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贵州警官张磊与上海民警马天民

火烧 2010-01-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对比贵州警察张磊与上海民警马天民,探讨警察称谓变化及社会观念变迁,提及程序正义、民警职责演变及电影《今天我休息》反映的过去时代精神。

 

贵州警察张磊,在解决辖区农民纠纷的时候,三枪射杀两名青年农民,引起整个社会巨大震动。如果,在过去的年代,这个民警必然是犯罪分子。但是,在很多“伪精英”提倡西方法学“程序正义”的年代,这个就成了十分复杂的“案件”了。复杂之处,就在于要追究“细节”。这当然更利于澄清案件的真相,但是,也给官僚机构混淆是非提供了口实。

过去,有一部电影可以说深受欢迎,那就是《今天我休息》。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主人公就是上海的一位民警马天民约会的故事。这个电影让人们想起了那个政府与人民心连心的时代。

而今天,为什么两者开始对立起来了呢?

过去,警察叫“人民警察”,简称“民警”。刑事警察叫做“公安”。民警主要是负责辖区内的治安工作,发现坏人,预防犯罪。当时有民警巡逻制度,就是民警起着自行车在辖区内巡逻,同时,帮助孤寡老人,给家庭有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叫做“好人好事”。

现在的警察不知什么时候演变成了“警官”。我经常想这个问题,警察就是警察,怎么突然变成了警官。还有一些称谓,比如,干部,过去把各级领导称作干部,即使是在军队,也称“军队干部”,而现在称作“官员”、“高官”、“高管|”,甚至还有“高层”,不禁让人心生“敬畏之感”。本来是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怎么突然间分成了“三六九等”,真不知“今夕是何年”?

记得过去年代有过这样一个报道,说的是一群农民路过军用机场,觉得好奇,就朝着战斗机附近走去观看,在旁边值班的战士看到很多农民走向战斗机,就拿枪对准农民,大声喊,不许动。这可能是过去警惕性比较强的缘故。

结果,这位战士的行为被其他战士控告到连队,连队决定开除这位战士。这些农民听说后,到部队替这位新战士求情。但是,团部的干部给农民们解释,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人民军队的枪永远不能对准人民。最终,那位新战士还是被开除了。这是过去年代真实的故事。

而今天,武警公安参与暴力拆迁、参与平息暴力事件成为家常便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啊!



电影《今天我休息》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

【剧情简介】

1958年的上海,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人民警察马天民昨天值了一个通宵夜班,今天轮到他休息。派出所所长的爱人姚美珍一早儿就带着她的同伴邮递员刘萍来到派出所宿舍,准备介绍她与马天民认识谈对象。可是,马天民已经外出了。所长急急忙忙地外出寻找,好容易才将他找到,叫他赶快回派出所去赴约会。

马天民在归途上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青年不守交通规则,横冲直撞,就急忙上前拦阻劝说。当他回到派出所的宿舍时,姚美珍和刘萍因为等不及已经离去。马天民连忙赶到派出所所长家,但刘萍又走了。姚美珍约他在当天下午看第二场电影,与刘萍约会,大家不见不散。

马天民在赴约途中,又因为帮助居民送小孩去医院急诊,再次失约。最后,姚美珍约他晚上七点钟到刘萍家吃晚饭。谁知道,在他正要赴约的时候,三个带红领巾的小朋友送来了一个捡到的钱包。马天民打开钱包一看,除了有不少钱,还有明天去兰州的火车票。马天民急失主之所急,决定立即想办法找到失主,将钱包还给他。他从钱包里的一份电报中知道,失主叫罗爱兰,就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办法寻找,终于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找到了钱包的主人罗爱兰。原来,罗爱兰就是他早上遇到的那个不守交通规则的青年。罗爱兰十分感激,一定要留马天民吃晚饭。

当马天民赶到刘萍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半钟了,刘萍一家和姚美珍早已经吃完了晚饭。刘萍以为马天民没有诚意,对他态度十分冷淡,弄得在场的人也非常尴尬。这时,刘萍的父亲从房间里走出来,没有想到他们也曾相识。原来,就在马天民轮休的这一天,帮助刘萍的父亲从河里救出了落水的小猪,并帮助他解决了猪食的困难。刘萍的父亲一见到马天民,就把他大大地夸奖了一番。刘萍也弄明白了马天民一再失约的原因,深深地为他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开始喜欢起了这个朴实憨厚,乐于助人的人民警察了。

该片以喜剧样式和手法,颂扬了人民警察忘我的工作、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崇高品德、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的社会风尚。影片借助马天民本应休息而没有休息的事实,通过马天民一天的生活,揭示了他质朴生动的个性和美好崇高的情操。片中的喜剧效果真实自然,马天民工作时的干练与处理爱情的稚拙,对人民的诚朴和对女友的腼腆,构成了一种统一和谐的喜剧风格。情节的戏剧性发展,使影片妙趣横生。该片是新中国诞生活较有艺术成就的喜剧影片之一,为此后喜剧片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