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开禁:同性恋者喜获“人权”
中国监狱管理逐步推进同性恋者权利保障,强调尊重人格尊严,推动人权理念发展,引发社会对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的反思。
据新华网报导,中国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司法人权研究室主任冯建仓9月22日在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上说,近年来中国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和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格尊严权方面取得进展。
冯建仓说,近年来,在监狱的管理方面出台了不少新举措,如准许同性恋及女犯染发等,“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能充分尊重公民应有的权利。”此外,规定公检法部门不得对监狱的同性恋者再使用 “没有人性”、“发泄兽欲”之类的不尊人格的习惯用语。目前,针对全国30余万监狱工作人员的人权培训工作正在逐步开展。
中国人封建礼教教条中,除了讲究人性,确实不大重视人权理念。经过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扭曲”,虽经当代一些代表“现代文明”的传教士们不懈努力,引进了不少人权知识,也还是根除不了国人基本的“人性”观,人们对人权的认识老是达不到高度。尽管央视评论说,“吕丽萍女士的反同性恋言论遭到社会如此猛烈的抨击”,而许多的网络调查结果恰恰相反。人们支持吕丽萍“反同”的回应声,既加深了人们对权威媒体评论可信性的印象,又增加了人们对国人思想观念“封建”程度的了解。所以,改变中国人的“人性观”,在专家眼里变得比什么都重要、都迫不及待。
在人权教育受到旧思想势力抵制时,只好采用法律手段“强制执行”了。近年来,一些媒体、专家、院长、人民立法委员们,宁可置几千万下岗职工的生存权、以及老百姓的居住权、医疗权、受教育权于不顾,也要尽最大努力维护犯罪分子的尊严,甚至,更有希望将刑诉法关于“保护人民”的宗旨改为“保护人权”的,以便“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能充分尊重公民应有的权利”。匪夷所思的是,在一个人民共和的国度里,“人权”咋就里外有别呢?
孔老二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应该是封建礼教最严酷的禁令。如今,老二的巨像也从天安门广场拆除了,“艺术卖比”的男女打着巨幅标语上到楼顶当众宣淫,腐官们将平民的妻女养做情妇竟是那么随意且天经地义,女大学生求包养的呼声愈发响亮又落落大方,官员挖地窖养性奴上升为“国家机密”,男生的家长们不再为女生家长天天接送孩子幸灾乐祸,因为受“性侵”不再是女孩子的专利,设神经病房黑监狱肆意拦截希求民情上达的老百姓。一切“非礼”的言也言了,动也动了,还有什么视听禁忌呢?中国的传统男人们只剩下最后一块阵地:宁可不要脸,也要保护屁股的尊严。
有因必有果,监狱开禁同性恋一事,必将对今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两大不可低估的影响:
第一个是,随着不断有服刑人员刑满释放,经过在监狱里肉与火的培训和考验,一支同性恋的生力军将走向社会,使愈来愈多的中国人改变“性取向”,那时,婚姻法必将重新修改,中国的人口生育也不再需要计划,艾滋与癌症共虐,娈童与妓女同行。什么五千年文明,让一切“封建主义”见鬼去吧!
第二呢,在监狱开放同性恋的震慑下,中国的犯罪率会大大减少。无论是醉驾肇事、小偷小摸、寻衅滋事、杀人放火,终究会进监狱的。想想吧,那里等着一批有人性、享受着人权的,欲火中烧的同志呢!要打算犯罪,必须首先掂量掂量屁股。既然说“士可杀不可辱”,那千万要克制一时冲动,免得终生羞辱。如果同性恋的人权还不足以震慑犯罪行为,那真的没希望了。
说实话,现代人权还不十分完美,监狱开放同性恋对于“异性恋”的囚犯不公平。仍当继续努力,或取消女子监狱,或建立夫妻号房,让“异性恋”的囚犯也能享受同等的性权利,以便为十年后世界的人权树立一个新的标杆。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