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不只是意识形态的争论
这绝不只是意识形态的争论
人大会议召开前夕,国家发改委主管网站集中发表一组文章,谈物权法草案问题。其中,李曙光教授认为,“关系到每个人生存状态和利益调整的公共决策问题,…被意识形态的争论之声覆盖了。”
改革以来,人们总是用“意识形态”四个字来堵人们的嘴,过去是不问姓“社”姓“资”,今天不仅是不问姓“社”姓“资”,还不问违宪不违宪。总之,人们不要用脑子想,只管跟着他们走就是。
最初,从表面看,发展生产,共同富裕,是讲的实际,而问姓“社”姓“资”,是搞“意识形态”,所以人们很容易接受这种只讲生产,不问姓“社”姓“资”的说法;几十年来中国都被形而上学的非科学生产观统治着。这方面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的责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了几十年,生产翻了几倍,一部分人也富起来了,但是,几千万工人却“下岗”了,大多数人被“新三座大山”压得很苦。于是,人们要求反思改革,要问姓“社”姓“资”。现在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意识形态”所反映的是很现实的东西,根本的东西。为了学会意识,人们付出了很大的学费。
一些人只讲发展生产,共同富裕,不问姓“社”姓“资”,打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旗号,而共产党默不作声,使人民群众信以为真。其实这是假传圣旨,邓小平并没有讲不问姓“社”姓“资”,相反,他还是经常提到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中明确指出:“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在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也不会两极分化。”
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中,批判那种只讲改革开放不变,不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的错误认识:“这里讲一个不变。大家对于中国党和中国政府坚持开放政策不变,很高兴,但是,一看到风吹草动,一看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又说是不是在变了。他们忽略了中国政策基本上是两个方面,说不变不是一个方面不变,认识两个方面不变。人们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人们只是说中国的开放政策是不是变了,但从来发表提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是变了,这也是不变的嘛!”
邓小平接着说:“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老早就确定了的,写在宪法上的。我们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也是在国家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哪个人有这样的胆识,哪一个党派都不行。你们看我这个讲法对不对?没有一等胆略是不行的。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存在。”
邓小平在《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文中告诫说:“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关于不能只提一个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不变,才能进行改革开放,才能“一国两制”,才能共同富裕的讲话非常正确。在很长的时间里,尽管人们嘴上老讲“坚持邓小平理论”,但是却不让问姓“社”姓“资”,不让问姓“公”姓“私”,实际上是反对邓小平理论,结果就走了邪路,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但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
所以,准不准,或要不要问姓“社”姓“资”,不仅是意识形态的争论,即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是否真正“坚持邓小平理论”,而且是要不要真正发展中国,达到共同富裕。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不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主体,还是在多种所有制中与其他所有制处于平等地位,决定着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是物权法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就应该明白,只有保护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才能够允许私有制存在,共同发展,而不改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物权法草案是否违宪,是否违反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自然是表现为“意识形态的争论”。宪法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它是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存在方式规定社会的存在方式。但是,人们应该明白这种“意识形态的争论”所反映的客观实际是什么。人们都能认识到“物权法‘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那么,就应该认识到物权法草案是否违宪,是否违反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意识形态的争论”,是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的根本的实际问题。
在要不要问姓“社”姓“资”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不明确表态,让国家长时间没有方向,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在物权法草案是否违宪,是否违反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个原则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必须问个究竟,决不能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