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而且能够完成伟大的思想革命
构建和谐社会必需而且能够完成伟大的思想革命
━━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基础理论问题
天下归仁
为了明白表达心意,我推开天窗说亮话,就当代中国乃至人类一些最宏大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展示观点,不作保留。
首先声明,我所说的仅限思辨性。
一、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内容上包括自然和社会,层次上包括万事万物及其运动的规律性。事物是可见的,具体的;规律性是不可见的,抽象的。事物是变化的,规律性是一以贯之的。
客观世界反映到人的大脑形成主观世界。人只能在客观世界的某一区域、某一时段内活动,故人的主观世界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此其一;其二,人的主观世界还受到自身思维的影响。认清事物的现象很重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即规律性更重要,因为掌握了现事物的规律性,就可以推导它的“前身”和“后世”。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能力也是无限的,但在某一区域、某一时段内,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就是说,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相对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不统一是绝对的。
主观世界的基本运动特征就是无限接近客观世界,这正是人类进步最根本的体现。
二、个体的世界观与整体的世界观。
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差异极为广泛地存在。这种差异有大有小,有主流有支流。人们长期集居一地就形成民族,民族对世界的看法是统一的,这就是文化,基础是思维方式的一致性。
文化虽然是民族的整体世界观,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世界观相加的总和,很大程度上就是代表人物的世界观。文化的代表人物能够认清民族所处的客观世界,如果这个客观世界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则代表人物的思想就是合适的、正确的。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有道理的。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孔子的世界观,现代文化主要是毛泽东的世界观。
三、思维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控制基础。
青年毛泽东说过:“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7页),他认为根立才能叶茂,所以立志领悟宇宙的“大本大源”,以实现救世之心。
孔子对思维有同样的认识。他把人的智力分为三个档次:上人、中人、下人。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是上人因为把握了客观规律,所以认知能力至高而不会改变;下人因为有思维缺陷,不能认知客观规律,所以认知能力至低而不会改变;只有中人才可以改变认知能力。中人有一个特点,“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人不一定能创造但可以理解高深的道理。
影响人的思维从主到次有三重因素:第一,父母所授;第二,孕育和营养;第三,学习(书本)和实践。书本对思维的影响有限,原因是书本可以增加人的知识,却难以赋予人看透本质的能力。历史上立大功的很少是读书人。毛泽东说过“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根本原因是读书人容易把书本当作社会运动的起点和根据,而忽视了实践和实际。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实际上就是思维运动的结果。思维运动的最高境界,就是跟客观世界运动一样,完全遵循“一以贯之”的规律,实现“天人合一”。孔子“五十知天命”,他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达到了“一以贯之”的思维境界。
进入这个境界,也就知大本大源,从而“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
四、2005年4月28日,我的思维达到了“一以贯之”的境界。
想象是我的天性,我自幼即生活在现实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里,想象空间占据大部。在2005年4月28日,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激发,我的大脑在长期深入、广泛苦思的基础上,实现了突变,左右脑贯通起来,达到了孔子自言“一以贯之”的境界。正是由于大脑的突变,使我的主观世界发生了质的飞跃,非常接近客观世界,视野上超越了五千年,超越了地球;使我掌握了辩证法、物质与精神的一般关系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孔子虽说“吾非生而知之者”,但认为存在“生而知之者”,我的思维突变证明了他说的是对的,我就是“生而知之者”。
我32岁悟道,比孔子早了二十年左右。
五、大本大源之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基本框架)。
如果以吃饭代表人对物质的需要,那么,在现在的宇宙观下,整个人类历史可以用五个问题来概括:吃的从何而来?如何得到吃的?吃够了吗?省着点吃。哪里还有吃的?当前,人类正处于“吃够了吗”时期,即将进入“省着点吃”阶段。第一个问题概述的是由类人猿进化到智人的漫长过程,最主要的事是身体和思维的进化;第二个问题概述的是由智人到近代科学和地理发现(标志性事件我尚未考虑成熟)的过程,最主要的事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第三个问题是由近代科学和地理发现到人类统一世界观体系的建立,最主要的事是人类建立统一的世界观体系;第四个问题描述的是漫长的共产主义社会,最主要的事是世界和谐;第五个问题描述的是由于地球资源枯竭,世界再次不和谐时人类的处境,那时人类有两条路:生路和死路。在现有的宇宙观下,人类是死路;在未知的宇宙观下,人类是生路。人类必须再次实现类似近代科学和地理发现一样的世界观突破,才能生生不息、千秋万代地繁衍发展下去。
宇宙是无限的,我对宇宙观的再次重大突破的可能性打51分。
六、大本大源之二━━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交织运动主导了整个人类历史(也可以说是社会与自然的矛盾)。最初,自然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人的力量是极为弱小的,人必须依靠整体的力量与自然作斗争才能生存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极为主要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是极为次要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地位逐渐降低,逐渐向次要矛盾转化;人与社会的矛盾的地位逐渐上升,逐渐向主要矛盾转化。当生产力相当高以致威胁自然时,人类就会自发、自觉地控制、抑制这种能力(但会继续推进科技发展,即扬质抑量),以缓解自然资源衰竭的趋势,转而寻求精神的解放。这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大矛盾运动处于和谐状态。但总的趋势仍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小,人类越来越爱护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越来越大,将步入自觉抑制人口出生的窘境。两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体是平衡的,就象两根同样的、一头很大一头很小的绳,一根绳的大头与另一根绳的小头搓在一起,通体粗细均匀,截面正如阴阳不对称的太极图。
七、大本大源之三━━辩证法。
事物的运动遵循质朴的逻辑。事物本身存在多重、多种文与质,或者说类似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属性,事物的运动遵循辩证法则,事物在某一范围内、在某一时点上是确定存在,但范围、时点是普遍联系的、变动的,所以呈现出复杂的现象和变化。因此,对事物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就如“看不见的手”,它控制着世界,你可以感觉到它,但你看不到它。
人们期待清楚地看到大本大源,但大本大源是很难彻底说得清楚的。因此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毛泽东对《矛盾论》并不是很满意。三大本源写出来是分立的,其实有一个“写不出的准则”(也说不出,概谓之“辩证法”)贯通其中,在我心中更是浑然一体。这么写出来,并不能完全表达我所领悟到的,也算是“以近取譬”吧。更精准、更接近主观世界的说法有待我以后的努力。
这些大本大源已内化为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极广远与极精微”的视野,以及察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
八、当代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近代科学和地理发现之前,人类对世界起源的认识是猜测臆断,人类的活动范围是狭小的、分散的、隔离的,世界以不同的面孔呈现在人类面前,人类也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没有交流,或者交流极少,各民族坐井观天,将自己看到的全部世界当作世界的全部,无从认识其他文化的优势和自身文化的不足。
近代科学和地理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世界展现在人类的面前是无差异的,而人类却仍以有差异的眼光看世界,这正是全球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也就是说主观世界的差异性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构建一整套与客观世界完全正确对应的世界观体系,树立科学的全球化视野,是人类当前最迫切、最根本的任务。
九、当代中国的根本问题。
当代中国文化是不和谐的。三种文化——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面都很大,呈现“三元鼎立”、各有优劣的多元文化格局:(一)马克思主义占据统治地位,但马克思理论本身不能解释全部的社会和历史问题,有些甚至是很重大的问题,显然存在重大缺失。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并不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也就是毛泽东思想。(二)一个半世纪以来,西方文化极大地改进了中国的面貌,但西方文化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它自身已走入困境,不应也业已不能更深地影响中国。(三)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虽然越来越强劲,但它本身是被近现代史否定了的,历史不可能倒退。
中国的三种文化,互不相属,没有融合的平台,也就没有核心价值标准,普通民众行为无所遵循,心灵无所畏惧,信仰、诚信、荣辱观缺失、错位也就成为必然。这是当代中国的根本问题。其实质也就是主观世界的差异性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之间的矛盾。
因此,构筑统一的世界观体系,从而融合三元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就是当代中国最迫切、最根本的任务。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首倡和谐世界的理念。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核应该、必须是一致的。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已向世界宣告将承担引领人类迈入“天下大同”社会的时代使命。
十、和谐文化的要求。
和谐文化,既不是要全盘西化,也不是要恢复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而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贯通人类现有的宇宙观,与客观世界完全正确对应的文化体系。
十一、构建和谐文化的切入点。
从思想研究的内容来看,存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思想家们大都兼而论之。本体论实际上就是解释客观世界,认识论实际上就是解释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此,认识论更能体现思想家的水平。
文化的世界观主要是代表人物的世界观。传统文化的最大代表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现代文化的最大代表是毛泽东,矛盾论是核心,也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那么,“仁”是否相当于矛盾论、辩证法呢?恰好,“仁”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未解之谜。孔子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可是2500年来,从来没有人能够完全正确地解释孔子,最大的障碍就是无从解释“仁”,他自己也没有直白地说出来。如果能证明“仁”就是辩证法,也就证明了孔子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思想在方法论上是相通的。由方法论的相通,也就可以推导、理解在本体论上有很大部分是相通的,不相通的部分主要是由于时代的局限。这样,就完全可以把孔子、毛泽东、马克思三人的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时代的发展就完全可以创立贯通古今中外、远古未来的统一的世界观体系。解开“仁”这个千古之谜就等于找到了解开中国所有问题的金钥匙,“前所未有的挑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事实上,孔子之“仁”即是辩证法。我以前读《论语》总是不得要领,在我悟道后的2005年5月底再读《论语》,一目了然,一气贯通,一个活生生的孔子就坐在面前,我与他达到了心性相通的境界。当时,我一眼就看出“仁”即辩证法。也只有把“仁”解释成辩证法才能贯通《论语》中孔子所说的所有关于“仁”的章句。
自从有了宇宙,也就有了辩证法则,孔子和毛泽东思想相通具有无需辩驳的客观基础。据研究,人脑在十万年前就进化到现在这个样子,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毛泽东思想相通具有无需辩驳的思维基础。
找准切入点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首要问题。切入点是小,和谐文化成形是大;切入点是实,和谐文化成形是虚。只有观其大,才能把其小;只有得其虚,才能着其实。此即“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者也。欲使大的、虚的成为现实,必须从小的、实的开始做起,此即“倒剥香蕉皮”之作法。正确解释孔子思想,使之与毛泽东思想初步贯通起来,从而使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初步贯通起来,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胜利完成统一多元文化的关键步骤,就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切入点,是党和国家两三年内必须完成的理论工作。
放眼全国,能够主导完成这件事的人,就是我了。
十二、孔子、马克思和毛泽东的思维。
孔子的思维达到了“一以贯之”的境界,这是人脑在思辨性方面的极限。
我对马克思知之甚少,但他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归结为生产方式,侧重于人与自然的矛盾,稍稍忽视了人与社会的矛盾。他的理论在苏联、中国获得成功的前提都是做了触动筋骨的改造,可见马克思的思维并未达到一以贯之的境界,尚差一点点极其细微的距离。
毛泽东一生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他把事物运动的决定力量归结于内因,侧重于人与社会的矛盾,稍稍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他暮年总结一生时把赶走蒋介石和发动“文化大革命”看作是两件大事,头件事正是强调主动能动性的成功,后件事正是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失败,可见毛泽东的思维并未达到一以贯之的境界,尚差一点点极其细微的距离。毛泽东年轻时数学考试打13分,数理成绩一直不好,表明他的左右脑并不均衡。“英雄所见略同”,孔子并不是毛泽东的“对头”,“批林批孔”主要是他的政治考量,内心未必否定孔子。
孔子思想的局限主要还是时代的局限,这不是他的错。他的天命观是近代科学和地理发现以前全人类最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在马克思、毛泽东大旗之外,重树孔子的大旗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完全可能的。我可以为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铸造坚固的理论基础。
重树孔子的旗帜,就可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实现强强融合,也就标志着中华民族复兴迈出了实质性的、最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在文化的先进性方面成为了世界的领头羊。
十三、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社会包括经济和文化两方面。党中央尚未提构建和谐经济的说法,但实际上已经这么做了。构建和谐文化的切入点是正确解释孔子思想,那么构建和谐经济的切入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推行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和国家已经开始做了,只是尚未认识得到。
为什么推行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经济的切入点?因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高级农业社会,原因:一是只有农业才能把对资源的需要和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二是只有农村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农民是绝对主体。这也符合“否定之否定”定律。
所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有两个切入点。重点和难点是文化的切入点。
十四、建立统一世界观体系的大略步骤。
我对建立统一世界观体系的初步设想是:
正确解释孔子思想只是第一步。在这一步里,首先要对孔子思想诸范畴进行阐释,凭据是《论语》;其次要对《论语》进行全新的辨正、注解,使之成为2500年来的定论;再次要深入研究与孔子思想形成有关的资料和史实,把孔子思想系统化。最好写一本《孔子传》。完成孔子研究后,对孟子、荀子、朱子的思想进行阐释。解释完大家思想后,再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初步的贯通研究。这一过程需要十年。
第二步是正确解释毛泽东思想,五年。第三步是正确解释马克思的思想,十年。对这些思想大家,唯有得其神才能正确地赋其形,我具有得其神的能力。从现在起,就需要一流专家对有关毛泽东、马克思的材料做纯客观的、系统的整理,以助我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
经过二十五年的磨练,我的功底自当很深厚,可以写作《社会辩证法》了,科学地、完全地、彻底地阐述社会运动的规律,需要五年。第五步,阐述整个人类历史,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新的世界观体系,周密无隙地展示大本大源,需要五年。这样,社会核心价值标准、和谐文化、和谐社会也就从根本上建立起来了。
到那时,我七十岁了,可以歇歇了。
十五、我与和谐社会建设。
历史是人民写的,个人决定不了历史。但个人对历史可以有重大影响。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十六大六中全会已经部署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十七大即将召开,可是和谐社会理论建设仍然是盲人摸象,不得要领。我天天关注理论界的新进展,可是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突破,没有看到任何可以实现实质性突破的人。比如现在呼声很高的“和合学”,作者诚然修养深厚、爱国爱民、令人敬佩,但此标题即违反辩证法,因为它所偏重的“合”字,正是“和”的大敌。和谐本质上是矛盾运动的一种状态——均衡状态。和谐并不是要否定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的根本法则,也不可能被否定;和谐并不是要侧重、突出矛盾的某一方面,侧重、突出矛盾的任一方面就不会有和谐了;和谐是要将矛盾的双方控制在不尖锐、很和缓的范围内,达到大致的协调、平衡。此即孔子“和而不同”之大义。如果和谐状态下的矛盾所处的环境长期得不到发展变化,则矛盾终将激化,和谐状态失衡,再次向不和谐的状态转化。分与合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贯穿事物运动的始终。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五千年连续文明,其优点之一就是“合”,这也正是中华文明的痛处,自鸦片战争以来百六十年的思想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改造这一“合”字,历史怎么能够倒退?西方文化的优点和痛处之一就是“分”字。讲和谐就是要将分与合控制在和缓、合适的范围内,不偏重任何一方,使之融洽协调,这才是辩证法,这才是利党利国的大计。作者并不完全懂得辩证法,诚然用心良苦,但思辨性不够,看此标题即知内容不足观矣。
中国并不缺少提出问题的人,而是极度奇缺解决问题的人。
中国的理论界,形势太逼人!
也难怪,构建和谐文化,是连毛泽东都想做已做却没有做成之事,谈何容易!
坦白地说,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如果不由我作理论引导,不知要走多少弯路,耽误多少时间,付出多少代价。
我时时刻刻在心头呐喊,想尽办法向社会传达我的声音。可是,能够听懂的人又听不到,可以听到的人又听不懂,我心里急啊。温总理去年11月20日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劈头就说为国家冒不出杰出人才而非常焦虑,他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12月初我写作了《共同的焦虑:温总理在那头,我在这头》一文,以表达我同样极为焦虑的心情。
我知道,我的出现大出人们所料,就是我自己也未曾料想会有这样的思维突变。但是出人意料的事是常有的,关键看是不是在情理之中。科技史上许多划时代的发现或发明,刚出现时不是出人意料而受轻视但最终还是广为人知吗?孔夫子的“仁”争论了2000多年,“仁”实际上就是辩证法不正是极大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吗?小成就小出人意料,大成就大出人意料,这不是常有的现象吗?
退一步说,即使构建和谐社会不一定要由我来做理论方面的贡献,但一定要由有我这样一以贯之的大脑的人来做。这样的人现在另外还有吗?
这是唯一的、最有效的出路。时代已经等不起了。
十六、我的困境。
(一)不得其所,不得其用。我的职业与我的志向、潜能和兴趣离题万里;(二)难以养心。我想做的事,相当于寻找微风留下的痕迹,检视玻璃的凹凸不平,需要极静的心境;(三)没有可以探讨、助我的良师益友;(四)没有能够传递我声音的通道;(五)难以进步。现在的我正如孔子所言“空空如也”,亟需壮阔的实践和深入的理论学习来提升自己。
十七、科学、民主、自由━━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
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是和谐。人类统一的世界观体系以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知为基础,即极大地追求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其本质属性也必然是和谐,这意味着共产主义社会(即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就是和谐。“五四”运动高呼的“科学、民主、自由”的时代声音,正是人类统一的世界观体系的经纬。科学的基础是思维,民主的基础是平等,自由的基础是和谐。科学使人正确认知自身及客观世界,民主使人正确融入并管理社会,自由使人正确约束和解放个性。三者浑然一体,和谐融洽。当人类践行统一的世界观体系时,就能抛弃对抗和战争,停止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就能拥有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标准,实现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包容,和睦友好地共同生活;就能从容应对共同的危机,以整体的智慧和勇气向无限的宇宙发起更奋进有效的探索,从而生生不息、千秋万代地繁衍发展下去。
说了这么多,看起来很大,其实很平常。就象我看孔子、马克思、毛泽东与普通人一样,没多大区别。世界本没有巨人,是人们不真实的时空观把普通人的影子拉大成为巨人。
让世界显露他原本的面貌吧。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另有“国中有大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之说。我“不飞不鸣”业已三十年矣。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且随天意。
公历:二OO七年元月三十日
农历:二OO六年十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