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关于“士农工商”的一点看法--国学强,中国兴!

火烧 2010-04-02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士农工商的社会分类及其历史背景,分析商人地位变化与现代经济关系,结合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强调欲望与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


中国古代社会把人大致分为“士农工商”这几类。最先出现这几个字汇的文献是《管子》:“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由此可以认为,士农工商的分类大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士农工商当中,士地位最高,商地位最低。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误,士大概就是德行不错的读书人和管理者,农大概就是咱们现在农民,工大概就是从事手工业的人,商大概就是商人了。缘何士的地位最高,而商的地位最低呢?好多人认为这是儒家腐朽思想所致,并以此为根据来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最先在中国发生等等等等,总而言之,大概就是认为儒家不是个好东西,士农工商也是糟粕,也是毒害中国人的。

我这里要提出一点不同意见了。

“士农工商”字汇最早出现在《管子》书中,而《管子》一书并非儒家著作,非要说士农工商的排序是儒家所谓,大概有些牵强;且,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争鸣,并非见得儒家有何“独尊”,儒家独尊,那也是几百年后汉武帝时期了,而“士农工商”排序的形成,也远远早于儒家独尊之后,因此,把士农工商的排序完全认定是儒家所谓,真是难于说服我。后世儒家推崇士农工商,那也应该不算是儒生们发明创造,也算是一种继承了,至于继承于谁?大概不能仅仅只说是儒家,可能诸子百家都有可能,或者继承的完全是两千多年之前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习惯罢了。(本人才疏学浅,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士农工商是出自儒家之首的材料,如果有谁有,非常希望借我一看。)

“士农工商”的排序,在一两年前或许我会感觉确实非常贬低商人和工人,但是现在我有了一些不同的解读。
上文中我写到士农工商大概的解释。士作为德行不错的读书人,在古代社会理应社会地位比较高。古人重德行,更重视德才兼备的人,在重德的社会里,有德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好现象;如果在重视德行的古代社会有德者社会地位低下,这反倒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要生存,就必须要吃饭,而解决吃饭的不二途径,就是耕种或者捕获食物。“农”这个阶层,正好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这也应该是一个理性社会对人类生存发展理性思考的结果;在这里,“农”必须要大于“工”和“商”,因为人类可以不要“工”生产的各种产品,也可以不要“商”从事交换得到产品,但是不能不要“农”生产的产品,否则人类根本就无法生存,而“士”大于“农”的理由也在于,有德行的“士”从事适当的管理,可以使得农工商合理发展,没有理性管理的自由发展,势必会产生很多弊端,甚至严重者威胁人类的生存,而从人类整个的历史来看,从来就没有否定一个合理管理者的存在以及历史地位。

“工”排在第三,有些人认为“工”的地位不高,也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之一。这一点我在这里不妄加评论了。如果“士”、“农”的社会地位得到肯定,那么“工”必定没有理由超越前两者而居最高。排在第三,高于“商”,这个排序似乎也只能这么排,否则,“工”的地位只能是最低了。

我们现在整个主流世界,都是商业在大力推动发展的。与此同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显得非常高。在美国,似乎在总统的背后,还有一个根本无法撼动的帝国,而这个帝国的国王就是大财阀,也就是所谓的巨商,控制美国乃至世界的,不仅仅是一些总统、首相,可能最根本的力量,就是这个隐藏的幕后的大商人。

在中国,商人的地位也是很高了。在拜金的社会里,谁有钱,社的社会地位就会高,而中国,似乎有两类人社会地位很高,除了“商”(做生意赚了大钱的人),还有“士”(姑且认为是社会管理者)。“商”的社会地位提高,在宋元之后就慢慢开始,但是到了现在,“商”的社会地位达到了空前;而“士”,确实一直延续了几千年,虽然这里“士”的内涵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说一点题外话,现在中国社会的腐败,大都是官商勾结,也就是“士”和“商”搅和在一起,“士农工商”这个链条首尾相接,“士”和“商”地位高了,很明显, “工”和“农”生活状况就会差一些,而现在整个社会的状况似乎就是这样。

现在来谈论一下人性以及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人之所以为人,而不称之为动物,我觉得有一点原因是需要明了的,那就是人类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而动物不能。动物看到一个漂亮的异性,很有可能就会冲过去跟那个漂亮的异性交配,这是因为动物不会想到要控制自己的本能欲望;而人不能,人类看到一个漂亮的异性,会很冲动,但是绝不会冲过去立马跟那个异性去性交,而这就是对欲望的控制。我们说强奸犯是禽兽,正是因为强奸犯跟动物一样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或者说不能通过正常合理的渠道满足自己的欲望(当然这里的正常合理也是人类自己制定的准则)。我们把人类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叫做人的社会性,而把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叫做兽性。一个合理的人类社会,必定是社会性大于兽性的;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必定是社会性远远大于兽性的。

其实还是欲望这个东西在作祟。动物不可能没有欲望,人也不可能没有欲望。什么“希望”、“渴望”、“期盼”,其实说到底就是欲望的不同层次的表现而已,只不过冠以更加好听的名字罢了。人既然不可能没有欲望,那到底是什么在勾引人产生无穷的欲望呢?似乎有很多,数也数不清。看别人赚钱比你多,你的欲望起来了,“我要赚更多的钱!”;看别人开宝马奔驰,自己开一小面的,你的欲望起来了,“我要买劳斯莱斯!”;看别人房子比你大,你欲望起来了,“我要买更大的房子!”……描述现代社会,不是有一个时髦的词汇,叫“物欲横流”,大概描述的不错。

而现在社会中人的各种欲望的普遍根源,大概不外乎一个“钱”字。有了钱,各种各样的欲望,基本都可以满足。“钱”扩大到整个社会国家,那就是经济要大力发展,只有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了,才有可能满足社会个体不同的欲望。经济发展,不是凭空就能发展的,到底又是什么在推动经济发展呢?古代社会的小农经济似乎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说的很明显,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们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发展,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似乎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科学技术可以对经济起到长足发展。

科学技术是“工”的范畴,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出好多新奇适用的好东西,比如马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飞机……,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交通工具的不断革新。但是,我觉得,坐惯了飞机的人是不大习惯坐汽车(好车自然例外,嘿嘿),坐惯了汽车的人是不大喜欢骑摩托的,骑惯了摩托的人是不大习惯骑自行车的,骑惯了自行的人是不大愿意赶马车的,赶惯了马车的人估计不大愿意走路了。一样新的发明创造,可能很容易就会勾起我们的欲望,但是当我们满足了这种欲望之后,就不会愿意习惯于先前的东西了。从一个角度来说,科学技术虽然不断地方便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又从另一面不断勾引激发这我们人类的欲望,这一点,人类为了长远发展就不得不重视。

当科学技术跟“商”联系在了一起,当科学技术转换为了适用的产品,当这些产品掌握在商人的手中,当人类的欲望觊觎这些新兴产品……构成了一个圈,商人为了谋取利益不断地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地有新兴产品出现,新兴产品不断地出现不断地勾引激发人类的欲望,人类满足自身欲望的本能让商人发现了商机……这是一个魔圈,无始无终。

然而,人类的欲望似乎无穷无尽,会有那么一天人类所有的欲望都被满足吗?不得而知。然而我知道,人类生存环境中所蕴含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语是建立在消耗资源的基础之上,特别是现在工业时代。古代人类生活是一种自给自足小农式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中国古代社会),照现在时髦的话说基本是可持续发展的,因为小农式的生活方式,作物来自于土地,每年都可以耕种,烧火用的是木材,木材是可再生的,煤炭和金属制品的使用相比较现在社会,那开采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而现在工业时代是什么样的呢?科技和经济的长足发展,是建立在工业和商业的极度发展基础上的,而工业的发展基本建立在攫取自然资源,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之上;如果剥离了这个基础,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现在人类的生存方式,似乎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必定是有限的,地球承载人类欲望也必定有一个极限。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示意图。
                                      



假如:人类超过了这个承载极限之后欲望依然很强烈,会怎么样呢?生物课上学过一些类似动物的例子,其结果似乎是动物数量的减少。难道人类要步后尘?合理的人类社会不应该是这样,因为人类社会有“士”,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应该着眼于人类的长远发展,而不是步动物的后尘;不合理的人类社会就不得而知了。从上面这个图上看以看到(如果我画的这个图还算合理),按照现在人类的生存方式,达到那个极限点的时间将会远远少于人类按照可持续的古人生存方式生活,如果达到那个极限点的时间看成是世界末日,那么我们现在丰富的生活似乎离世界末日不遥远了,而世界末日是整个人类努力争取达到的结果。难道这就是走向毁灭?所谓的不归路?

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古人。古语有个词汇叫做“奇技淫巧”,这几个字汇似乎透露这些许古人对科技的喜好以及对科技的警惕。隐约感觉到,古人“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是对整个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责任体现(估计会有人笑我,没关系,我不是专家,胡乱写的)。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站在人类遏制自毁灭亡的高度,站在人性的高度,士农工商还是拥有它实际意义的。

我无心贬低工和商,因为现在社会业已离不开他们了,而我也有自己的欲望,我的欲望有很多跟现代社会工和商事密切联系的,比如我前几天买了电脑,想要电脑是我的欲望,而电脑需要被制造,这是工的范畴,我还需要找商店购买,这又是商的范畴;而我最最忽视的是农,我每天吃饭从来不会思考这些吃的对我有多么重要,我从来不会思考有一天我会饿肚子,而我恰恰在没有电脑的时候回想,“什么时候才能有个电脑啊!”;而我也无心思考那些士,虽然士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很多变化,虽然士的存在给我们的社会提供了安定和有序,但是从小到大我无心思考士,也不愿意成为一名士,而我思考最多的还是如何赚钱,赚钱,然后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士要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古人“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气,似乎也是读书人心怀天下的心胸,而我们这些读书人却恰恰好像少了这些,我们现在的读书人心怀的永远是钱。

站在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以及人性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人“士农工商”的排序是正确,是古人大智慧的结晶(接受大家的砖头)。纵观整个世界,没有一个族群像中国古人那么负有责任心和长远眼光,既是现代社会最优秀的领导人也不见得有。在争名逐利的社会里,谁也不愿意去思考人类何去何从的问题;在欲望膨胀的时代,谁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反观欲望背后可怕的一面。似乎只有我们的先人,看透了这个世界,看透了人性,为了人类的发展,为了后代子孙延续的长久,为了社会和谐安康,把“工”和“商”排在最后,正是最智慧的决断。

我们是要让自己的欲望带领自己尽快的走向毁灭,还是要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适当调整方向?有人预计,人类照这样发展很难度过本世纪,似乎不无道理。“工”和“商”,特别是“商”,似乎我们需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商排在最末尾,是最佳合理的选择。

我非常认同古人“士农工商”的排法,敬佩古人! 

国学强,中国兴!

国学一日不兴,中国便一日无魂!中国国学复兴崛起之日便是大中国和平崛起之时! 

国学乃中国传统文化大成之总称。溯源中国的传统文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其根本。

天人合一是知耻有度的根基。您可能说,这样讲太偏激了吧,天人合一和耻辱观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对天地众生没有了解就谈不上有智慧,没有智能就不可能和平共处,不能和平共处意味着出于贪婪、狭隘的掠夺和迫害必然成风——此风必导致人心不足蛇吞象、己所不欲必施于人——对自然世界是掠劫,对人类社会自身是浩劫——这些事情不是在人类的历史上和我们身处的历史中发生过和正发生着么?  

   


我们说不尊重他人是不礼貌的,破坏自然生态和伤害他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这些不礼貌和不道德一旦触发到敏感问题,就会势成纷争,乃至战争,人类任何的矛盾追究其根源都不复杂,而一旦形成旷日持久的仇恨就会变成盘根错节的|“肿瘤”危害世界……缺德、无礼的基础是狭隘、贪婪、无耻,礼貌道德的根源是物质充盈加精神富有,无耻贪婪的根源是物质匮乏加精神贫瘠——穷山恶水出刁民——不是山穷,是人智穷,不是水恶,是人德恶。我们的先民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与天地和合为一体,将自己置身在万物之中,不以灵长自居,不以富贵蛮横,不以才华刻薄,不以强势欺世。《道德经》原名《德道经》可见,无德者无道也。一个无道的民族能崛起一个文明的国家么?不可能,无道可以嚣张一时,终归是要被唾骂万世的!  


古人倡导天人合一,教育后人明白因贪欲而去掠夺迫害他类、他人、他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是要令个人、家、族、国家蒙羞的。因而,为人之德,知耻有度。这些理念都是我们国学贯穿始终的伟大教导。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国学这么伟大,为什么我们还会经历了近百年的屈辱史呢?
中国人,请记住,近百年的屈辱史不是因为我们落后而挨打——记得那句俗话:秀才见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们是因为太文明而挨打,辛勤耕种的感恩天地,自给自足的知足常乐,教给了中国人什么是自强自立知耻有德——我们的粮食是自给自足的;我们的棉布、丝绸是自己一点点养殖纺织的;我们的金银铜铁是靠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从矿山中获得的,我们从来没有因为贪婪去威胁讹诈、瓜分欺压过别的国家,因为我们的祖训告诉我们那样做是——缺德的、野蛮的、无耻的!

中国避免人缺德贪婪的学问是落后的吗?不!只能说是太文明了,文明得太有道德太有礼貌了,道德礼貌是打不过缺德无礼的,所以自古良善常被恶匪伤!一个恶匪杀了一个带着血汗钱回家的农人,我们能说农人是因为落后才被杀的么?我们能当恶匪是万世师表么?恶匪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恶行满足私欲,善良的农人以辛勤换来一家温饱,天伦之乐,难道要受害者自省说“我落后我就必然挨打”?正所谓,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啊……  

   


恶匪难敌,就不敌了么?敌,是要依靠前赴后继的良善用血肉之躯以博爱宽厚之心矢志不移的感化(必要的时候是要兵戎相见的)方能从根本上胜利的——学良善需千年万载,染奸恶一夜即成——人学好不容易,学坏都快得很。坏,如同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总不能因为祛病难,病死容易,就让他去死吧,那样的结果是会令自己也传染绝症的——事实上当您想“就让他去死吧”的时候,您就已经病了。自古以来都是文明被野蛮征服了物质,文明用智慧同化野蛮的精神,将野蛮带入文明时代。如果,文明因此而自废武功和野蛮同流合污,结果必然就会是一起死于无道。
近年来,国人为了眼前利益去拆古建、盗祖坟、涸泽而渔、滥砍滥伐、全盘西化或愚痴迷信,这些事可能还不能算最是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华夏真正的高等文明被残酷的破坏了。中国汉朝就颁布了环保法令,打击愚痴迷信历朝不息,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的教育从未停止,普及宽厚淳朴礼貌的大国风范已是育人必须,乃至清朝文字狱最为疯狂时,小孩子也要背《弟子规》《千字文》,也要学《周髀》《九章》《道德》《论语》,知道羞耻二字是为何物。


国学如同我们华夏民族智慧之父母,但是,就像曹雪芹先生的《好了歌》里写的:“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孝顺不丢人,数典忘祖丢人,创新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者无畏。如今骂国学者,十之九点九都没系统的学过国学,没学过,骂的是什么呢?当然,他们要找骂,也要看学者有没有必要自毁三千,倘使要教育无知无畏者,更要看学者有没有耐心、爱心、恒心了。
我们因为挨打了,所以我们学会“师夷长技以治夷”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学会了以恶制恶。但是,技术是没有原则的,它仅仅就是技术,关键看用技术的人,是怀着善而自强的心,还是包藏着杀人越货的心,好比杀人的技术不难学,但是,不能因为学了杀人的技术就干脆做了杀人犯,而忘却了我们学杀人的目的是自卫。外国枪好用不代表外国文明高——不能因为强盗劫掠的能力强就当拿他们当万世师表。近年来,很多西方国家都急于将他们的精神垃圾和物质垃圾倾倒到中国来,比如,对一些没有毕业的美术院校的学生进行高薪收购,让他们复制西方那些色情暴力无聊至极的“艺术作品”和一些刻意丑化中国人的“艺术作品”,并将这些“拷贝机”捧成“艺术家”,借此来让我们的下一代在被金元锁链牵着鼻子走的“成名艺术家”的熏陶下成为彻头彻尾的洋奴和真的野蛮人。
这些人是打着无知、无耻、无聊的烙印的,他们学会的是对于“西方垃圾文明”和“殖民文化”的无限崇拜,摇尾谄媚——他们以无知、无耻、无聊为荣,以爱国爱家爱人为耻,以“合法”的坑蒙拐骗为荣,以淳厚质朴为耻,以蛮横无理为荣,以克己复礼为耻,以玩世不恭、巧言令色为荣,以认真生活、坦诚有信为耻……要说他们知道的不少,唯独就是不知道大恶莫过于无耻!
这样无耻的子孙后代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想见到,他们的洋老爷也不过拿他们当成走狗、奴隶,有良知的西方人也会鄙视他们。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觉悟了,知道了尊严的无价和国学智慧的伟大。
有人说无耻是某些人的天性,不是靠后天教育就能解决的,也许吧,可是,如果让人们知道羞耻,可能会让不算太无耻的人能少几个走进无耻之流吧,不也很好么。所以,加强国学教育是免疫无耻的唯一的出路,针对时下国人总态我以为三大耻要知:国耻,德耻、智耻。


国耻——杜绝国人妄自菲薄、民族自尊心沦丧,就要教育民众,尤其是孩子们要知道:所谓人格,爱国第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德耻——杜绝国人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就要教育民众,尤其是孩子们要知道:入孝出悌,泛爱亲仁。

智耻——杜绝国人知识匮乏、国学沦丧,就要教育民众,尤其是孩子们要知道:余力学文,学兼中西,中学中用,中本西用。

国画、书法、丝竹、剪纸、陶艺、戏曲、评书等民间文艺能在寓教于乐中让人们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明白国学之浑厚,华夏之德行。不乏是极好的辅助“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教导我们知史、读书、敬人、力行——知史者达观识耻,读书者明仁能思,敬人者泛爱有德,力行者不堕浮华。知耻者能行仁,行仁者能有信,有信着重仁爱,仁爱者能明理,明理者方有度,有度方知克己复礼,泛爱亲仁,此乃大和谐之根本也!
试问无此大和谐之学中国焉能有上下五千年?如果我们还不好好学习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还不加强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教育,加强知耻有度的道德教育,我们何谈和平崛起?崛起靠什么?要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响当当的屹立在天地之间。小到一家,大到一国,同理。
我们的DNA是凝聚了五千年智慧的,我们祖先教给我们的知识和道德更是无与伦比。
不要做一个流着中国人的血、拿着中国人的身份证的“二手老外”“无知洋奴”!外国人有他们的文明,他们很好的继承了,他们对中国好的东西也吸收了——没有中国《易经》中的二进制数学观念,现代几乎人手一台的计算机就无法诞生,仿人工智能就是一句空话,学习西方好的东西没什么不好,但是学得再多,哪国人也得要有哪国人的样子和尊严。
在中华大地上——我们在自己的家里不是外人——我们是有尊严、有道德、有智慧、有祖宗的中国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