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话“淡”定
网络上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形容词:“淡定”。在这次抢盐风潮的几天里,靠酱油和榨菜对付过来的淡定者终于也喊出了“咸话”:“TMD,‘腌’死他!”
据说,抢盐风潮平息后,物价部门的12358价格投诉举报电话又迎来了新一波的投诉潮——不少这两天抢了许多盐的人,在明白抢购无益后,纷纷拿回销售点要求退货,被拒后打电话到物价部门投诉,“有个人买了十多箱,商店坚决不给退”。 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食品的退货非常严格,因为担心投毒等,除非是质量问题,否则销售商一般是不敢接受退货的。假如不法者将精心包装的氯化钾拿来当碘盐“退”怎么办?但有的超市又怕因“侵害消费者权益”挨罚,凭售货小票接收了退货。
笔者还幸运,家里盐罐儿未现底儿,难以感受淡定者的“淡”;也反对家人参与抢盐,同样体会不到抢盐者的“咸”。那些动用搬家公司集装箱车抢盐的人家,可能真的咸得不行了,否则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投诉,毕竟人还是要脸皮的。
我深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因而才有几篇遭到了封杀的“闲话”。我终于找到一个“知音”——新华时评,那里有这么几句话,“加强信息公开,应对突发事件”,“回顾这次传播快、范围广的‘食盐慌’,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话题仍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食盐慌’相关传言的短时间大范围蔓延,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对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明显,但从传言传播并演变为恐慌性行动,足见政府部门的行动还需有更大提高。”本博拿来与自己的文章比较:“一个国家、政府对于社会问题的‘应急机制’是国家乃至民族生存和强盛所必具的功能。面对不可预测的但时时都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能够及时作出准确有效而又不过激的反应,才是一个政府成熟的表现。我想,中国的应急机制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哈!本博找到了不咸不淡、适合自己口味的官方“盐”论!
红军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先是粮食、弹药和药品,并不成功,因为这些东西还可以生产。反动派终于明白盐是最有效的封锁手段,这一下害苦了根据地的人民,也让那一代领导人更清醒地认识到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性,这才有建国后的“投机倒把罪”。投机者非常憎恨这个紧箍咒,妄图一夜暴富的人这些年一直耿耿于怀。
我们倡导“以人为本”,自然不能抑制投机者的致富要求,使得一部分人有所依仗,不惜用别人的“生存权”满足自己的“人权”。这次的抢盐风潮的深层次根源还是投机者在作祟。
不是“闲话”,也不是“淡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还是倡导“以民为本”更好。
附言:
本博3月16日一早得知绍兴3.15.开始出现抢盐风潮,出于多年的直觉和对“应急”的敏感性,第一个于当天上午写了呼吁制止抢盐风潮的文章。并意图将此文发布于人民网,以期引起政府和大众的重视。然而,我对人民网的“应急机制”很失望。文章七易其稿,发往不同版面,全都是从退稿到删除。我很纳闷,在如此严重影响稳定的问题上,上面为何要实行新闻控制?怀着试一试的心理,我将文章发往新华网,意外发现不仅能够批准,还受推荐。据此,我推知问题是人民网有言论控制,出于感慨,我写了《本博的郁闷》,三次均被删除。
意想不到的是,3月17日中央政府公开信息后,傍晚,我的所有文章,包括我对新华网文章的转载和我的“郁闷”,竟然“一股脑”出现在我的页面上,我甚至惊讶被删除的文章为何也还“健在”?
有感于我们的应急机制,才有这些“闲话”。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