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抢劫入狱,最奇都是同村
在广西天等县上映乡有一个人数并不多的温江村,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而在出去打工的青壮年里却有100多人因为抢劫被抓,成为这个村子巨大的伤口。(2011年09月20日 央视“新闻1+1”)
“这是阿显家,这是阿山家,他们都在服刑,一个死缓,另一个(判)15年。这个就是阿星家,他现在被劳教了,死缓。我小孩也是这样,现在也被抓了。”昔日立过战功,干了三十年村支书的老人冯成金如是说。
而实际上在这个不乏漂亮楼房的村子里,到处可见大门紧闭,平日能看到的只有老人和孩子。不过那些外出寻梦的年轻人却有很多走上了相同的犯罪路:打工、辞工,团伙抢劫,相似的经历让很多人锒铛入狱。有服刑人员家属说,“我们村有一百一左右服刑人员,一般是判重刑,出来也是少数的。”
年轻人出外打工,如果不是犯罪、被抓的话,本来也不算坏事。虽然两地分居,但起码按月来钱,节假日盼着齐家团圆。但当被抓之后,问题就出现了。老人养老没了着落,因为孩子被判了,有的甚至是无期;孩子的教育很麻烦,因为父亲已经不在身边,甚至会起到一个非常糟糕的这样一种示范的作用。
再看看全国其他地方,其实这样的村子也不少。中国社科院2010年的《法制蓝皮书》显示,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近1亿人,却占全国城市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其中,“共同犯罪、团伙犯罪突出”。如此,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事情就出现了,比如说温江村的打工者,后来因为抢劫被抓了的人,老人都说,村子里人都说,在村子里是非常好的人,也挺守规矩,怎么一出去就抢劫了,被抓了呢?
笔者无意为他们辩解,但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犯罪产生的土壤和环境。首先,温江村非常贫穷,周围都是山,人均月收入连100块钱都不到。靠种地富起来几乎不可能,于是很多年轻人小学毕业,顶多初中辍学就出去打工了。可由于他们文化低,没有竞争力,只能找那种工资最低,而且很难获得某种尊严和尊重的工作,然后受某种暗示又辞工,老乡见老乡就走上了黑道,走上了抢劫之道。所以他们中有一个顺口溜叫“打工苦,打工累,不如混混黑社会”,让人听起来胆战心惊。
其次,是城市如何接纳他们?如何更温暖地接纳他们?如何更平等地接纳他们?如何在接纳他们的同时让他们看到希望而不是绝望,然后去伤害城里人。比如说如何在教育方面让他们继续拥有机会?如何让他们找到自己希望找到的这样一种工作,同时又有一些平等的眼光在他们身边存在?
我们必须明白,维持一个人身心的健康,需要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面对新一代的农民工,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工作环境,还有更有尊严的生活,这样才能消除犯罪的社会土壤,让好人不作恶。
我们还必须正视这个现实:新一代的农民工很可能既回不去,也不愿意再回乡村,但现实却决定他们也走不进城市,于是乎,他们的人生变成了像夹生饭一样,一部分人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上世纪20年代,因为水灾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中许多人的子弟成为黄金荣、杜月笙等黑道强大后备军,非常值得关注的历史教训。
所以要真回到最大的根子上来说,核心的一点是穷。尤其他们对巨大的城乡差别不理解,不认命。所以,他们会抗争,在抗争路上做点出格事也就在所难免了。这就告诉我们城里的每一个人:今天你不去关注我们城乡的发展,明天你就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由此想知, 新农村建设,绝不是说盖几栋楼,建几个厂那么简单,我们更注重的是农村社会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新农村的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什么?因为现在农村一方面留守儿童比较多;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在泛起,大家都感觉大学毕业即失业,不如十几岁就打工。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信号,孩子还没有成熟,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就走入一个陌生的社会,如果说他就业受挫的话,挣钱受挫的话,或者是受到某些人的诱惑的话,是很容易走向犯罪的。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