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解析股票市场规律
之一
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因
是什么在支配和主导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其根本动因是什么?即此问题是股票市场运动发展和研判市场趋势的内在根据。然而即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国家经济和政策以及主力机构等因素起着支配和主导市场的作用,是其运动发展的动因。对此,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研究认为:即这些因素,是其条件和反映,不是根据,它们不能直接的对市场产生作用,而需要通过市场内部的矛盾,因此这些因素不具有作为动因的条件和资格。而具有条件和资格的则是股票市场内部的矛盾。是矛盾推动了股票市场的运动发展,是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因。现在我们就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解析和揭示这个问题。
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结起来也只有两类:一类是内部因素,一类是外部因素。所谓内部因素即是股票市场内部的矛盾性。主要包括:资本投资与投机、股票价格与价值、市场供给与需求等矛盾。所谓外部因素即是内部因素之外的并对其有所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经济状况、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国家各种重要经济指标、战争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因素。
这两类因素影响着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但它们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内部因素是矛盾的作用关系及原理,因此它在市场中的作用是难以体察和发现的。而外部因素不同。外部因素的作用是显见的,即可触可摸,给人们的感官刺激也成深刻。特别是由于中国股市的投机性质和政策市特点,政策干预市场较为频繁,由此引发的市场波动也显突然和强烈。因此,从表面看,股票市场是因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市场多空的对抗,由此推动了它运动和发展。因而人们认为外部因素的作用是股票市场的动因。然而事实上,“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毛泽东的《矛盾论》)”。而股票市场即是如此。股票市场内部的矛盾性即资本投资与投机、股票价格与价值、市场供给与需求等矛盾关系的变化,是股票市场的动力源泉,推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
我们知道,在市场中,上市企业是资本投资的对象,是为资本提供股权的供给元素。投资资本是企业的“投资者”,是市场中的动能元素。在市场中资本分为资本投资与投机,这是两种资本取利的意向及方式。所谓资本投资即是以买入和持有股票为其基本特征。所谓资本投机即是以卖出股票为其基本特征。资本投资与投机这两种资本取利的意向及方式,是资本自身固有的特殊的属性及功能。二者对立统一。所以在市场中,不管人的主观意识及行为如何,都必须使用资本投资与投机这两种资本取利方式从事投资活动。因此,这就决定了市场中所有一切之争必然是资本取利之争,必然是资本取利的资本投资与投机的方式和方法之争。为之资本投资与投机在此构成了股票市场内部的资本矛盾及矛盾的两个方面。并依此成为股票市场中的根本矛盾。而股票市场内部的其它矛盾,如股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是资本矛盾的作用及结果,即为其所派生。如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它所代表和反映的是股票与资本之间的量比关系,因资本是动能元素,因此此矛盾也是资本矛盾的作用及结果,即为其所服务。这些就是股票市场内部矛盾的由来。由此可见市场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市场。
我们看:这里有上市企业(卖家),有投资资本(买家),有买卖交易的场所,这就是我们所见识的股票市场了,这个股票市场在资本投资与投机的矛盾作用下就由此运动和发展了。所以就其矛盾而言这里是不存在其它的。而除此之外的则是它的外部环境。固然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因此在股票市场的外部环境中就出现了如上对其有所影响的诸因素。其中国家经济对此影响为大。但是不管它们的影响为小为大,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则是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和发展,不是外部因素的运动和发展,所以外部因素虽然对市场有所影响但它们不能直接的对市场产生影响,它们是作为条件(外因)通过市场内部的矛盾(内因)而产生作用。在市场中我们所见到的由外部因素所引起的多空对抗就是如此。为此来看下例:
如:央行调高存贷款利率,股票市场应声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利空消息刺激的结果。那么利空消息是如何刺激的?是政策直接作用于市场的结果吗?如若是,那政策就是动力源,政策就是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直接推动者。但不是。而事实上在这种现象产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我们人所不见的内在环节,这就是市场内部矛盾依此条件的相互作用。具体说就是: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提高,使股票市场内部两对矛盾依此条件发生了变化:一是,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提高将使企业多付利息而减少利润收入;同时贷款成本的提高将影响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由此影响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因而此时股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就此发生了价格空间被封杀、价值方面被削弱的变化,由此促使股票价格追随价值而向下运动。二是,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提高将减少银行和社会上资金向股票市场的流入;同时又将促使和增大市场资金向银行的回流,从而降低了市场的需求能力。因而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就此发生了需求方面被削弱、供给方面被增强的变化,由供给方面占居上风。正因为股票市场内部这两对矛盾依此政策(条件)发生了利空方、弊多方的变化,所以市场做出了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反之也是如此。如央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应所发生的情形即是这种情形的反面。
问题是显然的。因为假如说股票市场内部没有这两对矛盾,那么银行存贷款利率即便是调高或降低,也不论它调到多高或降到多低,市场对此都不会有其实也无从有这种利多或利空的理由,因此市场也就不会有空方压倒多方或多方压倒空方的这种反应。而正因为市场内部确有着这两对矛盾,同时又有了促使这两对矛盾依此发生关系变化的条件(政策),因此市场才发生了这种多空对抗的必然反应。这里可见市场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形,它并不是由政策直接作用于市场多空的结果,而是因政策的出现由此引发了市场内部矛盾关系的变化,于此市场多空做出对抗反应。就此问题如不从矛盾而单纯从现象上说,由此认定市场多空对抗是纯粹的我们人的主观行为,即是投资者受到利好或利空政策的刺激而所做出的行为反应,这样就否定了矛盾及矛盾为之作用的这个根本内在环节,那么,如此市场多空对抗就失去了应有的理由和依据。然而没有理由和依据的市场多空对抗是不存在的。总之,没有矛盾就没有市场;没有矛盾关系的变化就没有市场多空的对抗。
又如: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股票市场应声做出多方压倒空方的反应。这是因为,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将降低市场股票交易成本,相应增大市场的需求能力,因此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就此发生了供给方面被消弱、需求方面被增强的变化,界时由需求方面占居上风,市场随将做出多方压倒空方的反应。反之也是如此,如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税应所发生的情形即是这种情形的反面。
再如,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紧缩银根治理通货膨胀的一项重要措施,界时股票市场通常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在这里:银行压缩放贷规模将直接影响银行自身的利润收入,从而影响银行自身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再有银行压缩放贷规模将使企业发展受限于银行的贷款支持,从而减缓企业的发展速度,影响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由此促使市场股票价格追随价值而向下回归,市场于此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同样反之也是如此,如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应所发生的情形即是这种情形的反面。
由此可见,任何政策对市场所产生的作用都需要通过市场内部的矛盾。没有矛盾作用的所谓利空和利好政策是不存在的,而在此离开矛盾的所谓多空对抗也是不存在的。这就是矛盾与条件、矛盾与反映的对立统一关系。以上这些是政策作为条件通过矛盾而起作用的基本过程。而除政策之外其它外部因素如重大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对市场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如此。不言而喻,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等这类恶劣环境的出现,必然影响和破坏国家经济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企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将由此从优转劣,于此市场做出空方强势于多方的对抗反应,推动市场向下运动发展。
有人认为,市场多空对抗是人的主观行为,所以关键在于投资者的心理影响,是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决定市场多空的对抗,从而决定市场的走势。其实,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并不是无端的和孤立的东西,它是有其根源和依据的,这就是市场内部的也是现实中的客观矛盾的关系变化。所谓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就是这种矛盾关系化的反映。因为如果说自然灾害和战争等因素不影响国家经济,从而也不影响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以及由此必然发生的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矛盾关系的变化,那么,投资者对此就没有理由和依据因此也就不会产生什么所谓心理影响。相反说,为什么计划生育、国民义务教育、兵役法等政策对投资者不会产生心理影响,原因就是因为市场没有依此作用的根据,即矛盾。显然在这里矛盾是第一性的,心理影响是第二性的。心理影响是矛盾作用的反映。所以说,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不是市场多空对抗的根据及成因。
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在别的什么领域中,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内部诸方面之间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其实在市场中这种矛盾着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没有资本投资,也就无所谓投机;没有股票价值,也就无所谓股票价格;没有股票供给,也就无所谓股票需求。所以所谓股票市场每日的、每周的、以至每月和每年的行情变化,其实就是市场内部矛盾关系的变化。就目前而言,市场指数从前期1664点涨至目前2622点,这种变化无疑就是市场股票价格脱离其价值的这个矛盾关系的变化。而股票价格脱离了价值并不断向上攀升,这就是资本投资向资本投机方面转化由资本投机方面占居主导地位的这个矛盾关系的变化。同时市场不断向上攀升,成交量不断放大,这就是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这个矛盾关系的变化。如此面对这些真真切切的变化,我们还能有理由去说这是什么别的变化吗?不能。股票市场充其量就是这些矛盾性的东西,没的别的,若是否定了矛盾,那么市场中就再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可以肯定的东西了。否定矛盾就是否定一切。
是否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总的说是宇宙观的问题,对市场而言就是股市观的问题。唯物辩证法的股市观是科学的股市观点。这是我们打开股票市场规律之门的哲学钥匙。反之如果我们孤立的、片面的、表面的看问题,不对此进行精确研究和科学考证,揭示其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变化,而是就现象论现象,以现象代替本质,把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因归于它的外部。这就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股市观。于此在市场中我们必因不见主导或错选主导,由此不见趋势或错判趋势而其门下碰壁。实际中凡其趋势的不见或趋势的错判,无不是由此而成其因。因此,要认识和掌握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及规律,我们的股市观的转变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
综上所述,在股票市场中,其内部因素即矛盾性本为原理,又非一成不变,其作用在市场中虽然难以体察和发现,但它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原动力,并为之主导。而外部因素,其作用在市场中虽然是显见的,即可触可摸,但它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外因,外力,乃为之补充。二者是内因与外因、根据与条件的作用关系。这就是股票市场内外两类部因素的作用关系及原理。即是这个问题的结论。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