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统一论》(5)
第四条 在道大统一论
——实在宇宙本体论问题的解决。
——人类认知“宇宙本体论格式塔”问题的解决
本条的全称形式应该是:在论,道论,在与道辩证统一论,全面大统一论的,元现实宇宙观、元现实宇宙的认知观与元现实宇宙的逻辑方法论法则。
引子:“实在”与“道”,“物质”与“精神”,“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这些东西,谁是谁非,已经被哲学家逻辑混乱地争论了几千年,今天笔者将要试图带您逼近它的逻辑极限,并最终跳出那万分辛苦的思维涅磐坑。
正文:
一、得出现实总宇宙的本体论。
离开了真实存在可知与非真实存在不可知大统一的元宇宙观、元认知观与元逻辑方法论法则,我选择和私认了真实存在可知论,它使我的哲学通向了我们现实可以言语、现实可以思考、现实可以研究,现实可以实践的,真实存在可知的现实宇宙。
按照哲学史几千年以来一贯的做法,哲学家接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我们的这个真实存在可知的总宇宙,形成一个概括性的本体论哲学总观点。
㈠、为什么要形成这样的一种本体论哲学总观点呢?
1、现实总宇宙之中的万事万像是纷繁复杂的,人类不易于把握,只有用简洁的人类语言把它超级概括一下,才易于我们人类从总体上把握它。
2、正是因为人类长期不懈的追求,结果,“用简洁的人类语言把总宇宙概括一下”这种东西,现在显然也还成了我们人类哲学精神家园里面的,一个基本建设项目,即本体论的项目。我们哲学人每每在这个命题问题的地方,不免都要“概括一下”。
3、最重要的是,这种关于现实总宇宙的一种简洁概括,是哲学关于现实总宇宙的第一判断,它一般都会成为任何一种哲学体系,之后,能够解决现实总宇宙之中一切现实问题,最大的理论基石之必需,即老哲学所谓的本体论。
㈡、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今天,哲学家在现实总宇宙的一些具体方面认知,显然只能依靠相关科学领域顶级专家们的成果,才能自己有所作为了。
是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霍金等无数伟大的思想与科学家深深影响了笔者。
近世以来,以霍金为主要代表的一些物理学朋友们,倾向于认为显在世界是从虚无世界开始,通过量子跃迁,再经过巨复杂和长时间的演变,最后才形成了今天我们人类所身处的这个花花世界的。据说这个世界还可以反过来再演化成虚无世界。【12】
无论是猜想还是假说,他们这些思想成果,看起来,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能说服人,最能与逍遥子内心世界发生共振,最具大统一宇宙认知精神的,宏观宇宙物理学思想。
笔者接受这些思想。
㈢、笔者冒昧地将这些思想概述为一种“‘物质~能量~虚无’与‘道’大统一”的简约认知图式。这个图式是笔者粗浅构建的一个简约哲学(科学)认知图式,笔者自己将以这种哲学图式来解读和概括现实总宇宙。
物质、能量和虚无,三个世界构成现实总宇宙世界。
物质、能量和虚无,可以粗略地认为是三种相对的“在态”。物质是指有形可见,有亿万种具体存在形态的显在世界万物,它们构成了我们人能够直接感知到的这个显在世界。虚无则是另一种“在态”,这种“在态”可以认为是显在万物世界对立统一面的虚无世界,这个世界我们人无法直接感知得到。能量则是它们之间的中间转换介质态的世界。道则是物质、能量和虚无三个世界之间,及三个世界自己内部“万事万物”相互之间,“存在”与“运动变化”中的,无形的,普遍联系和游戏规则。
二、追寻出现实总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本质。
㈠、为三个世界,各寻找一个共通与一般的“本质”。
按照哲学史几千年以来一贯的做法,人们还喜欢为显在世界万事万物,寻找到共通与一般的“本质”。
为万事万物寻找到共通与一般的“本质”,这种想法本身在今天看来仍然并不虚妄:哲学给这个万事万物寻找一个共通与一般本介质,其实也只是选一个,方便于人,一统性地认知与把握万事万物,及其万象的,相对绝对参照标而已,这个东西本身,并没有什么客观规定性。
1、物质、能量和虚无这三个世界,特别是物质与能量世界当中的万事万物,显然都是纷纷扬扬形态各异的,人类不易于把握,如果我们能够为这三个世界,特别是物质与能量世界当中的万事万物,各自找到一个共通与一般的“本质”,我们人类对这两个纷纷扬扬形态各异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把握起来就比较容易。
2、作为一种理想,一种求索的精神,它事实上也一直支持着科学家当中的很多人,对有形的物质世界,直至今天的量子世界,所进行的各种研究。自古希腊以来,正是在这一“本质”求索精神的促动之下,我们人类发现了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及更多的微观粒子,人类的科学事业也随之得到了巨大的进步。所以,这种精神我们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3、正是因为人类长期不懈的追求,结果,这种东西,现在,显然也还成了我们人类哲学精神家园里面的,一个基本建设项目。我们哲学人,每每在这个命题问题的地方,都不免要“本质一下”。
4、最重要的是,这种关于万事万物的,共通与一般的,本质判断和判定,一般都能够帮助任何一种哲学体系,之后,能够从本质这样的层次,概括性地探讨与解决,相关世界当中的一切问题。
说到底,这些都还是“折”!
5、我们在各种各样的万事万物存在层次上都可以概括归结出事物的本质。
譬如“人”,就是我们人类社会当中,男人、女人、老人、小孩、……的共通本质指称;“动物”,就是猪、马、牛、羊、人、……的共通本质指称;“精神”,就是快乐、烦恼、痛苦、郁闷、……的共通本质指称;……
笔者就用“物质”作为我们人类可以直接感知到的这个,活生生的有形世界,当中万事万物共通与一般的本质;就用能量作为能量子世界当中事物共通与一般的本质;就用虚无作为虚无世界“当中”“事物”共通与一般的本质。
㈡、为三个世界,寻找一个共通与一般的“本质”。
笔者把物质、能量子和虚无这三个世界中,纷纷扬扬形态各异的万事万物统归为“在”。
笔者就用“在”作为,物质、能量子和虚无这三个世界中,纷纷扬扬形态各异的万事万物,共通与一般的本质指称。
笔者就用“道”作为,物质、能量子和虚无这三个世界中,一切“事物”之间关系共通与一般的指称。
㈢、为现实总宇宙建立一个简约的认知图式。
笔者把“物质~能量~虚无”概括为“在”,让这个“在”与“道”形成一个“‘在与道’大统一”的,关于现实总宇宙的简约认知图式,关于现实总宇宙的本体论。
哲学的本体论应该并不只是一个的,哲学关于宇宙万象,在其现实的每一存在层上,都应该是有本体论的。
能量是物之本,物是像之本。
1、能本主义。
哲学,如果说万物时,我们可以说“能量子”的“能”是万物之本。
人不要被我们这个大宇宙中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蒙住了自己的慧眼。是的,我们这个大宇宙中万事万物,来来往往,变来化去,就一个字:“能”,世间的一切变,都不过是能之变,要么是能量的吸收重组,要么是能量的瓦解放出,无它。
能量子是虚无世界与显在世界之间相互跃迁的介质。能量子是显在世界生产和制造显在万事万物的源泉。显在世界万事万物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转化的介质也是能量子。万物深度灭归以后还是归为能量子。能量子是宇宙造物之本,又是万物变易之本,还是万物终结灭归的归宿。
2、物本主义。
哲学,如果说万像时,我们可以说“物质”的“物”,是我们这个现实凡尘世界中万像的根本和本体。
人不要被我们这个大宇宙中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现象,蒙住了自己的慧眼。是的,我们这个大宇宙中万事万物,来来往往,变来化去,就一个字:“物”,世间的一切变,都不过是物之变,要么是物质元素的吸收重组,要么是物质元素的瓦解放出,无它。
3、对于这个花花的现实世界,我们再给出一个“能本主义”与“物本主义”大统一的世界观。
“能本主义”与“物本主义”大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出,我们人类所身处的这个花花大世界,无论过去产生和存在过多少事物,无论现在有多少种事物,无论将来还会产生多少事物,万事万物呈现在我们人类面前的表像无论有多么复杂,当中有一条必然是确定的和共通的,那就是,物质与能量,始终是这个花花世界当中万事万物及其万像,共通和一般的内在基础、本源、生成决定因和运动变易的条件。
你在凡尘中看到的“伟大而壮观的城市化运动”,我站在山颠上看到的不过是,人这种物体在“特定城市地带”活跃物质与能量流支持的基础上,在全球各地域,从原来的分散居住地,向活跃物质与能量流支持中心地带的聚合运动。而,一旦当中活跃物质与能量流支持基础出现了问题,瓦解与背离运动便又开始了。
你在凡尘中看到的“伟大而壮观的人口迁徙运动”,我站在山颠上看到的不过是,人这种物体在“特定生存地带”活跃物质与能量流支持的基础上,在全球各地域向活跃物质与能量流中心地带的聚合运动,一旦当中活跃物质与能量流支持基础减弱了、消失了、或临近地区又出现了更强大的活跃物质与能量流中心地带,新的大迁徙必将重新展开。
你在凡尘中看到的“伟大而壮观的革命运动”、“政变”、“大选”、“战争”、“谈判”,我站在山颠上看到的不过是,人与人这种物体之间各种关系不断的新重组运动。
你在凡尘中看到的“伟大而壮观的千万种生产”、“运输”、“贸易”、“消费”、“旅游”,我站在山颠上看到的不过是,人类存在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不断的新重组运动。
你在凡尘中看到的“大国崛起”,我站在山颠上看到的不过是,地球大存在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向物质与能量流活跃、勃发、……的“国家大存在地带”汇聚,形成新的物质与能量流动国家中心。“国家大存在物”由原来的边缘地带,向地球物质与能量存在的中心位置移动。
你在凡尘中看到的“大国衰落”,我站在山颠上看到的不过是,地球大存在系统的个别人类存在小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表现呆滞,并且开始呈系统正流出状态,系统开始从地球物质与能量流活跃、勃发、……的中心“国家大存在地带”,向物质与能量存在,及运动的,边缘位置滑落。
……
是的,总宇宙,从量子跃迁开始,到宏大的宇宙振荡膨胀与振荡收缩,当中任何一个现象,任何一点变化,无一不是能量与物质的振荡重组与振荡瓦解。从夸克、电子、中子、质子、原子、原子团、分子、分子团、到具体的某一个无机大物体,到有机物,到最原始的某种生物,到鱼类,到陆生动植物,到猿,到人,到氏族、部落、诸侯国、地区大国、联合国,这当中的全部所谓进化与退化,全部所谓的繁荣与衰落,全部所谓的荣耀与耻辱,全部所谓的悲欢离合,当中都不过只是两个词:“物质”与“能量”。“物质”与“能量”的吸进重组与瓦解放出,才是宇宙万象的背后本质。
如果现实世界当中的人们一定要求本体论,那么“能本主义”与“物本主义”大统一论就是笔者关于现实凡尘世界万像的本体论。
值得说明一下的是,“能本主义”与“物本主义”大统一论,只是符合我们人类现实凡尘生活的一个大绝对论而已。它们也许只是哲学关于我们这个现实凡尘世界,一元多元大统一的,众多可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系统中的一个而已。
三、现在我们来推演“在”与“道”的关系。
“在”与“道”的关系,在终极的意义上,必然也是遵守线性逻辑、新辩证逻辑、大统一逻辑的。
㈠、线性逻辑的“在观”与“道观”。
凡是把“在”与“道”割裂开来,持任何形式单独“在观”,或任何形式单独“道观”的,都是线性逻辑的思想观点。
老子是“道论”持有者,黑格尔是“绝对精神论”的持有者,尼采是权力意志主义者,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海德格尔是“在论”持有者,……
他们的具体思想请读者自己去搜索阅读。
很显然,在“在”与“道”的哲学问题层次上,他们最后都是线性一元论的。
新辩证法与大统一论认为他们是肤浅的。
㈡、新辩证法的“‘在与道’观”。
新辩证法认为:“在”与“道”必然是同生共在辩证同一的。
新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单独存在的,非在的道,但是,如果没有道,就也无所谓在。所以,有“在”才有“道”,无“在”即无“道”,同时,有“道”才有所谓“在”,无“道”便也无所谓“在”。无“在”必无“道”,无“道”也必无“在”,宇宙万事万物当中必然都是有某种“道”的,同时,有某种“道”的地方,必然也就有某种“在”存在。“在”必然是有某种“道”的“在”,无“无道”和“非道”的“在”;“道”必然是某“在”之“道”,无“无在”和“非在”的“道”。
“道”是“在”与“在”交互作用当中的种种法则表现,“道”本身并不单独存在。存在是“在”的专利权。
三比二大;地球吸引月球,月球就跑不了;有个更大吸引力的外星球来吸引月球了,月球就跑球;……,这就是“道”。
人们是不可以离开“在”谈“道”,也不可以离开“道”谈“在”的。两者只要有一刻的离开,就会导致一刻时间的荒谬,两者只要有一空的离开,就会导致一空的荒谬。
过去的一部分老认知人,是把“在”与“道”割裂了,妄想了“在生道或道生在”,妄想了“在在前道在后,或道在前在在后”。
只有在现实的某一绝对论系统之中,在生活与模糊的语言意义上,相对论地,线性地去说,“在”生“道”或“道”生“在” ,或者说“在”在先,“道”在后,或“道”在先,“在”在后,才是可以的。
新辩证法认为,由于线性逻辑思维占统治地位,很多老哲学人把很多原本是辩证统一与辩证同一的东西都割裂了。“在”与“道”就是众多被割裂的范畴当中,相当根本性的一对。老哲学书中那些诸如“道生万物”,“绝对精神”,“意识决定存在”,“权力意志”,“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都不过是些线性逻辑思维方法的绝对论产物。“绝对精神”的黑格尔与“道生万物”的老子,他们与康德类似,应该都只是属于那种,在“辩证法的颠峰又陷入了线性逻辑思维困境的人”。
㈢、多元论的在道观。
宇宙万物时、空、质、数、性的复杂存在参数分化,是人类多元认知的源泉。
我们人类既可以在此一时持这样的一种在道观,又可以在彼一时持那样的一种在道观;既可以在此一空持这样的一种在道观,又可以在彼一空持那样的一种在道观;既可以在此一物质存在下持这样的一种在道观,又可以在彼一物质存在下持那样的一种在道观;……
多元逻辑支持人类形成多元论的在道观。
㈣、大统一论的“在道观”。
各种线性一元论的“在观”与“道观”,只有在各种线性一元绝对参照系当中,才能是正确的。
新辩证法辩证统一的“在与道观”,只有在各种辩证境之中才能是正确的。
只有综合了线性逻辑的“在观”与“道观”,综合了新辩证法逻辑“在与道辩证统一观”,多元逻辑的在道观,而成的,大统一逻辑的,“在道观”系统答案,才能是最全面的“在道观”。
四、从“在”与“道”扩展出“物质”与“精神”,“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并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物质与精神”,“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这三对辩证范畴应该说是极其重要的三对哲学范畴。人类古往今来的哲学思考,其实很多,本质上都是属于这三对范畴的范围,都是围绕着这三对范畴进行的。
下面笔者来初浅地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㈠、“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
“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在终极的意义上,必然也是遵守线性逻辑、新辩证逻辑、大统一逻辑的。
1、线性逻辑的“物质观”与“精神观”。
凡是把“物质”与“精神”割裂开来,持任何形式单独“物质观”,或任何形式单独“精神观”的,都是线性逻辑的思想观点。
黑格尔是“绝对精神论”的持有者,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
他们的具体思想请读者自己去搜索阅读。
很显然,在“物质”与“精神”的哲学问题层次上,他们最后都是线性一元论的。
新辩证法与大统一论认为他们是肤浅的。
2、新辩证法逻辑的“物质与精神观”。
新辩证法认为:“物质”与“精神”必然是同生共在辩证同一的。
新辩证法逻辑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单独存在的,非物质的精神,但是,如果没有精神(目前主要是指我们人类的精神)对宇宙万事万物的感知、认知与实践,就也无所谓物质。所以,有“物质”才有“精神”,无“物质”即无“精神”,同时,有“精神”才有所谓“物质”,无“精神”便也无所谓“物质”。无“物质”必无“精神”,无“精神”也必无所谓“物质”,从泛“精神”的意义上去讲,宇宙万事万物必然都是有某种“精神”的,同时,有某种“精神”的地方,必然也就有某种“物质”存在。“物质”必然是有某种“精神”的“物质”,无“无精神”和“非精神”的“物质”;“精神”必然是某“物质”之“精神”,无“无物质”和“非物质”的“精神”。
我们人,是一种由千万种与千万个小物质部分,构成起来的物质存在小宇宙系统。人的精神,其实就是我们人,这种物质小宇宙新系统,内在的,系统物质运动,所表现出来的“道”和当中所蕴涵的“道”。
低级存在物各种各样的“精神”,是人类高级精神的源来。过去的一部分老认知人,只是把我们人类这种物质的道,认可为宇宙中唯一的精神,枉顾了低级宇宙万物的道,是人类高级精神的源泉与由来。
过去的一部分老认知人,是把“物质”与“精神”割裂了,妄想了“物质生精神或精神生物质”,妄想了“物质在前精神在后,或精神在前物质在后”。特别是诸如“人先画一张图,然后依图造物、实践、……”,“发明创造”,“榜样的力量”,……这类的表象,助长了人们对精神决定物质的妄想。人们枉顾了这一切精神本身的物质(人)源来。人们把人类,与他存在的,某一时空段当中的物像,割裂了开来,人们仅仅使用了线性的形式逻辑思维,提取了“人先画一张图,然后依图造物、实践、……”,“发明创造”,“榜样的力量”,……这些孤立的人类存在表像,然后得出物质决定精神,或精神决定物质的错误(片面)结论。
物质与精神其实是辩证统一,辩证同一的,精神是物质当中的功能性表现,这种功能性表现与物质是一刻不可分离的。
(多元逻辑的物质与精神观略)
3、大统一论逻辑的“物质精神观”。
各种线性一元论的“物质观”与“精神观”,只有在各种线性一元绝对参照系当中,才能是正确的。
新辩证法辩证统一的“物质与精神观”,只有在各种辩证境之中才能是正确的。
只有综合了线性逻辑的“物质观”与“精神观”,综合了新辩证法逻辑“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的观点”,多元逻辑的物质与精神观,而成的,大统一逻辑的,“物质精神观”系统答案,才能是最全面的“物质精神观”。
㈡、“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在终极的意义上,必然也是遵守线性逻辑、新辩证逻辑、大统一逻辑的。
1、线性逻辑的“物质观”与“意识观”。
凡是把“物质”与“意识”割裂开来,持任何形式单独“物质观”,或任何形式单独“意识观”的,都是线性逻辑的思想观点。
尼采是权力意志主义者,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
他们的具体思想请读者自己去搜索阅读。
很显然,在“物质”与“意识”的哲学问题层次上,他们最后都是线性一元论的。
新辩证法与大统一论认为他们是肤浅的。
2、新辩证法逻辑的“物质与意识观”。
新辩证法认为:“物质”与“意识”必然是同生共在辩证同一的。
新辩证法逻辑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单独存在的,非物质的意识,如果没有意识(目前主要是指我们人类的意识)对宇宙万事万物的意识、认识与实践,也就无所谓物质。所以,有“物质”才有“意识”,无“物质”即无“意识”,同时,有“意识”才有所谓“物质”,无“意识”便也无所谓“物质”。无“物质”必无“意识”,无“意识”也必无所谓“物质”,从泛“意识”的意义上去讲,宇宙万事万物必然都是有某种“意识”的,同时,有某种“意识”的地方,必然也就有某种“物质”存在。“物质”必然是有某种“意识”的“物质”,无“无意识”和“非意识”的“物质”;“意识”必然是某“物质”之“意识”,无“无物质”和“非物质”的“意识”。
我们人是一种由千万种与千万个小物质部分构成起来的物质存在小宇宙系统。人的意识其实就是我们人,这种“物质意识”(如果考虑到意识的元素,我们人不应该仅仅只被认为是物质的,而应该是“物质意识”的大统一体;不应该仅仅被认为只是一种“物质存在”,而应该是“物质意识大统一的存在”。)小宇宙新系统存在物,内在的,系统物质运动,所表现出来的“道”和当中所蕴涵的“道”。
过去的一部分老认知人,只是把我们人类这种物质的意识,认可为宇宙中唯一的意识,枉顾了低级宇宙万物的意识,是人类高级意识的源泉与由来。
过去的一部分老认知人只是把“物质”与“意识”割裂了,妄想了“物质生意识或意识生物质”,妄想了“物质在前意识在后,或意识在前物质在后”。特别是诸如“意识”,“意志”,“思维”,“想象”,“情感”,“意念”,“梦”,“气功”,“灵魂”,“鬼神”,……这类,为迄今为止我们人类尚没能彻底实证与证伪,尚没能深刻认识与了解,模糊状态的表象,助长了人们对意识决定物质的妄想。人们枉顾了这一切意识本身的物质(人)源来。人们把人类,与他存在的,某一时空段当中的某一物像,割裂了开来,人们仅仅使用了线性的形式逻辑思维(甚至是更肤浅的逻辑),提取了这些孤立的人类存在表像,然后得出物质决定意识,或意识决定物质的错误(片面)结论。
物质与意识其实是辩证统一,辩证同一的,意识是物质当中的功能性表现,这种功能表现与物质是一刻不可分离的。
上帝与鬼神,要么是存在物,要么是能量子,要么是虚无,要么是它们的现象,要么是虚构,此外必无其它。
(多元逻辑的物质意识观略)
3、大统一论逻辑的“物质意识观”。
各种线性一元论的“物质观”与“意识观”,只有在各种线性一元绝对参照系当中,才能是正确的。
新辩证法辩证统一的“物质与意识观”,只有在各种辩证境之中才能是正确的。
只有综合了线性逻辑的“物质观”与“意识观”,综合了新辩证法逻辑“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的观点”,多元逻辑的物质意识观,而成的,大统一逻辑的,“物质意识观”系统答案,才能是最全面的“物质意识观”。
㈢、“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
“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在前面第二大条已专门讨论过,所以,此地略。
-----------------------------------------------------------
附:把第二大条与第三大条总结一下 。
第二大条与第三大条其实都是在说宇宙世界认识与本体的那些事。
当中笔者思维流浪的历程是这样的:
一、一流的哲人在初始面对世界时,就象“盘古”面对混沌的世界一样。
我们人面对世界,最初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没有任何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无法。
是的,万法归宗就是无法,无法乃万法之母,万法乃无法之子。
在初始面对世界时,我们人类的认知本身,刚刚开始,这时,一切都是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这时,大概也正如我们中华民族,盘古开天地的那个古老传说,当中所说的,是盘古开天地之始,所谓天地不分,物我莫辨,混沌未开,逻辑未生,天人合一,是也。此时就是一的时候,也就是混沌大一统论的时候。是的,在初始面对世界时,人与天地都一遍苍茫,主体的人没有任何逻辑方法,只有本能。这个时候,人只能凭借自己最简单的本能(后来我们才会明白这个本能其实就属于费力最小的线性逻辑。),混沌一统地看世界。
人混沌一统地看世界,及看世界当中万事万物,得出来的就是混沌一统论、一点论、一分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但是混沌大一统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看世界的里面,还要看里面的万事万物,还要看万事万物的里面。只有能够看到无数的及无穷层次的这些“里面”,我们也才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
不过,如果想要看里面,我们就需要用工具把世界剖开才行。
于是原子论的方法便产生了,原子论这样一把“盘古”开天地的大斧便闪亮登场了!
“盘古先生”原子论的大斧一斧劈下去,就是二分法、两点论。
好,原本无所谓好坏、善恶、美丑、快慢、运动与静止、上下、东南西北、……的一元论世界就被辩证二分了。
由这种二分,笔者获得了新辩证法的世界观,总结出了新辩证法的逻辑方法论法则。
再一斧就是三分与多分了,三元论与更多元论的世界观与逻辑方法论法则就出来了。
现在,笔者把古往今来的全部这些世界观与逻辑方法论法则,大统一起来(还原论),得到了大统一论的世界观、认知观与逻辑方法论法则。
……
在这当中,相对绝对大统一论的世界观与逻辑方法论法则(想了解何为相对绝对大统一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请参见后面的第四大条。)使我自己明白一个理:无论一分也好,二分也好,三分也好,最后还原到超级大统一也好,它们都不过是我们哲人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而已,也就是那句老话,无论有多少世界观,哲学家都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已。
也就是说,哲学家认识世界,从混沌一统论出发之后,随便你怎么分,随便你几元论,都是可以的,只要你分了以后再做到说理正确,全面,有真知灼见,能够自圆其说,你就能算得上一家哲学流派了!
二、在“盘古”主客二分混沌天地之后,我们的第一个哲学问题是:“世界到底是真实存在可知的还是非真实存在不可知的”呢?
于是我们便开始求证与注册这个问题。
笔者用线性逻辑、新辩证逻辑、多元逻辑、大统一逻辑群答案地求证与注册了这个问题。
三、然后我人类根据我们自己日常生活的现实需要,从当中选择并公认一个“真实存在可知”的答案,把哲学的思辩引向了现实世界。
我再分出物质、能量子和虚无,勾画出“‘物质~能量~虚无’与‘道’大统一论”的,现实世界观与方法论图式。
我再把“物质~能量~虚无”归结为“在”,与“道”合在一起,得出“在与道”大统一论的现实世界观与逻辑方法论法则。
最后我还出了“能本主义”与“物本主义”这两个现实世界的小本体论。
通过二大条和三大条,笔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来解决哲学史上,可以说古往今来都没有任何人,已经真正清楚而明白地解决了的,到最后竟然被维特根斯坦宣布为无意义的,那些哲学认识论与本体论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