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鲁迅怎样挖苦抗日官兵

火烧 2011-03-31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解析鲁迅在《伪自由书》中对抗日官兵的挖苦,重点分析排长与小兵的言论,揭示其逻辑、策略与哲学问题,探讨鲁迅对当时抗日局势的讽刺与批判。

   

笔者这个标题是肯定要受到一些要把鲁迅文章赶出教材把鲁迅思想赶出脑海的人们的欢迎的,因为他们想方设法地搜索着“鲁迅也是汉奸”的证据。笔者替他们找出了这样一篇“挖苦抗日官兵”的鲁迅文章,估计至少会发给笔者五毛奖励。为了不愧对可能得到的五毛大洋,笔者当然先要说出鲁迅这篇文章的标题和出处:  

标题:《“有名无实”的反驳》  

出处:《伪自由书》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对那些不满“不抵抗主义”的抗日官兵特别是一位性格刚烈的抗日排长,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刻薄甚至恶毒的挖苦。他竟然说抗日排长一不懂逻辑,二不懂策略,三不懂哲学,四不懂命理,代表着未经教训的愚劣人民,“如此痴呆”,不足与言政治!这样的口吻与态度,让我们不能不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仅如此。鲁迅对“比排长更下等的小兵”表达的愤慨之语,居然也说“这还成话么?”还在结尾部分中扬言要“多多教训那些痛心的愚劣人民”,简直太不在乎同胞们的尊严了!  

当然鲁迅先生挖苦归挖苦,但他所引述的那些更愚劣小兵的话语,也让我们对于差不多两年后发生的“西安事变”,在氛围上有了一些更加切近的认识。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还得提醒一下那些准备给笔者发五毛大洋奖金的群体,希望他们在慎重研究一下再作决定。  

以下是鲁迅“挖苦抗日官兵”的原文:  

   

新近的《战区见闻记》有这么一段记载:
  
  “记者适遇一排长,甫由前线调防于此,彼云,我军前在石门寨,海阳镇,秦皇岛,牛头关,柳江等处所做阵地及掩蔽部……化洋三四十万元,木材重价尚不在内……艰难缔造,原期死守,不幸冷口失陷,一令传出,即行后退,血汗金钱所合并成立之阵地,多未重用,弃若敝屣,至堪痛心;不抵抗将军下台,上峰易人,我士兵莫不额手相庆……结果心与愿背。不幸生为中国人!尤不幸生为有名无实之抗日军人!”(五月十七日《申报》特约通信。)
  
  这排长的天真,正好证明未经“教训”的愚劣人民,不足与言政治。第一,他以为不抵抗将军〔1〕下台,“不抵抗”就一定跟着下台了。这是不懂逻辑:将军是一个人,而不抵抗是一种主义,人可以下台,主义却可以仍旧留在台上的。第二,他以为化了三四十万大洋建筑了防御工程,就一定要死守的了(总算还好,他没有想到进攻)。这是不懂策略:防御工程原是建筑给老百姓看看的,并不是教你死守的阵地,真正的策略却是“诱敌深入”。第三,他虽然奉令后退,却敢于“痛心”。这是不懂哲学:他的心非得治一治不可!第四,他“额手称庆”,实在高兴得太快了。这是不懂命理:中国人生成是苦命的。如此痴呆的排长,难怪他连叫两个“不幸”,居然自己承认是“有名无实的抗日军人”。其实究竟是谁“有名无实”,他是始终没有懂得的。
  
  至于比排长更下等的小兵,那不用说,他们只会“打开天窗说亮话,咱们弟兄,处于今日局势,若非对外,鲜有不哗变者”(同上通信)。这还成话么?古人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以前我总不大懂得这是什么意思:既然连敌国都没有了,我们的国还会亡给谁呢?现在照这兵士的话就明白了,国是可以亡给“哗变者”的。
  
  结论:要不亡国,必须多找些“敌国外患”来,更必须多多“教训”那些痛心的愚劣人民,使他们变成“有名有实”。
  
  五月十八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