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教授的疯狂

火烧 2011-04-0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6
北师大教授董藩声称40岁无4000万身家勿见,引发广泛讨论。文章批评其言论缺乏学术严谨,将财富与社会贡献挂钩,质疑其逻辑与道德,同时反思教育与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今年清明之际,网络炒得最烫手的当数北师大教授董藩的言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在这个淫雨霏霏、冷气森森、漫天飞冥币的时刻,有此啾啾之声,平添更多“断魂”之意。  

我知道,北师大是一个为“师”为“范”的殿堂,而不是房地产交易所。虽然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甘寂寞的人们也搞起了“房地产研究中心”,而且董藩还当上了“中心主任”,但毕竟只是一个“看人吃肉流口水”的机构。如果没有任志强之流施舍点“研究经费”,董教授大概也不会高烧到胡言乱语的程度。  

先撇开道德因素。作为教授,董藩的立论如同三岁孩童谈识数。他说:“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大家知道,即使合法致富,在分配理想化的算术中,个人财富积累与个人为社会创造的GDP总数是什么比例?因为GDP与个人财富之间,还没有专家列出相应的对照坐标,但并非个人越富裕说明他创造的GDP越多呀?研究生毕业加上择业时间,一般都在30岁以后,离40岁也只有不到10年时间。在几年时间里积累4000万财富,就算个人身家与GDP有比例可循,那他必须创造多少GDP?多少税收和多少就业岗位?  

 这些教授在批判大跃进时,最振振有词的根据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按董教授的经济成长理论,创造这个社会的GDP总量,只需要几个北师大,几个“房地产研究中心”,若干个董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再加上买彩票搓麻的和“失足妇女”足矣!假如董教授和他的学生太多,中国过剩的GDP往哪儿放?  

董藩以一名教授的身份,说出了一句市侩的豪语并不奇怪,因为董教授此论并无任何新意。看看这段话:“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这不是吴敬琏、茅于轼说过的吗?  

再看:“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你不接受还不行,“不上大学更是失败”,因为“财富榜上已经没有农民了”!这个口气又是那个卖绿豆的“无本堂”主人的。  

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教授确实很词穷。除了缺少一些道德,也缺少点儿学问。正如我有一篇文章说过的,这类教授像是摆摊儿看相的。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在叹谓当代中国为什么除了GDP以外,出不了“两弹一星”那样的科技成果?出不了袁隆平、华罗庚、陈景润那样的科学家?出不了几十年前那些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还有,为什么人心不古、贪官横行?  

答案很明白:只需要看一看满街头尽是些扯皮拉杂的董藩们就知道,中国的教育失血了!北师大的教授也忘记了启功先生为北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而对读不起书的人来说,贫穷则意味着“尊严”和“成功”?  

不怀疑一个教书人的梦想:不贪不腐,不偷不抢,不欺不霸,合法致富的职业,也只有在清明节期间才能被董藩教授想出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