概也不会是免费的,不管是他喝的,还是劝我去喝的。领事馆邀请我,不会是因啤酒多得无人喝。
四、忙着嫁靓女的县官
“靓女先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叫得很响。所谓“靓女”,是指“经营状况好,市场前景也好”的公有企业;“先嫁”,就是先卖掉。学界精英,为此寻找理论依据;媒体先锋,跟着摇旗呐喊;接下来,自然是县官们奋起大操大办。一时间,很多公有(尤其国有)企业由人民血汗凝成的资产都被贱卖。XX空调器公司的贱卖,可算其代表。XX空调器公司,当时是全国行业排头兵,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但以低得出奇的价格,把大部分股份卖给了外商。《经济日报》曾以整版报导过贱卖过程。后任总理的朱镕基对贱卖公有企业资产也说是:“名义上是卖,实际是半卖半送,名卖实送。”
上述这类事例,说明一个事实,改革开放后,有人在向外传递信息,输送利益;而且这些人还不是一般的人,都有一定较特殊身份。按照这些人的行为,如果说重一点,把他们叫做“内奸”、“卖国贼”,也不是不可以;但没有人会这么叫,因为他们的身份都属社会精英。就是说,这些人“精英”其外,“内奸”(或卖国贼)在里,是一种具有表里不一的两种人格特征的人。
有人说,上帝创造人类,上帝为人民造福。那末,“精英”其外,“内奸”在里的两面人,也一定是由上帝制造。可惜我见不着上帝,不然,一定得问问:“上帝老儿:你何以要制造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同白骨精一样坏,白骨精想吃唐僧肉,这些两面人向外输送人民血;你制造这些向外输送人民血的两面人,也是为人民造福?”
笔者认为,出现众多两面人,是由于干部人事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缺乏民主、监督)所致。
相关文章
- 不在乎你的人,你又何必在乎 怎样才能看出男盆友到底在不在乎自己,方法讲清楚哦~~拜托亲们哦
- 表达很在乎对方的句子 如何使自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呢?我是个很敏感的人!什么都小心翼翼的!做什么都很怕出错!
- 不在乎你的人,你又何必在乎 你,只是没有在意
- 不在乎你的人,你又何必在乎 情侣之间假装不在乎会造成什么后果
- 不在乎你的人,你又何必在乎 情人总是不太理我了,问是不是不在乎又说在乎
- 不在乎你的人,你又何必在乎 为什么情侣在一起的时候都不在乎对方,分开了才会狠想念呢?求大神帮助
- 总是在乎别人的感受 怎么可以不去在意别人的感受 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没自信 觉得自己不够好 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
- 为什么爱的人会离开你 你越在乎的人,越容易离开你,这是为什么?
- 在乎你的人和不在乎你的人的句子 我假装不在乎你,但痛的是我自己
- 特别在乎一个人的句子 之前把太多的人放心里 在乎太多的人 感觉心好累…特别是你付出了 别人根本不把你当回事 自己心里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