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的两大方略》的主要观点
《中国发展的两大方略》的主要观点
本人非常感谢各位网友对这个系列文章的评论、批评和帮助。前已说过,个人没有什么理论功底,我只能是以普能平民的眼光看待历史,用老百姓的语言诉说往事。在理论方面心里没底,我很想听到网友的帮助,发此文目的就是想继续听到大家的分析、批评或批判。为此把本文的主要观点列在下面:
1、求稳防乱:中国现在的发展既不是在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的前进,也不是在否定改革开放后30年的前行,而是在继承这两大成果的基础上的发展。吸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两个30年都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中国需求稳防乱。中国大乱,也达不到左右两派所追求的目的,只能是有利于国内外想肢解中国的敌对势力,使中国跌入万丈深渊,中华民族复兴的机遇与我们擦肩而过。这是本文的核心思想。(见十四章八、向具有极端思潮的人士进一言)
2、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阳光大道,坚持拒绝西方的“普世价值,这是中国的两大方略,大一统意识是中国历史的特点之一,中央集权是维护大一统的主要手段。中国共产党高举祖宗大一统的大旗,开辟了社会主义阳光大道。(见引言和第一、二、三章)
3、内忧外患,内忧在吏治。吏治难点在于不适应现代大工业的小生产意识,小生产意识就是封建思想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各次失误的社会根源,各种社会问题都可以和它对号入座。外患在于国外敌对势力,其整制中国的手段。除宣扬他们的“普世价值”外,最恶毒的是借文革说事,用以搞臭毛泽东,进而搞臭新中国的历史,(见第四、九章)
4、正确认识新中国历史是不被敌人打败的关键。中国前30年是打地基,后30年是盖高楼,两者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见第五章)
5、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是认识新中国历史绕不过去的话题。文革的发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自古中国官员就有分封裂土意识,农民起义有打江山坐江山思想。官民、上下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这些封建意识必然要带到革命队伍中来。鲁迅和毛泽东对此都有深切认识。毛主席下决心对此进行改造,以免在其身后国家政权蜕变为压迫工农大众的工具。经过各种运动对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都不见效,因此下决心对中国文化动大手术。导致文革悲剧的发生。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不等于现实存在,思想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本应以文化手段解决,却演化成武化革命,这些背离毛主席初衷的失误,就是悲剧。说文革没有失误,不能服人。最大的失误是把林彪写入党章,此事对老人家打击最大。用挂黑牌、游街、示众的极左办法不能解决思想问题。如果说横扫是走资派搞的,清队中的极左是在全国江山一片红之后出现的。上有四人帮,下面在群众中夹杂着极左分子,这些人是冤案的制造者,派性武斗的煸动者,这些都是毛主席事前没料到的。文化革命以后肯定还要搞,尤其是要对小生产意识为基础的封建思想体系进行反思大讨论,但那是在法律框架下的四大和双百。武化革命永远也不会再来了。(见第六章)
6、改革开放后的30 年同样是成绩很大,问题很多,最大的成绩,不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世界为之惊奇的骄人业绩,而且拓宽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阳光大道,挣脱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个洋枷锁。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邓小平用改革开放为中国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对马列主义的最新发展。市场经济历史阶段是人类社会不能跳过去的一个时代。既可以用资本主义制度来完成,也可用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人类要达到理想社会,就要物质极大丰富, 生产力高速发展,为此就要高度生产社会化,而小生产的封闭意识是生产社会化的对立物,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彻底改造小生产意识。市场经济又是调动最广大群众积极性的手段。至于当前诸多社会问题,都是小生产意识造成的。中国要牢牢地把住社会主义制度,对市场经济这匹野马套紧缰绳,就不会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伤害,由于前段时间对野马缰绳的大撒手,才出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十七大以后,虽然套上了,还要分轻重缓急,不可能平推式的立即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当然是重中之重。农村好了,中国就不会乱。(见第七、八章)
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光彩照人,但也有不适应大工业社会的消极成分,因此要发扬优良传统,扬弃过时糟粕,发展溶合创新。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各有特点:西方文化到现在也是唯我独尊的排他文化,中华文化是包容文化。排他与包容是中西方文化的重大区别。中华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亲和精神要发扬,而小生产意识要逐步克服,中华文化最大的溶合创新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西方马列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的国魂。因此中华文化是走向理想社会的基础。以人为本体,以和为尺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谐是通向理想社会的正路。不是谁消灭谁的问题,互相学习。不断改进将会成为常态,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没有剥夺他人学习和改进的权力。消除私有制只能靠生产的高度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和谐理念的深入人心,社会道德的共识,逐步解决。当然在发扬和谐理念时也要有斗争,以斗争求和谐,如同以斗争求团结是一样的。(见第十一章)
8、美好的远景艰难的路程。在中华文化的支撑下,中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从2008和2009年的国际风云变化,以成功举办奥运会为中心的我中华民族七大精神的全面展示中都使国人精神大振,信心倍增,以强国为基础对和谐世界理想的追求,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了。我们的远景虽然美好,但路程还是艰难得很哪!难就难在我们内外环境。干部中的封闭求全;只顾眼前自成系统的的实用主义;分配中的多拿和贪占;以及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意识都是难以克服的老大难问题。提高普通百姓收入,必须有人放下大勺子。转入以内需为主的经济方式。再一个难点在国际。国际反华势力虎视眈眈,施展文武两手,最毒的一招可能就是金融战了。怎么办?上下大家一起想办法,我自不量力,在第十章第六节提出大家常谈的八个步骤。在第十三章的措施六中认为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两败俱伤。绝不委曲求全。
9、化消极为积极。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团结要有中心,有旗帜,中心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的首创者。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灵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几乎要亡国灭种的贫弱大国引到了现代化的道路。经过60年的苦干,为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强国准备了条件。虽然国内外环境还有许多困难和艰险,只要全国上下一心,争取团结大多数,把一切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