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发:有感于“中国春节成为世界商机”
今早翻检报刊,得睹人民网的奇文:中国春节成为世界商机。该报道不免喜气洋洋,结论就是“有外国朋友说,春节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给各国带来了‘财气’,带来了机遇。”稍微抽象一点,就是“中国救世界论”了。联想到去年金融危机刚刚发端,有学者在清华,切言“中国救不了世界,也没必要救世界”,是那么地忧心匆匆,不免想世界上到底有几个中国。
昨天去外交部参加春节连休前最后一次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中国能不能买希腊的国债帮助希腊经济复兴。外交部发言人不置可否。我的同行兼友人(老美),问我中国那么有钱为什么不买几个希腊的国债。
我说:“你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你不看看中国人春节回家几百块的卧铺都不舍不得买。凭什么让我们省吃俭用,流血流汗攒钱借给希腊人民过好日子?”我有些激动。
老美说:“希腊又不是不给利息。”
我说:“为了这点利息还不如直接贷款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过日子,这样不才能扩大内需吗?现在地方农民要贷款还是很难的。”
老美:“农民一般提供不了抵押品,还不了怎么办?”
我说:“我们买了你们美国那么多国债,你们有黄金、白银抵押在北京、上海吗?你觉得你们能还吗?你们还得起吗?”
老美沉默了一会儿,说:“你怎么想不重要,关键是你们国家的负责人不那么想。”我只能默然。
前一段时间有外媒报道,2009年在法国免税店购物最多的乃是中国人,消费额约1.58亿欧元,意味着全国人民人均在法国花了1块钱多。这还仅仅是购物,并不包括在法国的住宿、餐饮等。我在日本东游时,有人招待在东京帝国饭店喝酒。旁边有人点了一杯威士忌加冰。据日本的友人说,因为加了南极的冰,那一杯就要4万日元,合人民币两三千元。真让人触目惊心。而点这样美酒的,也是中国人。难怪外国人纷纷觉得,中国人富了。
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知道中国远没有那么太平盛世。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要是让你掏几千块钱的飞机票去了日本,你舍得花钱喝那4万日元的威士忌吗?
但为什么有很多人愣是那么把钱不当钱花,甚至愁找不到花钱的地方?这难道不是中国极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造成的吗?有所谓专家号称,蚁族是中产阶级的后备军。我看在中国这个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说中产阶级是蚁族的后备军还差不多。大家想想,大学毕业找个工作,普通月薪是多少,现在房价是多少,买个房土地使用权还是70年。这几十年不等于替房地产商和卖地的政府干了吗?
大家想想,土地是国有土地,为什么不能由世居在此的老百姓自己开发,自己找建筑公司自己盖房?非得政府组织开放商来,你只能拿些微拆迁款?农村的土地是集体的,为什么不能由集体开发,非得政府先变为国有土地,再卖大价钱?这不是明抢是什么?
奴隶社会,对奴隶的劳动,奴隶主要靠肉体强制,不劳动的要饿、要打、甚至要杀;现今社会,特殊利益集团对全国采取“住房强制”,你要在自己的国家住进房子,就必须劳动交月供到老死。
明抢暗偷的钱用着能不不当回事儿吗?
人啊。还是应该有些阶级自觉。很多青年生活的很困顿,埋怨运气不好的有之,埋怨遇到了金融危机的有之。依我之见:金融危机来了苦老百姓,金融危机过了出口恢复,照样要苦老百姓。中国那点贸易顺差,意味着多少环境、资源的逆差啊。江苏省是全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不同于病死率)最高的地区。就是当年化工、造纸等害的。出口额上了,工厂主富了,政府财政足了;但老百姓病了。病了就病了,不要说额外的环境破坏补偿,连普通的医疗保险都没有。郎咸平教授说,现在中国的医院对进来的患者,不问“你哪儿不舒服”,问“你交保证金了吗?” 我亲身经历过。有人骂医生。医生有什么好骂的?看问题要抓住点,根子就在特殊利益集团上。中青报的调查说:蚁族群体中父亲职业阶层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只有3.5%和8.5%,其中管理人员的比例低于全国的该阶层比例;这个群体是以中下等阶层家庭为主,他们的现状似乎是父辈的再现。这才叫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其他所谓是不是一流大学,都是细节。正常的社会,哪怕技校出身的,也能经营自己的未来。而我国则是,家里没背景的,非得咬牙考到所谓名校,才算有些前途。
每逢春节,很多人愿意说很多吉利话,恭喜发财、年年有余,等等。我一般不说。良性的社会,不说社会也会整体向上;向我国这样恶性循环的社会,说了也不能挽回积重难返的趋势。你以为唐朝人不说吉利话?关键,要"移风易俗,改造国家"。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