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郊农村电力配网改造的新模式——“内置金融+微电网”
远郊农村电力配网改造的新模式
——“内置金融+微电网”
河南信阳 重望
由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创办的中国乡建院在河南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首创了“内置金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社共同体的实验。它将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了起来,使频临凋敝的农村出现了生机,使村社的产业有了可靠的融资来源,它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农民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而且与“互联网+”一样,“内置金融+”的建设模式可以在农民社会生产,生活的多方面形成组合拳,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使农民留得住乡愁,逆城市化的建设不但使被迫出外打工的游子返回了他精神的家园,而且也让千万个城里人也争着驱车来这里,共游这青山绿水的世外桃园,品尝那粗茶米酒的醇香甘甜。
郝堂村位于信阳市东南郊山区,距信阳主城区20公里,约半个小时的车程。
从供电的角度看,它离变电站的距离较远,电能在低压线路上的损失较大,用电电压质量难以保证,而且由于线路沿途地形复杂,自然条件的影响,用电故障率较高。而电是清洁能源,村社环境卫生离不开电。没有可靠的电源,农民家里无法照明,电视看不成,空调用不上,更不用说农村发展产业,电必然是要先行的。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电的需求与日俱增。农村电气化也是农民小康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项目,也是消除城乡差别的主要指标。
而郝堂村地处山区远郊,少有高楼大厦遮蔽,而又有许多需要遮蔽的建筑,居家,牛舍,猪圈,旅游廊轩,歇脚站亭,草场,向阳山坡。。。。。。,既可以利用太阳能又能遮阴添景;山区多风口,秸秆,干草,树叶枝干,有机质垃圾废物也不少,它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待开发。大量的废物有待利用。
近年来,电力系统在节能环保和安全运行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为节能环保,必须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安全运行,必须在负荷中心配备一定的电源,形成电能就地平衡,这样既能保证负荷的用电质量和可靠性,又能节省电能长距离输送的损耗,减轻农民的用电负担。因此在郝堂村用电方面的“组合拳”就应该将集负荷,电源和控制手段为一体的微电网,组成“内置金融+微电网”的新模式。
同时郝堂“内置金融+微电网”的新模式也有很好的可复制性,郝堂已是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单位,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河南省电力公司完全有机会将“内置金融+微电网”的新模式立项在郝堂先做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而且河南省电力公司已在河南财经税收高等专科学校已有微电网组网设计施工运行的经验,因此在技术和管理上,作为农村配网改造的郝堂试点,成功率非常可观。
微电网对于市级供电公司来说是绕不过去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必须要有一定提前量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储备。对于已经将大量设备的技术问题移交给制造厂家的供电公司来说,也是一次技术和管理练兵的实践机会。除非是混日子,不求进取的,设计,调度,规划,农电,施工,计量,配电等部门的有志者,都有机会在劳动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积累经验,同时在为农民服务中,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增进了与父老乡亲的感情。对于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巩固也是一次锤炼。有专家曾戏言:农村改革的标杆,“前三十年是小岗,后三十年是郝堂”。“前三十年是否是小岗”,不用讳言,我持有保留意见。但我毫无保留地认同“后三十年是郝堂”。我们能参与郝堂的新农村建设,是十分光荣的。不信,十年以后再看!
201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