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要的国际会议,看蒋介石国际地位!
从主要的国际会议,看蒋介石国际地位!
一个《开罗会议》的影视剧宣传海报,引起了国内外议论纷纷,很多人严厉批评是历史虚无主义,毛泽东并没有出席开罗会议,宣传海报故意抹杀了蒋介石的国际地位等等,但是人们且慢急于表态,影视剧里面并没有回避,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的历史事实,那些严厉批评影视剧历史虚无主义的人,完全是没有深入调查就大发议论了。
至于蒋介石的国际地位到底如何,人们不妨看一看二次大战之中,几次主要的国际会议实际情况,就可以正确判断蒋介石的国际地位了。
开罗会议是美国人、英国人和中国人参与的,主要目的是给蒋介石输血打气坚定信心,许诺胜利以后可以收回被日本人侵蚀的国土。以便于让蒋介石不要动摇继续坚持抗战,
后面的几次国际会议,基本上是三大国对于胜利以后,势力范围的利益瓜分坐地分赃了,蒋介石被排除在外没有什么关系了,甚至于中国人胜利以后,不但没有利益瓜分,还被别人瓜分利益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反常现象呢?就是因为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加剧内耗,和拙劣的指挥能力,让广大的中下层国民党官兵,虽然是流血牺牲损失巨大,也无法抵抗日本人的步步紧逼而丢城失地,甚至于在日本人投降前夕前几个月的豫湘桂战役之中,美式装备的中央军仍然是溃不成军丢城失地。共产党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就开始了,国民党是七七事变以后,才开始全面抵抗的,八年抗战之中,蒋介石一退再退苟延残喘,从来没有积极主动的发起进攻,而且暗地里和日本人讨价还价换取和平,美国人的情报系统当然会向美国总统及时反映的。所以蒋介石一系列的所作所为,让美国人和英国人很不放心,开罗会议的输血打气就很有必要了。
由于蒋介石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全面承担彻底消灭日本人的责任,还必须有三大国鼎力相助,三大国各有所需的势力范围,决定了美国人和英国人让近在咫尺的苏联人,方便快捷有利于迅速出动,前提条件当然是有利可图弥补损失的。
所以后面几次的国际会议利益瓜分,就把蒋介石排除在外没有关系了,中国人作为二次大战胜利者之一,不但没有参与国际上的利益瓜分,反而被三大国瓜分利益了,由此可见蒋介石在三大国眼里面的国际地位到底如何了。
下面是几次国际会议的历史资料。
二次大战之中几次主要的国际会议
开罗会议
《开罗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1943年11月27日,由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发表,并在1943年12月1日以新闻公报形式发表的对日作战宣言。
内容
1、美、英、中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2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
3本“占据”的中国所有领土,包括在清朝时割让的台湾、澎湖,以及中国东北,归还于中华民国
4适当时机让朝鲜半岛独立自主;
该宣言经美、中、英三盟国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及1945年9月2日盟国与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所签署的《日本降书》确认,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共识,也是未来处理战后亚洲新秩序的一份重要文件。
另外,在开罗会议中讨论过缅北三国联合对日作战,但并未列入宣言里面
德黑兰会议
德黑兰会议(Tehran Conferenc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同盟国方面的一次会议,于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时间自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苏联斯大林、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皆出席。
内容
1.成立联合国代替国际联盟。
2.苏联可得波兰东部一些土地作报酬。
3.通过了在1944年5月1日以前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即诺曼地登陆
4.苏联承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但要求以获得整个库页岛为回报。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又称为“克里米亚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的政府首脑——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会议的重点如下:
协定最重要的一条是纳粹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样保证盟国的团结,盟国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和纳粹有任何谈判空间。战后德国将被分割成四个占领区,在德国统一之前,柏林同样也将由四国占领。
斯大林同意让法国成为在德国和奥地利拥有占领区的第四个国家,同意法国有资格进入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
德国将进行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德国的战争赔款并非强迫劳动的形式。(参阅艾森豪与德国战俘)
建立一个赔偿理事会。
波兰政府问题。盟国同意重组当时的波兰政府, 加入其他组织例如波兰临时政府 进行民主选举, 但排除了1939年建立的波兰流亡政府。
波兰东部边界将按照寇松线,波兰将在西部从德国得到领土补偿,而精确的边界将在晚些时候决定。
苏联和南斯拉夫公民将被送回自己的国家,不管他们愿不愿意。
罗斯福得到斯大林的承诺,苏联将加入联合国,而且同意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均将享有否决权。
斯大林同意在击败德国以后90天内加入对日本帝国的作战。苏联战胜日本后,将得到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以及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作为报酬。
建立一个决定分裂德国的委员会. 委员会将决定德国是否要分成几个国家,如果进行分割,几个新的德意志国家之间的边界和相互关系又将如何确定。
成立的新国际组织(联合国),会取代已经失败了的国际联盟.
会议协议包括:
所有被解放的欧洲国家内应该举行民主选举。
4月在旧金山进行就联合国成立的会议。联合国的组织方式基本被确定,联合国安理会的主意被采纳。美国和英国同意当时属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独立的联合国成员。
德国被分裂,德军被解散,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美英苏认为这是“今后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条件”。
德国应该为“她对同盟国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负战争赔款。战争赔款可以以德国国家资源(机器、船只、企业所有等)、一段时间内应该支付的偿款或劳动力的方式赔偿。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偿款总额为约220亿美元。英国认为在当时偿款总额还无法估计。
战争罪问题被暂时搁置。
在波兰,一个“广泛的民主临时政府”应该“尽快进行自由的和不受他国控制的、全民的和秘密的选举”。
在南斯拉夫,一个保皇党和共产党的联合政府应该被建立。
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
关于意大利—南斯拉夫、意大利—奥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伊朗以及土耳其管理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海峡使用的问题被暂时搁置。
所有被俘的苏联公民被遣返苏联,不论他们愿不愿意。
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之内,苏俄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左:(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
3.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4.上述有关外蒙古及东北的港湾与铁路等协议,须征求蒋中正之同意,罗斯福总统依斯大林之通知,采取取得其同意之措施。
就未来德国的处理问题雅尔塔协议相当含糊,用词也为后来的诠释造就许多想像的空间,有些人亦认为这次的会议为战后冷战之滥觞。
后果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欧洲战事结束以前以及罗斯福总统去世以前最后一次重要会议. 对于中国而言,雅尔塔会议迫使中国政府被迫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允诺外蒙古在战后进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前途,由于俄国蓄意对选举进行干涉,投票结果竟为史无前例的100%赞成独立。1946年1月,国民政府通知库伦方面,同意其独立。
东欧大部分地区的纳粹军队,已经被红军消灭了,所以斯大林有条件和美英谈判,结果苏联在东欧得到一个梦寐以求的缓冲区。过程中, 一些小国的利益因为要保持盟军内部的稳定而被牺牲了, 代表一些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 和爱沙尼亚 将继续被苏联统治。
波茨坦会议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德国波茨坦(Potsdam,靠近柏林)举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的同盟国一方在此聚首,讨论决定如何管理八周前(5月8日)无条件投降的德国。会议目标还包括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平条约的签订和应对战争的后果。
内容
恢复德国1937年后在欧洲并吞的领土,将奥地利、捷克从德国分离。
声明盟国占领德国的目的:非军事化、非纳粹化、民主化和解散卡特尔企业联合(英文中都是de开头)。
《波茨坦协定》(又称波茨坦条约),将德国和奥地利分为四个占领区(在早先的雅尔塔会议就已确定),并类似地将柏林和维也纳也分为四个占领区。
同意以战犯起诉纳粹党人。
波兰1945年前后的疆界对比,黄色区域为从德国获得的领土,粉色区域为割让给苏联的领土。确立奥德河-尼斯河线作为波兰政府管理区域的边界。
将居住在德国境外的德国人驱逐回国。
战争赔款协议。盟国估计损失为2000亿美元。在西方的坚持下,德国只需要以资产、工业产品和劳动力的方式支付200亿美元。然而,冷战使偿还计划没有完全执行。
在斯大林的建议下,波兰不列入德国赔偿分配方案,而由苏联所获赔偿的1yi5%转交给波兰(未执行)。
7月26日,美中英三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又称波茨坦声明),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后于8月8日加入,并随即撕毁《苏日中立条约》,对日宣战。)
其它问题将留给尽快召开的最终和平会议解决。
尽管西方要求在最终和平会议上才确认德波边界奥德河-尼斯河线,波茨坦会议上确定的强制德国人口迁移却使得德波边界在事实上得到确定并且不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