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灾难背后:美国借灾难再度企图军事占领海地

火烧 2010-01-23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揭露美国借海地地震灾难企图军事占领海地,指出西方国家与联合国在灾难中的虚伪行为,强调海地长期受殖民与剥削,呼吁全球关注海地债务与重建问题。


灾难背后

张翠容

连日来有关海地地震大灾难新闻,即使我们如何对这个小国感到陌生,也不能不从心中生出最悲痛之情。全球所有人道组织都出动救援,联会国和美国更大声疾呼,不要遗忘海地,呼吁世界与海地站在一起。

在这个时候,英国《卫报》有专栏作者 Peter Hallward 却有力指出,这些叫世界不要遗忘海地和与这个小国站在一起的西方大国和联合国,正正是海地悲情背后的元凶,这还包括一些非政府组织,即使他们不是元凶,也是帮凶。如今海地处于大灾难,这些元凶和帮凶的呼吁令人感到十分矫情,变得非常虚伪。

Peter Hallward 在他的专栏《我们在海地处境的角色》(Our Role in Hiati's Plight )一针见血地建议我们,如果我们真的关心海地,必须先了解海地悲情的根源。

对,这是很重要的。不然,只要等灾难发生后,大家哭哭啼啼,捐款、救援,虽可解燃眉之急,但无助灾民重建持久合理的生活。

过去不少天灾已告诉世人,天灾里所隐藏的是人祸,从南亚海啸、新奥尔良风暴到四川大地震,当中我们汲取的是甚么的教训?

没错,美丽的加勒比海原来也是个天灾重重的地区,从地震到风景。在海地地震之前,其实邻国古巴曾发生过一场严重的暴风雨,可是,古巴则能把伤亡减到最低,并且迅速重建,而海地却不能。

海地人从西班牙和法国相继殖民以至美国占领开始,一直争取摆脱控制,改善贫穷,但亦一直受到打压。前总统阿里斯蒂德(Aristide)神父欲推动灭贫政策,从外资手中夺回国家资源,却给美国支持国内反对派发动政变,把一位由大多数穷人支持的民主总统赶出国境。当时联合国保持沉默,事后才派出维和部队,但维和部队的作用竟协助了海地亲美叛军政府打压当地反叛军民间力量,间接加强美国在海地的操控,海地人民继续任由美式新自由主义政策鱼肉,恶债滚存,生活苦不堪言。

至于一些在海地NGO,只沦为美国的打手,令海地无法翻身。一个「穷」字,他们根本没有能力面对连场的灾难。

近日,台湾民间团体呼吁政府无条件解除对海地的债务,并发起联署行动如下:

联署网址: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011721504800

此外,全球公民社会反对美国借灾难再度企图军事占领海地,以下是联署网址:

Sign the Petition at http://iacenter.org/haitipetition/

附文:

海地地震 美国制造?
 
信源:广州日报

地震是天灾,具有一定随机性。但相同烈度的地震却可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中带来不同伤亡、不同悲剧。
美国著名政治漫画家、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主席特德・拉尔撰文,写下了“为何我们手上沾满海地人鲜血”这样的文字,并冠以“海地地震,美国制造”的标题。

“海地震后的伤亡数字在不断更新,而受政府控制的美国媒体却在共用同一句背景介绍:海地是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拉尔在开篇中这样写道,“切!我真想知道海地为什么会这么穷!”

在海地,“地震也许是一种随机,但伤亡却是一种注定。别去怪建筑质量,因为贫穷才是导致伤亡的最主要原因”。

拉尔说,故事得从1910年开始。1910年,一个名叫纽约国民城市银行的金融机构买下了当时海地唯一一家商业银行和最大金库----海地国家银行,当时,那家纽约国民城市银行,也就是后来响当当的花旗银行,对海地人打着漂亮的旗号说,美国人购买海地国家银行就是买走了海地全部债务。

5年后,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下令美军部队占领海地,声称“要保护美国人投资的海地”。自1915年至1934年,美国在海地施行严格军事管制,“谋杀海地爱国者,将海地国民生产总值的四成放进了美国银行家的口袋”。

“美国银行家和将军们吸干了海地人的血,致使海地社会动荡至1957年,尔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海地安插了一位终身独裁总统弗朗索瓦・杜瓦利埃”。

拉尔说,杜瓦利埃1971年去世前,美国人就已经相中了他的儿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在美国人的怀抱下,小杜瓦利埃训练军队帮助美国人对抗古巴,攫取了国库中至少3亿至5亿美元,私藏在自己位于瑞士等地的私人账户里。”

在美国影响下,小杜瓦利埃向美国货大敞国门,美国农产品在几乎没有关税的优待政策下肆意流入海地,摧毁了海地本国农业。“一个曾经在农业上自给自足的国家就此破产,田地荒废,数十万农民流入太子港贫民窟。”

“尽管我们对海地‘仁至义尽’,海地仍然是个第四世界的失败国家!”拉尔说,“但我们从来不气馁,美国的企业们依然援助海地,就像迪斯尼在海地给专卖店员工每小时施舍28美分工资那样!”

作为美国人,拉尔在这篇文章充满自嘲。他在文章结尾以美国大佬的口吻问海地人:“你们这些忘恩负义的海地人还想从我们这里要走些什么?”


海地简史:灾难深重的历史原因

作者:刘仰

    位于加勒比海的海地发生特大地震,据说遇难者可能达到10万。中国虽然与海地没有外交关系,但是,中国在几年前仍然向混乱的海地派驻了维和部队,因此,海地特大地震发生后也引起很多中国人的关注。中国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救援队伍到达海地,这是一支经受过汶川地震考验的救援队伍。相关报道说,这次地震是200年来最大的地震,这个说法差不多等于说,这是海地独立以来最大的地震。海地现在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地震使它雪上加霜。但是,海地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它在西方文明500年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而且享有很多“世界第一”,因此,海地今天的悲惨命运,与它的历史息息相关。
    海地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为印第安人灭亡阶段。海地的命运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用欧洲中心论的文明眼光,海地是美洲土地上最早沐浴欧洲文明的地方。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便在海地建立了西方人的第一个殖民地。如果我们要罗列海地无数个“世界第一”,应该从哥伦布开始。“海地”在印第安语中是“多山”的意思,原先是整个岛屿的名字,欧洲人后来将这个岛改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当时岛上约有100万印第安人。不到10年时间,这个岛全部被征服,成为殖民地。哥伦布来到这里50年后,岛上的印第安人只剩下500人。因此,海地也是“第一个”遭受西方殖民者种族灭绝的地方。此后不久,海地的印第安人彻底消失。当然,有一部分印第安人是逃离的,但依然没有逃脱被屠杀的命运。当年海地的一个印第安酋长带着部众逃到了古巴,西班牙人杀到了古巴,抓住了这个酋长。处死这位酋长之前,西班牙人要求印第安酋长皈依上帝,酋长说:“有西班牙人的天堂,我不去”。
    海地与欧洲文明的第一次接触就此结束。海地的第二个阶段是海盗阶段。这个岛上因为没有了劳动力,对于西班牙来说,暂时失去了兴趣。海地还有一个“世界第一”,它是美洲第一次出现“黑人”的地方,从非洲运来的黑人奴隶,首先被运到了海地,但一开始规模不算大。海底几乎成为无人区后,这个地方在较长时间里成为欧洲海盗的根据地,其中有法国、荷兰、英国等国的海盗。海盗出现的原因,是因为西班牙要垄断大西洋两岸的贸易。因此,海地的历史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自由的市场竞争,完全是谎言,它从一开始就是垄断和战争。前几年的好莱坞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戴普扮演的海盗头子,有较为明显的法国特征,也是符合事实的。海地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的西部,由于法国海盗和移民越来越多,西元1665年,法国宣布现在海地这块地方是法国的殖民地,西班牙打不过法国,十几年后,接受了这个事实。因此,伊斯帕尼奥拉岛上从此便有了两个国家,西部的叫海地,东部的叫多米尼加。海地的命运进入第三个阶段。
    海地的第三个阶段是法国统治时期。法国人统治海地时期,是海地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西元1780年,欧洲市场上40%的蔗糖和60%的咖啡都产自海地。海地出产的上述农产品,比整个西印度群岛加起来还要多。西元1791年,海地的蔗糖产量占据世界首位。海地成为法国最为富庶的殖民地,海地也被称为加勒比海中的“一颗明珠”,这颗“明珠”的基础,就是黑人奴隶。法国统治海地的100多年间,海地长期维持50多万名黑人奴隶,到18世纪末,海地岛每年进口的黑奴占美洲奴隶输入总量的三分之一。输入奴隶的原因很简单,岛上原先的印第安人都灭绝了,欧洲人没有劳动力,只好用黑人奴隶。奴隶平均每天劳动时间18-19小时,海地岛上法国种植园里的黑奴,劳动寿命平均只有7年,也就是说,如果黑人18岁被抓到海地,一般活不过25岁。
    海地历史的第四个阶段是争取独立及以后,也是战乱、野蛮和血腥的时期。自从黑奴被引入海地,在白人奴隶主残酷的压榨下,海地的黑奴经常发生大规模逃亡或武装起义,这种状况在美洲其他地区也出现。西元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英国的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成立了一个新兴的国家,美国。美国的独立给美洲所有殖民地都发出了一个信号:殖民地是可以摆脱宗主国独立的。西元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在这种外部形势下,西元1791年,海地20万黑奴爆发了大规模起义,经过十几年的镇压、屠杀和各殖民国家的角力,西元1804年1月1日,海地宣布独立。这是海地一个非常光荣的“世界第一”。虽然美国独立在海地之前,但是,美国是白人反抗白人的独立,海地是黑人反抗白人的独立,它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它也成为此后其他美洲奴隶制国家争取自由、争取独立的榜样。
    海地独立战争延续了十几年,此后,西方国家始终想把海地纳入自己的囊中,但是,海地的黑人坚决不愿再做奴隶,他们在自己的《宪法》中又是“世界第一”地废除了奴隶制(比美国早多了)。前面说过,在法国人的统治下,富庶的海地号称“加勒比海的明珠”,海地作为独立后的黑人国家,按理说可以顺理成章地继续富裕,黑人自己创造的财富,归自己享用。但事实上,自从海地独立后,海地就成为落后贫穷的国家,一直到今天。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当西方殖民者发现无法控制渴望自由的海地黑人,他们便抛弃了海地,并对海地实行经济封锁。蔗糖、咖啡等欧洲需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地方,任由海地黑人在那块土地上自生自灭。这种情况颇为类似当今美国针对古巴的长期封锁。西方殖民者不能给其他奴隶树立一个榜样:黑人独立便能过好日子。相反,他们要用海地告诉所有的黑人奴隶:独立之后,日子更加难过。
    更有甚者,法国作为海地原先的宗主国,眼看无法将海地重新变成殖民地,便以武力作后盾,向独立后的海地提出了3000万美元的赔偿。这是西方殖民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如今,人们只会看到,一个殖民地国家独立后,宣布将原先宗主国的财产“收归国有”,也就是没收。只有海地,这个最早独立的黑人国家,还要向宗主国付出“赔偿”,或者说是为自己的自由“赎身”。虽然经讨价还价后,海地最终答应赔偿1200万美元,30年付完,外加利息,但在当时,1200万美元是一笔巨款。比较一下,法国将路易斯安那260万平方公里卖给美国,一共是1500万美元。海地只有2.7万平方公里,法国把土地卖给美国与卖给海地相比,卖给后者的平均价格,比前者高77倍。换句话说,如果这是一个公平的世界,海地黑人为自己“赎身”的价钱,可以买下大半个路易斯安那,可以买下2个佛罗里达,2个阿拉斯加,半个加利福尼亚。
    海地的宪法参照美国《宪法》,制度参照美国制度,但是,西方的制度并没有给海地带来富裕和发展,反而因为西方的长期封锁,海地根本无法发展教育,普遍文化水平低下,民主制度长期与西方宗教相伴,独裁者接连不断地出现。包括海地在内,所有美洲殖民地独立后,除了美国这一个白人国家,其他非白人的前殖民地国家,都陷入了长期的贫困。阿根廷、巴西稍好一点,也是因为白人当权。因此,即便制度、宪法与白人一样,只要不是白人的天下,受穷依然是必然的。美洲殖民地的历史遭遇,从海地开始,已经一再证明了这个事实。
    海地历史的第五个阶段是美国占领时期。西元1915年,欧洲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趁机占领了海地,西元1934年撤出。从此,海地成为美国的附属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地为美国提供橡胶等战略物质。珍珠港事件后,海地跟随美国向日本宣战,还跟着美国向德国、意大利宣战。二战结束后,海地这个小国家,成为当今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海地的这段历史以及后来相当长一段历史,都由美国扶植的代理人实行统治,亲美的上层能够得到好处,海地底层老百姓依然在贫穷之中,包括在海地统治29年的杜瓦利埃父子时期也一样。小杜瓦利埃被海地国内反对,被推翻下台,逃离海地的时候,乘坐的是美国军用飞机,带走了1亿美元现金。此后,亲美的阿里斯蒂德被军事政变推翻,西元1994年,美国又派2万大军陪同阿里斯蒂德回国,重新担任总统,到西元2004年,阿里斯蒂德再次被推翻。联合国向海地派出多国维和部队。中国的维和部队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了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海地。
     海地最近发生的特大地震,给海地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们在表达人道主义同情心之余,同样看到这个地方500年来灾难深重的历史,以及这个国家独立200年来的命运。这个曾经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美洲土地,这个创下无数“世界第一”的国家,如今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海地是500年近代史的重要标本,了解了它的前身今世,就会对西方文明有本质上的了解。未来的海地能够改变吗?能够富裕和繁荣吗?如果真的有上帝,那就为苦难的海地祈祷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