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假、毒
我今生教授的第一个女学生菲,也是共和国第一代老干部的子女,已定居美国多年,女儿已是美国某著名音乐学院的小提琴学生,成绩斐然,经常举办个人演奏会,几年前还曾回国在大连举办过。
菲只小我六岁,却是社交场上的一枝花,处世精明实际而实用。菲时有电话从美国打来,对我说事论理。她在国内时也在进行小提琴业余教学,并一再对我的教学进行开导启发,我却显得有些颟顸不悟。
“你以为你在为音乐学院培养学生呢吗?”菲开导我,“错啦!这不是你写论文呢,要识时务啊。你教的那些学生和家长,有几个了解小提琴的?你千万可别像当初老师教你那样叫现在的业余学生,就是拉得再不好你也得说好才行,他们和家长都受不了正规的那一套的,你那么干人家就不学了。”
类似的话,其他人也同样告诫过我。
“你教学水平再高也教不过那些业余出身的老师,你信不信?”一位国内知名的青年小提琴家的父亲这样对我说。我问他为什么。他斩钉截铁地说:“你不敢骗啊!”
今年春节期间,教授钢琴的老同学来探望我,对我说:“现在搞音乐专业的越来越少了,都是想玩玩音乐。你教业余学生可千万别再较真了,有几个是真的知道基本功正确的重要性的?人家有的是钱,就是想玩玩。练习曲不好听,你就直接教些小曲子玩玩心就行了。就算是音不太准,他们能听出来吗?人家也不在乎那个呀。”
对于他们的劝诫,我既感到一种悲哀,同时也觉得的确是那么回事。我很想念10年前初到深圳时收的4名老学生,他们的认真学琴态度的确不同于后来的学生。他们考完音乐学院八级后大都离开我了,一个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上学(学校有一支很好的管弦乐队),一个在香港读幼儿师范(每年都来探望我),一个去了沈阳药科大学在读,还有一个尚未高考偶尔还来上课。我与他们一直保持着朋友般的联系。
蓦然我又想到长我几岁的一位朋友的话,一个业余小提琴酷爱者,在深圳的一家大公司经商,电视新闻里曾播出过他在深圳某届交易会上,陪同中央某领导人的镜头,当时很是风光了一把。一次我对他讲起我早年也曾短暂经商的事,他正色道:“你绝对不能经商!”我问其缘故,他厉声问:“就一条,我问你,你敢骗吗?不敢吧?!”我一时语塞。
曾经读过一篇网文《中国各行各业都在下毒》,毋庸置疑,“市场化”的中国从大米、白面、包子、饺子、馒头、猪肉、鸭蛋、海鲜、蔬菜、水果、药材、家电、大桥、大坝、房屋、医疗、教育、文凭、职称……无所不在下毒——造假——欺骗。
末了,我想到了当年揭批林彪时,林彪说过的一句话:“不说假话就办不成事。”
瞧,人家伟大的军事家也甚是通达国情世事啊。
乱象,我们该怎么办呢。
( 201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