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都是公款吃喝惹的祸

火烧 2009-05-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公款吃喝引发悲剧,公务员饮酒嫖娼导致一人死亡,凸显公款消费乱象。文章指出公款吃喝严重损害党风政风,呼吁禁止公款吃喝。

都是公款吃喝惹的祸  

恩施晚报讯,4月10日晚,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在外一起吃晚饭并饮酒后,进入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消费时,发现梦幻城员工邓玉娇正在休息室洗衣。黄德智便询问邓玉娇是否可为其提供特殊服务。邓玉娇回应,她是三楼KTV员工,不提供特殊服务。黄德智听后很是气愤,质问邓玉娇说这是服务场所,你不是“服务”的,在这里做什么?双方遂为此发生争执。争执中,邓玉娇欲起身离开休息室,此时邓贵大推门进入休息室。邓贵大插言道:“怕我们没有钱么?”随后,邓贵大将邓玉娇按在休息室的沙发上。邓玉娇欲起身,再次被按住。在邓玉娇第二次被按倒在沙发上时,她随手拿起一把刀猛刺,邓贵大当即倒地,后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黄德智见状大惊,欲上前去阻拦,不料也被刺伤。之后,邓玉娇打电话向警方自首。与一女服务员发生争执,该服务员用刀将对方中的两人刺伤,其中一人被刺伤喉部,经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法医对邓贵大进行了尸检,尸检中发现,邓贵大身中三刀,其中两刀致命,颈部动脉血管及胸部被刺。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官场酒文化更是十分盛行。迎来送往、检查评比、生日庆典、审批公文,等等都成了官员吃喝的由头。当然,还包括不少假吃喝之名行贪污之实的腐败分子。在不少官员心目中俨然形成了只有贪污受贿才是违法犯罪,只要没有装入腰包就不算腐败,装进肚子的东西可以理直气壮地报销的潜规则。有报道说,中国每年各级党政机关公款吃喝消耗掉三千亿就是佐证之一。正如有歌词所云:“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公款吃喝吃跨公务员身体,更是吃坏了党风政风,吃掉了民生投入。实事求是地讲,公款吃喝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不少地方的吃喝禁令只是一些改良措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公款吃喝赖以存在的基础,对公款吃喝的整治多停留在舆论曝光、道德说教的层面,对吃喝监督与处罚措施还比较疲软,“雷声大雨点小”的吃喝禁令对吃喝官员杀伤力不大。或者说有的地方“上梁不正下梁歪”,难以从根本上动摇吃喝歪风。   

这次野三关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公款吃饭饮酒后嫖娼惹出了大祸。因此,公务员禁止公款吃喝已势在必行。  

首先,根据《公务员法》第12条的规定,公务员的义务包括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很显然,如果公务人员在公务过程中(包括中午)饮酒,就可能因酒误事,可能因酒与前来办事的行政相对人发生冲突,可能因酒影响公务员本身及政府的形象。这样,公务员对其法定义务的履行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禁酒有利于预防腐败,促进政府廉政建设。虽然政府官员腐败与饮酒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喝酒与腐败却存在一定的条件关系。在实践中确有一些腐败是在酒桌上促成的。如果我们的政府官员自觉不与那些前来政府办事的有求于己者喝酒,特别是不在公务过程中(包括中午)喝酒,就可能避免那些可能因酒促成的腐败。  

再次,禁酒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根据,符合法治精神。除了禁止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有《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义务规定的根据外,其对违反禁令者的处分亦有《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根据。该《条例》第19条规定,公务员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或有其他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可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可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此外,《公务员法》第83条对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且经教育不改的公务员还有辞退的规定。  

我认为,国家出台一个硬性规定,禁止公款吃喝,规定公务招待全吃自助餐,既方便、节俭、又健康卫生。要刹住公款吃喝风,由国家统一出台禁止公款吃喝的规定,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再好的规定还要靠人来执行。如果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问责机制同步跟进,吃喝禁令仍可能成为不带高压电的虚拟高压线。要帮助公务员赶走喝酒应酬这个“健康天敌”,保证整治公款吃喝的实效,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力与执行者的决心。有几项制度是必须执行到位。一是把公款吃喝腐败与官员乌纱帽挂钩,严肃问责吃喝官员;二是约束财权,扎紧公共钱袋。三是严禁公务员对有求于自己的办事者与下属单位“吃拿卡要”。事实上,公务开支中本没有吃喝费这一项。比如,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对于招待理由不充分或者超出标准的吃喝款考虑一律由签字人埋单。而且从长远来看,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还可以把禁止公款吃喝从规定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嘴巴腐败,官员出于高昂的违法成本,他们在公款吃喝时也会有所顾忌。如此,既可以保护公务员的身体健康,也是重树政府公信形象的良好契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