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万岁?
——皇帝万岁?
在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皇帝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百姓只有仰视的分。最典型的是“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历史呼喊,将天子与中国人的“父母官”观念统一起来,成为当今应该注意的问题。
《皇帝的由来及其他》就说:皇帝,在当下的中国,已经是一个贬义词。这当然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当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历史时,就会发现,皇帝曾经有它的巨大历史作用。人们曾经误以为皇帝的权力是不受“制约”的,这是不确切的,皇帝还要受官僚的制约。同样地,官吏的权力也是受皇帝制约的。任何“国家权力”都必须受到制约,社会才能正常,否则,国家权力可能会失去“国家权力的特征”而阶级化,其结果就是战乱。
国家这个构造,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现在流行一句说,说是当官的也是人。当然啦,县太爷也是人肉长的,既有七情六欲,而且也要吃喝消费。他又掌握着“警察和监狱”这样厉害的东西。所以,如果他也想获得那些利益集团的“利”,那老百姓是挡不住他的。而如果公权成了官僚的囊中物,那他们将比其他的任何利益集团都凶,如果他们横抢竖夺,人民就没法活,接着就是造反,动乱,天街踏遍公卿骨,大家一起玩完。所以,要使官吏们能够完成“社会之上”的国家职能,而基本不成为“社会之中”的强盗和凶犯,那就还要有一种更强有力的因素来“制约”他们!
这个因素,就是皇帝。显然,在古代,由人民制约官吏比较难,除非官逼民反,造反了,贪官污吏就会被人民所处置。显然,在没发生“暴乱”的多数时间内,要由皇帝来制约官吏。因此皇帝和皇权制度的产生,是当时人类总体利益的需要。
所以,皇帝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制约”贪官污吏的,使得官吏阶层能够基本维持住国家的功能。
过去的教科书常讲,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而且是维护腐败的贪官污吏的总根子。其实是不合逻辑的。除了极少数亲近的人外,皇帝要维护贪官污吏干什么?要维护“土地主”的利益干什么?这不合乎逻辑。因为在皇帝心中,最神圣的是他的“天下”,是他的宝座;而且他要把这“天下”传给他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以至万代。传天下,这才是他们的最高原则。可能,皇帝需要许多有钱的地主们来支持他的朝廷,他也会制定一些有利于富人的政策。但如果贪官污吏当道,地主逼得穷人活不下去,引起天下大乱,皇帝和他的子孙们的天下还能有吗?皇家的利益还能有吗?所以,毫无疑问,就是为了他的宝座,为了皇家自身的利益,在需要的时候,有为的皇帝就会遏制或打击贪官污吏,会提倡或奖掖清廉,中国古代曾长期对官吏实行“本籍回避制度”,而且还会制定一些让官员周期性“调动工作”(希图避免官员和当地豪绅勾结)或一定级别的官员上任“不得携带家属”(希图防止告“枕头状”和“裙带风”)等“规则”,来尽力使官吏们的工作能够有利于天下的大致安定。这才是合乎逻辑的。
这里的问题是先有阶级,还是先有皇帝,先有鸡先有蛋这样的问题确乎难说,但是,因为各种斗争才出现国家,出现的部落长老,并不都是皇帝,而出现皇帝是秦国将近灭亡时的秦朝统一中国的英雄赢政,秦始皇也确实对于官僚体制有特殊贡献的人物。历史总是上演让人看不透的戏剧,于是各种学说纷纷出炉,演绎成精英才能的各种表现。
历史无疑是需要皇帝的,不然就无法解释历史实际过程。不合逻辑的事情总是冒出来,那就使得才子也冒出很多违反历史真实的想法。皇帝是不是代表,这并不取决于他们作为一个阶级内部必然存在的矛盾,而是终究皇帝存在,并允许自己看中的官员为非作歹、打击异己势力的。允许贪官存在,作为一种必然,最大的贪欲表现为皇帝,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正是皇帝老子,那就不能不算是总代表了。囿于皇帝就应该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的豪华阵容,那就只能算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旧形态了。
皇帝并不都属于玩偶一类,显然各种豪杰层出不穷。正是他们的豪爽、势力培养出了唯我独尊的帝王思想,成为制度性掠夺的人,成为人民群众的公敌,形成了阶级、阶级斗争。
《皇帝的由来及其他》作者最后说:事实上国民党时代也有好几个党,还有正儿八经的选举,但那只是摆设。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制约力量。那么新的制约力量应该从哪里来呢?我还是相信,真正的力量源于大部分民众,而不是少数精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领导人的“睿智”上,只能寄希望于人民,只有人民组织起来,才可能保证中华民族有美好未来。
人民群众只有通过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推动人类实现两个彻底决裂,只有象毛泽东那样严于自律的人,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工人阶级只有通过革命理论武装之后,才能真正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必须建立“澄明”思维基础,把向往“资产阶级”生活的百姓,发展成为向往“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民力量,才最终改变历史方向,解放人类自身。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