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共产主义不可避免的问题(兼论考茨基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谈谈共产主义不可避免的问题(兼论考茨基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哲学笔记2006
从头写到尾,先全贴出来再说。以后可以再分开贴。
这个贴子是由本人2006年所贴的一部分哲学内容的贴子和观点连缀扩充而成的,纯为纪录本人思考哲学问题(基本属于自悟)的一些阶段性成果,不为辩论,不为点击率哈哈。
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十几个题目,第一部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一般性规律。
一)对立统一和两种中而左法则
个人的意见,中而左法则(以前称为中而左定律)是2006年本人提出的最为重要的概念。不要认为这个法则简单,他是整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法则,是对立统一法则的另一更为形象更为准确的提法。
那么,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对立统一法则,什么是中而左法则。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来说,根据经典的提法,所谓对立,就是指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而所谓统一,则是指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而所谓中而左法则,根据本人最原始的提法并修改如下:
什么是中而左呢?好比一个数轴,以0-10这个区间为左,而10-20那个区间为右。则其中最合适的位置并不在10,而在大约7这个地方,这就是所谓的中而左法则,又叫做黄金分割法则。
因此,对于中而左法则,就可以存在静态和动态两种理解模式。对于静态理解模式来说,以上的定义一目了然,因此无序赘述。所谓中而左法则的静态理解模式,体现的是一个火候的把握的问题,是一个度的问题。我曾经用中而左法则的静态模式解释过为什么保持一定的饥饿感有益于健康的问题。而对于国家民族或者个人来说,要立足现实,胸怀理想。也是体现了中而左的规律的,仅仅立足现实还不够,还要胸怀理想,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政策符合现实且稍偏左,是最好的火候。
而对于中而左法则的动态模式来说,又可以存在两种理解。其一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中而左法则指明了运动的总趋势,那就是不断的趋向于左。比如说人类社会历经五种社会形态,人类内部之间越来越平等的问题。其二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理解,则可以认为其是对立统一法则核心内涵的合理性扩充。而在这里又存在两种说法,其一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理解。
事实上,对立统一法则即是矛盾的法则。因此,《矛盾论》这篇著名哲学论文的全部内容,都是该法则的内容。而我前面所提到的对该法则的描述,仅仅是其核心内涵(本节后面所出现的“对立统一”,绝大部分是指对立统一法则的核心内涵,少数是指矛盾的法则,读者自辨)。因此,从理论上说,对立统一法则没有任何问题。但从具体的学习实践角度来说,其却存在着一个弊病。
那就是对于学习者来说,其并不一定系统的学习《矛盾论》,而往往只学习其中一些著名的警句甚至一些重点词语。而从提法上来看,对立统一法则遗漏了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矛盾的不平衡性。也就是说,对立统一法则中的对立是没有问题的,而对其统一来说,却存在一个统一于何处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矛盾论文章中是做了回答的,但这种回答从“对立统一”这个名词的字面上却体现不出来,这就对一些学习者的正确学习造成了困难。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提法上的疏漏成为了杨献珍一类学术骗子向唯物主义进攻的突破口,杨献珍一类学术骗子向无产阶级进攻的所谓“合二而一理论”,正是借助了“对立统一”提法上的缺陷才蒙蔽了一小部分人的。
因此,毛泽东同志1965年发表《反对折衷主义》的著名谈话,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但毛泽东同志也发现了“对立统一”提法上的毛病。因此,毛主席评论说:“矛盾论写的不如实践论好”,“我想再写一篇哲学论文”(毛主席再写一篇哲学论文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当是就杨献珍一类学术骗子借助“对立统一”提法上的缺陷,大念“合二而一”歪经,向辩证唯物主义进攻一事的感慨之言。
因此,为了弥补“对立统一”提法的缺陷,杜绝再次出现杨献珍一类学术骗子的问题。提出中而左法则以作为“对立统一”法则的有益补充,是合理的,也是有利的。而事实上,所谓中而左法则,本身只是对立统一法则核心内涵的合理扩充而成的。而这种扩充,方法就是把矛盾论的另一普遍性规律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圈进对立统一法则的核心内涵。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就是“两点论”“重点论”。所谓“两点论”的理论依据就是对立统一法则,而所谓“重点论”,其理论依据就是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仅仅从这种提法上来看,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和对立统一法则,也是同等重要的关系。把这两种东西结合到一起,就是从辩证法角度理解的中而左法则。
所谓中,就是一分为二,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左,回答的是一个统一于何处的问题。但有人会问,为什么你用的是中而左这样的名称,而不是中而右呢?其原因有两个,而其第一个原因,我以前已经讲明了,那就是从长远来看,左是趋势。而其二,中而左的提法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特点。古人云:天道尚左。左是决定右的。
而这个时候,就要提到从空间角度来动态理解中而左法则的第二种说法,也就是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中而左法则,仍然是对立统一法则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一般性规律的结合体。而这个一般性规律,并不仅仅是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而是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中的决定与被决定理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也是唯物主义最根本的观点。
比如对于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说,所谓中,就是一分为二物质与意识的分离,把意识看为物质的特殊形态是庸俗唯物主义;而所谓左,就是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而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杨献珍一类学术骗子所谓合二而一的理论,只不过是二元论的另一表述。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因此,说到这里,我们就会看到,不管是从静态角度,时间动态角度还是空间动态唯物论角度,我们所理解的中而左法则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不妨称为中而左法则A,而不同于从空间动态辩证法角度理解的不妨称作中而左法则B。这就出现了两个不同涵义的中而左法则。事实上,就本篇文章来说,我重点介绍的是中而左法则B(对于这种法则来说,是存在中而右的概念的)。但在这里,首先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还是有益处的,因为在后面,这两个概念都是要用到的。
中而左法则提法的优点,一是准确二是形象,而其最大的形象之处,就在于能够方便的把对立统一体或曰矛盾体的结构表现出来。为此,我们可以用到以下两个图示。从第一个图示中可以看到,一分为二就是中。而在此两者之中,存在一个重点方面(图中的点),和一个非重点方面(图中的圈),这就是左。显然,这里解释的是中而左法则B。而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一个点是黑色属阴,而圈是白色属阳,阴是阳的本原,阳是阴的派生。这里解释的是中而左法则A。
而第二个图示是把第一个图示侧过来得到的,相对于第一个图示来说,其表现的更加直观,他就是一个窝头(用平面图表示就是一个三角形)。在这个图示当中,窝头的尖和底一分为二就是中,以窝头的尖(在左面)为重点方面,而底(在右面)为非重点方面,这就是左。这是解释的中而左法则B,而对于中而左法则A来说,在该图中就是数轴的关系,左是右的本原,右是左的派生;左是决定性因素,右是非决定性因素。在本文后面的分析当中,需要再次用到这两个图示。
<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876ca6602000j90" >
(图一)
<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876ca6602000j91" >
(图二)
二)二重矛盾与多重矛盾的问题
下面谈矛盾的多重性,或曰多重矛盾的问题。当然,限于一些原因,本贴着重谈的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二重矛盾问题。
这就需要首先明确,什么叫做二重矛盾呢?所谓二重矛盾问题,也就是指矛盾之中又有矛盾的问题(而多重矛盾的概念也可相应得出),而更准确的说来,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矛盾体来说,其是由两个矛盾方面构成的,而二重矛盾指的就是,这一矛盾体中的任意一个矛盾方面,本身又是一个矛盾体。
明确了二重矛盾的概念之后,我们就要分析,作为二重矛盾来说,其具有什么重要性质呢?
我们知道,作为构成矛盾体的两个矛盾方面来说,其重点性并不是半斤对八两,而是一重一轻的。而这也就是矛盾论中的重点论思想。而根据中国古典哲学,我们不妨认为该矛盾体中重点的矛盾方面为阴,而非重点的矛盾方面为阳。而如果该矛盾体又与另一矛盾体构成一对矛盾的话,则另一矛盾体的重点,将在哪一方面呢?根据对立统一的思想我们知道,其重点的一方在阳面。同样,如果原矛盾体重点的一方为阳的话,则与之构成新矛盾体的另一矛盾体的重点方面必为阴。也即此二者正好是一种颠倒对应的关系,我们把二重矛盾的这种性质,叫做二重矛盾的颠倒对应性。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多重矛盾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这样的名言: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这其中的四象,就是我们前面所论述的二重矛盾。
[新哲学网友所提倡的主观四维辩证法,贴子内容我看得不多。因我是理工科出身,对于比较专业的哲学文章看不大懂。但是从新哲学网友“主观四维辩证”这个题目上看,可能就是我这里的二重矛盾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中国古老的阴阳四象图(图三),解释二重矛盾的这一重要性质。我们知道,阴阳四象图是由黑色和白色两条鱼构成的。我们令其中的白色为阳,而黑色为阴。又令一条鱼之内,鱼眼为其重点方面。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阴阳四象图当中,某一条鱼鱼眼的颜色,正好是另一条鱼鱼身的颜色。而同样的,该鱼鱼身的颜色,又恰好是另一条鱼鱼眼的颜色。而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述的二重矛盾的颠倒对应性质。因此,所谓阴阳四象图,本身就是二重矛盾的一种形象化表达。
如果把阴阳四象图展开,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加形象直观的图示(图四)。这个图示是两个相对着的窝头(当然,其还象一个梭子)。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双窝头结构。从双窝头结构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二重矛盾颠倒对应的性质。
在本文的后面,我们将依据双窝头结构,重点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结论。但在此处,我将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多重矛盾的问题。唯物主义者承认“无限可分”的思想,因此,可以利用多重矛盾的地方,仍然是很多的,但这里只简要介绍其中一个正反牌理论。事实上,这个理论只不过是二重矛盾颠倒对应性的推广。
根据二重矛盾的颠倒对应性,我们得到了双窝头结构,而对于多重矛盾来说,其是由两两相邻的二重矛盾体所构成。因此,对于两两相邻的每一个二重矛盾来说,其全部符合双窝头结构。因此,把这个性质扩充出去,就形成了一正一反一正一反的一连串的窝头。这就好比一串扑克牌,采取一正一反的顺序排列一样。因此,我把这个性质叫做多重矛盾的正反牌理论。
事实上,所谓的正反牌理论,极像经典辩证唯物主义提法中的否定的否定原理。当然,或者这就是否定的否定原理本身,而所谓的双窝头结构,其只不过是否定的否定原理的一个特例罢了。
而说道这里,我们不禁感慨,根据正反牌理论,某一些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唯物主义者的事情,就很可笑了。
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他的出发点是“唯物”的(对应于图示,就是窝头序列中第一个窝头的尖向左)。而通过该出发点向外推导,在某一个范围内,是可能推导出一个推崇精神的结论的。我们看某种观点是不是唯物主义,不是看你本身坚持正牌还是反牌,而是要把你的牌和原牌序列即唯物主义牌序列中该牌应该的正反性相比较,如果正反性相同,你就是唯物的,反之则是唯心。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够一提唯物主义,就是任何范围内都必须是所谓“唯物”的。而甚至于把吃喝玩乐看作唯物主义,把理想追求看作唯心主义。什么“只有低头向钱看,才能抬头向前看”马克思说过:把唯物主义看作吃喝玩乐是对唯物主义的庸俗化。而该观点很显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形而上学害死人啊!!!
<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876ca6602000jh7" >
(图三)
<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876ca6602000jh8" >
(图四)
三)扫把原理与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问题
以上所讲述的是二重矛盾及其性质,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问题。而当我们用二重矛盾及其性质来解释人,解释社会的时候,问题就转入了历史唯物主义。现在,我们就要利用二重矛盾理论,来解释两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其一就是扫把原理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提到的,就是一个天(或地,后面除特殊说明外,均同此处)人矛盾的问题。我们知道,作为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来说,其本身都是客观的(好像废话耶!!),而人是客观规律和客观事物的产物。因此人首先也是客观的。但人同时又是有意识的。人类依据自己的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从而和客观构成一对矛盾,而这对矛盾,我们称之为天人矛盾,也就是客观规律客观事物和主观努力的矛盾。
而根据矛盾论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事物,任何规律都是矛盾的规律。也就是说,所谓天人矛盾中的“天”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而这客观上要求天人矛盾中的“人”也必须是一个矛盾体。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天人矛盾是一种二重矛盾。其必然体现出二重矛盾的固有性质即二重矛盾的颠倒对应性。在这里,我把该性质形象的称为扫把原理,他是人类实践的最根本的原理之一。
人用扫帚扫地,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而在这样的一个系统当中,就存在着一个二重矛盾。首先,扫帚(的客观结构)与扫地人(的主观努力即实践)构成一对矛盾。而扫帚作为一种客观事物,本身又是由扫把和扫彗这一对矛盾构成的。在扫帚这一个矛盾体当中,其重点方面是扫彗,非重点方面则是扫把。而根据二重矛盾的颠倒对应性。作为与扫帚(的客观结构)相对立的扫地人(的主观努力即实践)一面来说,其必须把扫帚中的重点与非重点方面颠倒过来,而把自己努力的重点放到扫把上,才能够和扫帚形成一个较好的系统,而发挥出这个系统的效用即更好的扫地——此即扫把原理。
而事实上,根据我们前面对二重矛盾的图示化解释,根据古典的阴阳论的知识,所谓二重矛盾的颠倒对应性,就是一种你阴我阳你阳我阴的关系(根据双窝头模型,则是一种你左我右你右我左的关系)。而对于一个扫帚来说,在一个扫帚当中,扫彗属于阴面,而扫把属于阳面。说到这里,我就要扯上两句题外话。为什么说扫帚当中,扫彗属阴而扫把属阳呢?
这就需要用到我国古代哲学家周敦颐的两句话。周敦颐说在其名著《太极图说》中写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的阴阳对立即矛盾体都是由混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阳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判断任何一对矛盾何方为阴何方为阳。只需要比较该矛盾形成前后,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但凡发生了(显著)变化的一方必为阳,而同时的,另一方则为阴。
因此,我们就可以观察扫帚这样的一个矛盾体的形成前后,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呢?那就是扫把。因此,我们就可以断定:在扫帚这样一个矛盾体当中,扫把就是阳而扫彗就是阴。
而根据中国古典智慧,作为天道(不含地道)规律的任何一个阴阳对立,均是重阴的。而根据中医理论,重阳是其根本观点,根据Ai谁谁网友提供的信息,《黄帝内经》云:“持阳驱阴”,简单明了。
以强坛网友Ai谁谁之流为代表的一小撮人,只知中医重阳。而当你问他道:“中医为什么重阳?”他又回答不出了。属于典型的“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也”。通过我们前面对扫把原理的论述,大家可以很轻松的理解,为什么中医重阳的问题了。所谓中医重阳,只不过是扫把原理在中医中的运用罢了。
看过我对扫把原理的论述之后,Ai谁谁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感动的是匍匐在地,痛哭流涕。并赞助本人论据一条:“内经云: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本人当然照礼全收。
而扫把原理作为普遍规律,对于我们的很多实际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中医中有所运用。比如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问题。我们知道,市场不是万能的,因此需要政府的调节。比如市场经济本身对效率的激发和对公平的损害问题,就最值得政府的关注。换句话说,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就是效率优先而公平滞后的,而这将最终损害市场经济本身。因此,作为政府来说,必须对其进行调节。而根据扫把原理,政府必须把公平优先作为自己的基本工作重点。但可惜的是,由于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扫把原理的存在,因此,作为政府来说,其却不断的鼓吹效率优先,从而导致了政府和市场“顺拐”的现象,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而根据中医学理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魔道经济或曰阳性经济,而我们的政府的工作也是一种阳性工作,因此,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阳亢”型经济。
关于扫把原理的具体应用,我曾经贴过一篇《关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及其他问题》,该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扫把原理,来彻底的论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什么必须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先行的问题。
四)两个中而左法则的矛盾和共产主义的提出
接下来,在本贴中,我们将根据二重矛盾的双窝头结构,分析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即共产主义的必要性的问题。
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我们把天人二分,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一重矛盾的问题。而若想研究社会问题社会规律,就要研究二重矛盾。关于二重矛盾的研究,可以解释人类社会的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首先是自然的,但是他和一般的自然界有着根本的不同。而这种根本的不同,就在于人类意识的注入。换句话说,人类的意识是人类社会形成的根本条件之一。这就极有可能,导致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从短期来看,人类社会的规律(暂称小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不同。
而事实上,在剥削社会里,由于私有制的存在,人类的主流意识是私有观念。但是,我们同时又知道,自然规律是大公无私的。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剥削社会里,人类社会的规律(暂称小规律)和自然规律确实是不同的。人类的社会规律(小规律)和自然规律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而由于任何规律本身都是矛盾的规律,因此,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符合双窝头结构。
在这个双窝头结构中(图四),左面的一个窝头,是自然规律,而右面的一个窝头,则是社会规律(小规律)。因此,我们看到的事实就是,在剥削社会里,人类社会是一个中而右的社会。
而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双窝头结构,就会发现一大矛盾。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中而左法则B和中而左法则A的矛盾。从双窝头结构可以看出,在改图左面的一个窝头中,中而左法则B和中而左法则A是同一的。在这里,中而左法则A是左决定右,而中而左法则B同样是左重右非重(窝头的尖在左边),这里是没有问题的。
但在该图右面的一个窝头中,中而左法则B和中而左法则A却是正好相反的。在这里,中而左法则A仍然是左决定右(中而左法则A永远是左决定右,他就是一个数轴的关系),而中而左法则B则变成了右重左非重(窝头的尖在右边)。因此,这里的中而左法则B,事实上是中而右的。
而这个时候,我就猛然想起,我以前经常提到的三个名词:天道规律、地道(或曰魔道)规律和人道规律。在这里,中而左法则A就是天道规律,中而左法则B的右半部分就是地道规律,而中而左法则B的左半部分,由于与中而左法则A重合,因此也属于天道规律。而该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加合到一起,也就是整个中而左法则B,就是剥削社会的人道规律。
这样一来,我以前所写的,关于天道规律、地道规律和人道规律的所有文章(比如其中提到天道与地道的一个重要特点,从短期来看,地道远比天道活跃,而从长远来看,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天道),就可以全部链接到我的这个以中而左法则为核心的体系上来了。而我们以前所阐述的,所有的由于天道规律和地道规律相互对立而产生的一切灾难,就都可以归结为中而左法则B,和中而左法则A的相互对立的原因。
由于中而左法则B与中而左法则A的对立性,而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比如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以及惨无人道的阶级压迫等等。中而左法则B与中而左法则A的对立,是人类社会根本问题的总根源。而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这种对立是由于剥削社会的私有制和私有观念造成的。因此,启蒙思想家说:“私有制是万恶之源。”
而为了彻底解决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消灭两个中而左法则的对立性,变中而左法则B右半个窝头实际上的中而右为中而左。而其具体途径,显然就是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彻底实现两个决裂。而这个时候,相对于原来的双窝头结构,右边的那个窝头就要掉一个个,从而形成如图(五)所示的情况。
而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事实上图(五)才是一个真正的窝头称之为单窝头结构:顶上一个尖,后面还有一个窟窿。所以我就说了,窝头这个东西肯定是一个哲学家发明的。不然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窝头后面非要有一个窟窿不行。当然,有人会说那是为了制作窝头的方便,那里是放大拇指的。而这个时候,我就要引用苏文茂老先生的一句话:“你那个错解,我这是正根。”
以上是开一个玩笑。根据我们前面对天道地道和人道的阐述,所谓单窝头结构,就是消灭地道,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一种状态。所谓天人合一的状态,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最高愿望。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同志说“他们提出了大同社会,但找不到一条通到大同的道路”。中国人讲究修炼,认为修炼可以达到天人合一,而西方人主张信上帝,死后就可以上天堂,到了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期望于资本家,都是不科学的东西。
而只有马克思,在批判的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天人合一的金光大道——共产主义,从而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而由于共产主义把人类社会从双窝头结构变为单窝头结构,因此,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关于这一点,将是本文第二部分所要集中阐述的问题之一即共产主义的现实性问题。
由于共产主义的单窝头结构与剥削社会的双窝头结构的根本不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诸多社会规律和剥削社会完全相反。比如马前卒网友说:一切剥削社会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共产主义就是要把他颠倒过来。其实,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轻松的得出这样的结论
事实上,根据双窝头结构,到可以很轻松的得出单窝头结构必然实现的结论。在双窝头结构中,左边的一个窝头是天道的地盘,在这里,地道是不能进入的。而在右边窝头这个地道的地盘中,天道倒可以畅行无阻。这就好比两个球队踢球,其中的一方比如甲队不允许进入对方半场。而另一方乙队却可以全场飞奔,而且比赛时间不限,你说最后谁胜利?
当然,以上的解释未必服众,而关于单窝头结构必然实现的结论,马克思是作了论证的,关于这一点,也是本文第二部分所要集中阐述的问题即共产主义的必然性问题。
而这个时候,有人就会反驳,如果单窝头结构实现的话,岂不是破坏了双窝头模型?那么,中而左法则B是不是就要失效。而我就要回答,单窝头结构的实现不会破坏双窝头结构,中而左法则B也不会失效。但他会改变双窝头的具体内容。这就好比两个家庭,其中一家的闺女嫁到另一家了,但这还是两个家庭,只是两个家庭的成员发生了变化。关于这一点,在本文第二部分也要提到,其实是一个矛盾转移的问题。
<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876ca6602000jkg" >
(图五)
而接下来,就是本文的第二部分:共产主义的现实性和必然性问题。
五)平等的追求、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的现实性道路问题
为了论证共产主义的现实性问题,首先要从平等说起。而事实上,“平等”是左派的核心价值观,当然也是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这里,我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平等本身就是人类的最高追求。
关于这一观点,我曾在一篇文章《为什么平等是人类的最高追求》中,做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人类社会的非平等性(社会主义诞生之前)与人类生理的平等性之间的矛盾,是平等成为人类最高追求的根本原因。并指明了平等的内容即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和道德平等这样的问题。而事实上,人类追求平等的过程,就是阶层斗争。毛主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阶层斗争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如果把发展着的人类社会比喻为一辆行驶的车辆的话,阶层斗争就是该车辆的方向盘。当然,对于一辆车来说,仅仅存在一个方向盘,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寻找,这一辆车有没有发动机。而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成功的发展了这个发动机,即生产力。马克思说:“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必然对应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而机器化大生产则必然对应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因此,我们就可以说,机器化大生产的生产力和阶级斗争一起,就构成了一辆驶向共产主义的列车。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条途径,也是最现实的途径、马克思主义的途径。
如果我们把从奴隶社会开始的人类社会,一直到共产主义的发展轨迹,画为一个平面图的话,就得到了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简史的示意图(图六)。当然,关于本图,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图还是很不完备的。比如说只是一个平面图,而如果把他画成立体图的画的话,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点,只是画起来难度较大。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细致,很多地方都简化了。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简图,或者说示意图。
那么,现在就要解释,首先看该图左侧的一条红线,我把他叫做共产主义精神。而其内容,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人类的最高追求——平等以及一切美好道德。与其对立,在该图的最右侧有一条绿线,我把他叫做逆共产主义精神,他的内容,自然就是反平等以及由于不平等而带来的一切罪恶,诸如自私自利、压迫、剥削等等。而在这两条线之间,有两条蓝线包围的区域,这就是人类的社会发展史,而其中臧青色(?)的斜线就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
另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个示意图的纵坐标,表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这个图中,越是位置靠上的点,表明其生产力水平越高。
那么就要分析这一个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中的一条发展线来作为代表,看一看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怎样的。我就选择这其中的AB线,可以看到,A是一个起点,这个起点的特点在于,他靠近于共产主义精神,但是位置偏下,这可以理解为民风淳朴但生产力水平较低。而随后,该线向右上方倾斜,这表明着人类的道德开始崩坏,同时生产力提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剥削社会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不能双丰收的。换句话说,在一个私有观念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的增长必然导致道德沦丧。而破解这个迷局的唯一办法,就是共产主义。
由于生产的发展和道德的败坏同时,比如人们越来越不平等,贫富悬殊等。当这种情况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发展线和右侧的蓝线撞线,即到达B点的时候,人类历史出现了一个大的震荡,这就是革命。而我们看到,革命以后,人类的历史发展发生了一个突变,发展线可能从B一下子就跳到了C。从此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一看C点的特点,有三个,其一就是比其上一个循环的起点A更靠左,也就是更加靠近共产主义精神。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点,其一就是革命的作用,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通过革命的作用,人类社会凤凰涅磐,获得了新生。 其二,那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人民创造历史,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实现的。其三,从上下的方位来看,其位置在A和B之间。这一点表明了革命对于生产会产生必不可少的破坏,所以其位置低于B,但是其又绝不会掉落到A点以下去。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经过一重循环以后,落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这就是人类历史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其四,那就是C点所在的这条线,比AB线更陡,这可以理解为新的循环开始以后,生产力发展更快。
说到这,我要解释几点,首先的一点就是,这个图是没有把共产主义社会和原始社会包括在内的。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来说,我这个图是画出了他的趋势的——人类社会发展线与共产主义精神线的撞线,显然就是共产主义。而关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他是突变而来的。很显然,这种突变是自最左侧共产主义精神线一下子突变到最右的奴隶社会的。而这个时候,就会有人不解。为什么在你这个图中,所有的突变都是自右而左。而只有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突变,是自左向右呢?其原因非常明显,那就是原始社会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人类观念是公有观念。而到了剥削社会里,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变为了私有制,人类的观念变成了私有观念。而对应于我的两个窝头结构,在原始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个窝头的尖向左。但到了剥削社会里,人类社会窝头的尖却指向了右。而正由于这样的根本性的变化,一切全部颠倒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非剥削社会和剥削社会具有完全相反的社会规律。
而需要解释的第二点,可能是一个崭新的观点。也就是说,关于这个观点,其很可能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所没有提到的。而是我根据韩德强、钟庆(小猪)、任冲昊(马前卒)网友的观点总结出来的。因此,这个观点是否正确,相对于本文其他观点来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你认为这个观点不正确,那你干脆跳过这几段不看算了。
我的这个观点就是:生产力质的飞跃与量的扩张,所能够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是不同的。只有生产力质的飞跃,才可以引起生产关系根本的变革。而生产力量的扩张,只能不断的改善生产关系而已。
而从历史上来看,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两次生产力质的飞跃。一次是农业的出现,而另一次则是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这两次生产力质的飞跃,把到目前为止,人类所经历的5种社会形态,分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组。在这其中,农业的出现导致了原始社会演变为奴隶社会,而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则导致了封建社会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但是,有人就会提出不同意见,你说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导致封建社会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那为什么中国在农业生产的条件下,却出现了在宋代形成的农业资本主义呢?关于这一点,我只能说中国的农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意外,这压根就是一个病态型社会。就好比人的心脏本应长在体内但有的人的心脏却长在体外一样。事实上,中国的农业资本主义社会在宋代形成一始,中国就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在短短几百年间竟至两次亡国。可以设想,如果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东来打断了中国这一条意外之路的话,中国必将彻底亡国。]
那么,封建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通过什么力量的推动而造成的呢?答案就是阶层斗争。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当一次生产力的质的飞跃产生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就会发生根本的变革,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但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草率的和不稳定的。由于阶级斗争的存在,该生产关系必然解体而滑向对应于该生产力的稳定的生产关系。
因此,我们就可以说,对于人类所经历的5种社会形态来说,原始社会是人类生存的最初形态自不必说;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由于生产力质的飞跃而造成的;而封建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在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阶层斗争而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其一就是证明了我们前面的观点,阶层斗争和生产力一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而其二,对应于某一特定的生产力来说,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不稳定的。他们均不是对应于该特定生产力的最终社会形态。换句话说,由于阶层斗争的存在,他们必然分别滑向封建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奴隶社会仅仅是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一个过渡;而同理,资本主义社会也仅仅是从封建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的一个过渡而已。
而按照以上的提法,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原因,压根就不是屁鸭子生产力,而是阶层斗争,马克思说: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就彻底驳倒了臭名昭著的补课论。
而说到这里,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其是可以预测共产主义的必然到来的;而同理,一个人如果生活在奴隶社会里,其也是可以预测封建主义的必然到来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原始社会或者封建社会里,其有没有可能预测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呢?打死预测不出来。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社会形态形成的具体原因不同。
应该说,我在画这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简图的时候,还没有发现以上这一条规律。但在我发现这一条规律以后,发现原图基本不用改,就看你会看不会看了。
最后,第三点,还是要强调一下本图的简图性质。另外,你也不要自己想象,哪一根线是封建社会,哪一根线是资本主义社会等等,我这就是一个示意图而已。
重复本文的观点:机器化大生产的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现实的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途径。而说到这里,我在事实上又一次论证了共产主义的不可避免性。但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好话不怕多。接下来,我将利用一种更清晰的方法,彻底的论证共产主义不可避免这样一个问题。
<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876ca6602000jop" >
(图六)
六)关于人类平等如何实现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已经在上文中论证了共产主义的不可避免性。而为了让这个结论更加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在接下来的部分里。我们将集中论证该结论。
而为了论证该结论,我们仍然需要用到前面的一个说法:共产主义就是单窝头结构,就是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因此,和前节一样,在这一节里,我们仍然要从平等说起。通过从理论上(上节是从实践上)阐述人类平等的实现道路的问题,给出共产主义的实现条件。而在下一节的内容中,我们将会看到,这样的条件是我们完全具备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共产主义必然性这样的结论了。
而事实上,关于从理论上阐述人类平等的实现道路的问题,我已经曾有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关于人类平等如何实现的问题》,由于该文内容较为繁复。因此,我把他转贴到这里,作为本节的基本内容。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类被分裂为了上下两个阶层——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我们又知道,这两个阶层的相对关系是,平民阶层决定精英阶层,精英阶层是寄生于平民阶层的吸血鬼。因此,人类社会的平等,是决无可能通过把所有人全部变为精英而实现的。因此,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平等,唯一的方法就是:消灭精英阶层。因此,我们就把人类如何实现平等的问题,转换成为如何消灭精英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一个金字塔型(对应于双窝头模型,就是一个尖向右的窝头),其中的塔尖,就是精英阶层;而其中的塔身,则是平民阶层。那么,为了消灭人类社会这个金字塔的塔尖,我们可以想到几种办法呢?
首先,我们就会想到,拿出一把刀来,把金字塔的塔尖砍掉不就行了?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人类社会的金字塔型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决定的。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就是金字塔式的。而人类社会的这种组织形式,本身又是客观的。因此,仅仅用刀砍掉金字塔的塔尖,就破坏了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从而偏离了平衡的状态。而由于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自身修复性,人类社会不久就会重新发育成为金字塔型人压迫人的结构而恢复平衡,精英阶层又会象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成长起来。
因此,我们消灭精英阶层的方法具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得破坏人类社会固有的组织结构即塔型结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类社会自身的体系平衡。而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两种方法。
其一是摁住塔尖向下按,而这种方法的极至就是塔尖和底边重合。在这样极至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人类的平等。
而事实上,我们所讨论的这第一种方法,就是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而这种办法的结果,就是倒退回原始社会。因此,这样实现人类平等的办法,是不能被采用的。当然,这种方法的一些技术性的东西,则是可以借鉴的。
而我们可以想到的第二种方法,则是捉住金字塔的塔尖向上提,这种方法的极至就是尖角位于无穷远处。在这样极至的情况下,人类也可以实现平等。
而事实上,我们所讨论的这第二种方法,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方法,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只有这种方法,才是人类实现平等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而这个时候,我就要对这种方法进行一定的解释。我刚才说道,利用这种方法实现平等时的状态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在无穷远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思呢?我就要回答。人类社会的金字塔塔尖位于无穷远处的意思就是,人类的精英阶层并不在实体上存在,而只是一个虚拟的东西。
而我们可以用精典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和笔较这两种实现平等的不同方法。我们知道,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是两个相互对立的阶级。而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两个阶层就是一对矛盾。其中,精英阶层是这对矛盾中的阳性一面,而平民阶层则是其中阴性的一面。而所谓实现人类社会的平等,就是要消灭这一对矛盾。
而我们知道,矛盾是人类相互联系的纽带。或者说,人类的联系以矛盾的方式存在。因此,我们只要消灭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就可以消灭人类社会的阶层矛盾。这就是老子的办法。
但是,和平等一样,人类之间的联系同样是人类所非常宝贵的东西。而老子的办法消灭了人类社会,因此是一种不好的办法。那么,除了消除联系的办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可以用来消灭矛盾的办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种办法就是矛盾转移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矛盾,来替代旧有矛盾。这样,旧有的矛盾就消失了。比如说,封建社会就是用地主与农民之间的新矛盾代替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旧矛盾,资本主义就是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新矛盾代替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旧矛盾。在这样的矛盾替代过程中,旧有矛盾都最终被消灭了。
但是,这两种矛盾替代并不能够消灭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之间的对立,他只不过是用新的精英阶层代替了旧有精英阶层,用新平民阶层代替了旧有平民阶层罢了。因此,人与人之间同样存在不平等的关系。
因此,我们就必须考虑一种不同于以往矛盾的新式矛盾,来替代旧有形式的矛盾,我们看到,全部的旧有矛盾的两个矛盾方面,全部是由人类实体所组成的。这当然会造成人与人的不平等。而为了实现人类的平等。我们必须保证新有的矛盾中阳性的一面即精英阶层,不再由人类实体所担任,而是由一个虚拟的东西所承担。[而事实上,所谓虚拟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无”,而平民阶层的实体,我们称之为“有”。因此,我们只要用一个虚拟精英取代实体精英阶层,就完成了精英阶层由“有”而“无”的转换。而使某事物由“有”而“无”的过程,不就是消灭的过程嘛。]这个虚拟的东西,首先当然不能是人以确保其虚拟性。当然,虽然只有当人类的平等建立在一神即一个虚拟体的基础之上,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但是,人类平等状态的实现,却必须首先出现一个实体,而由这个实体出面消灭整个精英阶层。然后再完成该实体到虚拟体的置换,人类的平等才能实现。第二,这个虚拟体只能存在一个以保证其确定的矛盾的唯一性,不然矛盾就会复杂化,从而产生新的不平等。
[事实上,如果把人类社会设想成一个线段的话,在阶级社会里,这个线段是被割裂的。因此,在线段割裂点两测的线段,就是不平等的。而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彻底去掉这样的割裂点,却希望实现线段内部的平等的话。我们的办法就是把该割裂点向外推,一直把他推到线段的外面去。]
而这个唯一的虚拟的东西,我曾经叫他一神。而我们上面所提到的该实现平等的方法或理论,我叫他一神论。
我还是喜欢用一神论这个词,这个词是有争议的,当然我完全可以用另一个没有争议的词“一元论”来代替。但是我总觉的,一元论没有一神论来的响亮。但是我既然要用一神论这个词,就首先要做一点解释,第一,一神论和一神教不同,一神教是一种宗教,而一神论则是崇奉精神的一元性的理论。当然,一神教首先必然是一种一神论。第二,一神论是不是科学呢?当然是科学,科学就是一元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嘛,路有千条而道唯一,柯南说,真相只有一个。这些都可以用来证明神或者说规律的一元性。有人问,你不是说精神除了个天道,还有地道吗?我只能回答,地道是来捣乱的,真正的精神本体就是天道。
因此,我们看到,所谓人类之间实现了平等,只是用一个虚拟体或曰一神代替了旧有的精英阶层,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普遍的平等就是建立在一个大不平等的基础上的,这个普遍的平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那个不平等就是人类与一神的大不平等。这个虚拟体或曰一神,是人类平等的基础。
以法律平等为例,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必须要建立在人与法律的绝对不平等的基础之上。而一旦破坏了法律这个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就不存在了。
但是,一些智商相对薄弱的人说:按照你的意思就是,一部分人作一部分人的奴隶不好,干脆大家一起作奴隶吧。这种说法的错误和左ye其实是一样的。左ye对数学说,你说资本家雇佣工人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那么人们用牛耕地,是不是人们剥削了牛?用洗衣机洗衣服,是不是人们剥削了洗衣机呢?而数学的回答让左ye彻底没词。数学说:“马克思反对资本家剥削工人是由于马克思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但他不是牛道主义者,也不是机道主义者”同样的道理,人类所追求的平等,是人类内部的平等。而不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平等。马克思主义不是佛家。而事实上,人类内部的不平等和人类与人类外部的不平等,这本身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东西。
而有些汉奸说,自由(剥削阶层自由观)是平等的前提,这种提法对不对呢?显然是不对的。其深层原因还是在于人性中的地性因素。因为人性中有自私自利的成分(起码目前如此),所以一旦去除了人类之外的那一个共同约束,而去追求什么人类的全部自由的时候,人类就会被地道所主宰,而地道是讲究不平等的。这样很快的,人类内部就会发生分化,有一部分人高高在上,而同时绝大多数人却沦为奴隶,其情形好比法制社会以前,犯人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当然,这将仅仅是暂时的倒退,天道趋同的作用永远是决定性的。
所以说,不受限的自由必然导致不平等,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而完全没有自由也是不可能的。如何把握这一个度呢?那就是必须要保证在这个自由之上有一个统一的而且是唯一的神的存在。
有人主张无神论,但无神论的实质是多神论,在多神论里,是绝对找不到平等的,比如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基本可以认为是主张无神的,而他就是主张等级统治的。
一起来喊响我们的口号:没有一神论就没有平等!!
<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876ca6602000jxd" >
(图七)
七)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以及修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分裂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阐述了人类平等如何实现这样的问题。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在这个金字塔型的社会当中,精英阶层处于塔的尖顶,而广大平民阶层则处于塔身部位。若想真正实现人类的平等。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个金字塔的塔尖提至无穷远处。其意思即是说,用一个虚拟的精英阶层代替实体精英。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
而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人类平等的实现过程,即是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所谓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即是双窝头结构向单窝头结构的转变过程。而事实上,人类平等实现过程中的社会金字塔的变化,正是对应着这样的过程。
对应于双窝头结构,人类社会金字塔就是该结构中右面的一个窝头。而接下来的结论,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可理解。这个结论就是,当我们把人类社会金字塔的塔尖提至最右的无穷远时,他其实就等同于把该塔尖提至最左的无穷远。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当我们把社会金字塔的塔尖提向最右的无穷远时,塔尖所经过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而在数学上,直线可以认为是半径无限大的圆弧。而根据这样的道理。我们自然就可以理解,把塔尖提至最右的无穷远处,就相当于把该塔尖提至最左的无穷远处的道理了。
而由此,我们就得到了图(八),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图就是单窝头结构。
但是,有人就十分不解。你说人类平等的实现,就是社会金字塔的塔尖位于无穷远处。但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图(八)。该塔尖却位于左方的有穷远处呢?在这个地方,我就要解释,从我所画的图示当中,不管是双窝头,还是单窝头结构。其两个窝头的比例均差距不大。其实,这样画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看的清楚。而事实上,在这两种结构当中,相对于自然那个窝头(对应于双窝头结构中左边那个窝头),社会这个窝头几至于忽略不计。换句话说,所谓自然窝头,基本可以认定为社会窝头的无穷大倍。因此,在我所画的图(八)当中,社会金字塔的塔尖就可以近似认为其位于左方的无穷远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所谓共产主义的实现。对应于一个社会金字塔的塔尖提至无穷远的过程。因此,为了论证共产主义的不可避免性,我们只需论证该塔尖提至无穷远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就可以了。
而事实上,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个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该过程的不可避免性。所谓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最伟大的变革。而该变革的出现,使人类的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相对于人类的生产方式来说,不再合适。而只有一个塔尖位于无穷远处的结构,才可最好的对应于社会化大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
而说到这里,我就要提到一个资本主义的特殊的规律问题。那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量的扩张会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本身造成压迫。当然,如果是从中学或大学课本来看,这样的结论是必然的。因为在这些课本看来,不管在何种社会形态下,该结论可以畅行无阻。
如果你也这样认为的话,下面的几段你可以跳过不看。而根据我在前面的观点,中学或大学课本上面的这个结论并非马克思主义。换句话说,在除资本主义以外的任何社会形态当中,该结论都是不正确的。但是,为什么单单到了资本主义阶段,这个结论却可以成立呢?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处于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崩溃的前夜。
比如说奴隶社会。众所周知,奴隶社会的结构也是一个金字塔。但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来看,其所应该对应的社会结构,就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状。因此,在生产力和社会结构之间,并不存在本质上的不适应。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力量的扩张所能够引起的生产关系变革,必然是微小的。在那个时候,阶层斗争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但到了资本主义阶段,情况就不同了。由于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完全对应不上社会化大生产的情况。因此,在生产力和社会结构当中,存在着本质上的不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力任何量的扩张,都会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造成压迫。
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类内部的联系性越来越强。这就好比向人类社会这个金字塔内,不断的填充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的填充,当然就会造成该社会金字塔的不断增高。从而不断的向共产主义靠近。
而在这里,我们倒可以谈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问题。对应于社会金字塔来说,人类自由的总量就是这个金字塔的体积。而从平面上看,就是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通过我们前面的论述,共产主义社会中而左的单窝头结构下,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因此,共产主义是人类自由总量最大的社会形态。而且,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们将平均分配这些自由。
但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根据我们前面的论述,社会化大生产基础和阶级斗争,构成了一辆驶向共产主义的列车。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条途径。在这条途径下,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而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扩张,会推动资本主义不断的趋近于共产主义。这同样构成了一条通向共产主义的途径。在这条途径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因此,我们就发现了两条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而正是这两条道路的争论,造成了修正主义(第一次修正主义,下同)和马克思主义的分裂。
为了说明修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分歧。我们可以把上面提到的两条道路,比喻为两位赛跑运动员。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谁跑的快的问题。而如果代表第二条道路的运动员跑的更快的话,我们就完全可以抛弃阶级斗争,而只通过有限斗争(比如议会斗争),就可以“长驱直入社会主义”。而这,就是修正主义。
而说到这里,我就想起马前卒的一篇长文《历史唯物主义的终结和共产主义的兴起》。首先声明,这篇文章我没看。但从文章题目上看,会不会就是修正主义的那种观点啊哈哈~~~
事实上,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容易产生修正主义。其原因就在于,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国际剥削,可以聚敛起巨额财富,从而从中取出一部分来搞福利。这就会给人造成一种第二条道路行进迅速的错觉。
而这,就回答了某小右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最发达的英国却最早出现了工人贵族?
事实上,由于当时的修正主义者们本身都是民族主义者,大国沙文主义者。这就导致了他们完全忽略了本国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的根本原因。却误以为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就要到来了。而只有列宁,以全球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从而得到了通向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
到这里,我们就分析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以及修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分裂这两个问题。而最后,我们还要附带分析一个小问题,这就是一个共产主义有没有可能实现不了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从圣经中找到启示哈哈。在圣经中有一节叫做《巴别塔》,讲述的是人类想要修建一座通天的高塔,结果被神知道,于是神就下界,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从而使人类无法团结,巴别塔也由此半途而废的故事。而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所谓共产主义的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金字塔通天(塔尖提至无穷远处)的过程(声明:关于人类平等如何实现的过程,我可不是从圣经中获得启示的哦)。
那么,根据巴别塔的传说,如果共产主义不能够实现的话,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外星人入侵,二是巨大自然灾害(代表神),而其后果就是回到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的早期(变乱)。
<img src="http://album.sina.com.cn/pic/4876ca6602000jxq" >
(图八)
本文的第三部分不写了,事实上,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以前曾专门写过,现在想想,也没有什么新的想法,若写的话也只是颠倒一下顺序的问题,因此干脆不写。只排一下目录,如果以后有时间的话,再补上哈哈。
八)简述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老生常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意识上层建筑的政治附属物,政治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一切革命都是为着夺取政权)
九)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十)文化革命(这部分写了也放不出来)
附记:关于写贴子的一点感想
统计了一下,差300多不到2万字,再补上一段哈哈。
关于写贴子有什么感想呢?具体地说来,就是写完以后赶快发。千万不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不然的话,必然看出毛病来,就象考试时候的检查一样哈哈。尤其是写比较大的贴子的时候,如果看出了毛病,改还是不改?如何改的话,一个毛病就会牵涉很大范围,改起来是很烦心的事情。事实上,就我这个人来说,不怕写贴,就怕改贴。
比如我这篇东西,2月4号就写完了,但那天是星期天。因此我就要顺延一天,5号再贴。于是就想再看一遍。不想这一遍就看出了毛病,在扫把原理那里。于是心里就很烦。
而事实上,作为写这么一个小东西来说,就是几天的事情。而如果做事麻利,一天就写成了。因此,在你检查的时候,不会比写贴的时候更聪明。而之所以总能看出毛病,原因有两条,一是挑剔心态,总想使自己的东西更完美。从而造成你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东西,就象《智子疑邻》故事里怀疑自己的邻居一样。而其二,则是没看懂,自己忘记当初的思路了哈哈。毕竟看贴时的精神状态远远不如写贴的时候。
比如说扫把原理那里,就是这样。本来心里很烦,于是又看了一遍。不想越看越觉得自己没有错哈哈。
而如果上贴以后,不管怎样看,自己总是有理。原因就在于心态变了。是以一种维护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贴子,就象《智子疑邻》故事里佩服自己的儿子一样:怎么就出了我这么个天才捏,哈哈。
综上所述:写完贴以后赶紧上贴,一分钟也别耽误。最好就象数学一样。就在加新贴栏里写贴,完事以后点击提交,完活。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