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精神
那是一个战火频烧时代,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甚至一切感情,都在这个时代的特定背景下显得渺小。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她并不希望战火在自己的土地上蔓延,除非她遇到了野蛮的强盗。
东江特遣队的战士,尤其是刘子良,他们精神的伟大让人感动得无以复加。战火面前他们未曾退却,死亡面前他们未曾颤抖。我记得电影中刘子良说过“我的母亲和兄弟都被日本人杀死,从那时起我的胸中就充满了愤怒”(大致意思)。作为一个个和平时期平常的近乎“平庸”的人,他们为什么能在战火里变得如此坚强?仅仅是仇恨,还是一种埋藏心底的自尊心和正义感?
我想,林亚珍在面对殴打孤儿的汉奸时显现出的英雄气概,是现代社会里很少有的。经历金钱大潮的涤荡所剩仅有的魄力与勇气,只能在电视和电影里被我们“瞻仰”,它高高在上仰起脸才能看到的,而一旦弯下腰,或仅仅是平视整个社会,我们就会发现一片道德的荒原。看到弱者被欺负,绝大多数人(甚至全部)都会安静的站在一边,静静的显示出“绅士风度”。任何暴力倾向的活动,在他们看来都是“粗俗”,“没有教养”的。
我不太清楚教育“科学”的定义和目标,但我至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以及能力上的,更重要的是道德以及精神。没有人希望教育培育出来的是一群希特勒,除非它有反人类倾向。人类数百年来的发展,已经使人类失去了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纯朴的社会风气、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安静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的自由。金钱大潮的涤荡,使人类的价值观念遭到了巨大的扭曲——只要能赚钱,再250也会成为社会上的好人物,人人敬仰的对象,美女扑怀的选择。而心底的自由愿望,民族精神,不畏艰险的勇气,关心帮助弱者的爱心,都会被“先进”人物嗤之以鼻,被认为是上个世纪的“迂腐”遗物。
那么,到底这种精神,是不是一个人(刘子良),一个集体(东江特遣队),一个国家(中国)所需要的?小市民们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个人利益的增加可以增进社会利益,尽管他们并不以此为目的”。但是,有的时候“个人利益的减少可以增进社会利益,他们正是以此为目的”。正像东江特遣队队员们为了文化名人的保护而牺牲自己,林亚珍为了可怜的孤儿而卖掉了祖传的手镯。
公而忘私的精神,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也不是正常的“经济人”就不应该拥有的。这种精神是面对危难时必须的选择,不论是战争还是建设。自称是“高级动物”的人,却总是在该显示出自己“高级”的时候显现出卑劣——并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精神的卑劣。作为低级动物的蚂蚁,为了集体能够越过火海,卷成球体向前滚去。外面的蚂蚁痛苦地被烧死,但却保证了整体目标的完成。
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似乎闻到了一丝烧糊蛋白质的味道——它是蚂蚁用生命谱写的战斗精神奏鸣曲,还是核冬天下人类无助的哀鸣?
《东江特遣队》的剧情简介:http://daheyx.com/Product.asp?ID=0873W80P64。看完之后,眼圈有些酸。
〉〉我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