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必须坚持制度的刚性执行
新华网北京
制度一旦形成,就要严格执行,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落到实处。要严守党章党纪党规,做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坚决遵循组织程序,坚决服从组织决定。
一、深刻领会《规定》的现实意义
深刻领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对实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定》明确了干部下的6种渠道,分别是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健康原因调整和违纪违法免职。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保持活力,必须要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制度保证和新鲜血液正常流通的管道,让,就是下;下,就是新陈代谢;只有不断反复轮替,党的事业才能薪火相传。
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关键还要较真碰硬。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效果如何,要看执行力强不强。虽然,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难免触及些许利益,需要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勇气,但也可以肯定,任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只要顺应民意,就会迎得民心支持。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公平与正义的呼声。“能上能下”的新标准,重点强调优胜劣汰,符合三严三实的总要求,更符合科学的选人用人规律,对于构建生态、和谐、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要解决提拔任用过程不公的问题。最近,公务员离职现象炒得很热,除开薪资水平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外,还有一点更应引起重视,那就是模糊的晋升“通道”掩盖了美好的制度,让一些“能量”原本很足的人难以实现价值目标,不得不选择另外的发展空间。有辞职官员坦言:“提拔与否,跟你工作干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实在令人深思。如此一来,对干部提拔任用现状的不满,必将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被动辞职的导火索,这不利于激发干部队伍的创业活力。可见,在提拔重用领导干部时,应该彻底斩断复杂的利益链条,公开操作流程,为所有人创造平等的晋升机会,让真正的能人上得去,这才是民心所向。
三、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要解决考察结论不切实际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要对干部进行绩效考核,少不了三个环节:一是个人述职,一般都是挖空心思表功绩、唱赞歌,错误也是点到为止;二是民主测评,其间的情况就很微妙,实际上,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往往容易忽略同事感情,测评结果自然不会很理想;三是考察谈话,考察组选择谈话对象,主要是本单位人员,很少关注外界的声音,更少听取群众的意见。虽然,常规的干部考核过程看似逻辑严密,但结论未必真实可信。所以,考察干部时,不妨打破常规思维,既要倾听行内意见,也要多多了解圈外人士的想法,这样得出的“数据”或许更具说服力,正好让假能人无处藏身。
毛泽东主席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需要高质量的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哪里来?要靠坚持一贯的制度和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党的事业才能薪火相传。(白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