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承载人类文明道德发展的远航主舰

火烧 2010-03-19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深入探讨孔子大道哲学位格品质体系,强调其作为承载人类文明道德发展的远航主舰,重新审视儒学在现代的价值与意义,结合《周易》与大学思想,揭示道德哲学的宇宙观与实践路径。

承载人类文明道德发展的远航主舰  

   

——孔子大道哲学位格品质体系的确立  

   

非常惭愧!不管是于幼诵读诗书,少年披览辩证唯物,青年受训现代科学;还是以一根筋的思想,一意孤行穿越多种意识形态,窥探多种职业界规、行业铁律;否定之事不胜枚举,批判之词不可胜数。但,一直以来,却从来没有怀疑过一个问题:儒学,是封建社会的糟粕,是阻遏中华民族科学发展的罪魁祸首。孔夫子不过是一惶惶如丧家之狗的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而已。何可道哉?常言道:心善易信人。更何况俺信的又都是巍巍高大、名熏四野的智叟名宿啊!  

可是,但可是,时至而今,一旦重解《周易》、认识“大学”,抖然惊耸:似此,不过又重复了两宋理学家“出入佛老,返于六经”的必经路径而已。史传:张载“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程颢“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其真乃如墨菲所言:“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还是一如哲学家们的铮铮誓言:真理是永恒的!“公爵,过去有地是,现在有地是,将来有地是;但贝多芬只有一个。”尽管吾与理学家们的区别,表现出在钻拱西、释、老之日,所获亦颇丰,只是所思不透,所据乏根,无太极之底牌,少凌云之趋势罢了。  

可是,可但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无数个红顶子、黑帽子、黄马褂、布衣长衫两千多年来叽叽歪歪,不惜动用一切所能用的杀剐武器,志在必夺获取权力与财富的顶峰策略与设计,居然未有一个能达到这一一再被他们肆意践踏于脚下的孔子儒学境界。  

也确实没有想到康德的“二律悖反”适合于一切亡命之徒、黑心之匪、狂妄之子。随意翻阅古史古学,总不免有些许的叹惋:大浪淘沙。凡以强盗手段,构筑金殿宝座的,终被金殿宝座所焚烧;凡以良知良能,耕耘文明者,其清新格致永远在人们的心头燎绕。  

人们何时,方可不再被朦胧困扰,而能真正懂得:“乌有之乡”的沙盘是《易龙图》;“希望之乡”的大门是阴阳观;道德哲学的前置宇宙观就是北极轴心说。  

这些“虚无”缥缈的美与善的愿景,在逻辑上,谁实现了?在实践中谁拥有了?只有一个回答:孔子,中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西方复兴文艺者心中的伊甸园。“天下之大,舍我其谁?”孔子和他的门人所著,才是我们本乡本土正义的昂扬之声,才是承载人类文明道德发展的远航主舰。  

   

多少年前,曾有诗人奋情疾呼:“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所有的文人,一齐慨叹:朦胧,太朦胧了;所有的良民,同声斥责:你说的,我们听不懂;所有的青年,翘首仰望:西方,月亮真圆。  

于是,干部下海了,工人下岗了,农民打工了,学生失业了;于是,价格转轨了,教育收费了,医疗遇险了,住房上缴了;于是,福利彩票了,股票期货了,资本当家了,黄金出国了。  

这时,只是在这时,中国人才重又发出悲哀“刺耳”的呻吟!透过网页的重重色彩不时地叩击着善良的人们的心灵。那么,这是变化之道,时间之波,还是将国家社会大卸八块后的多元共尸?  

打开栅栏之门需要解开绑缚的绳子;敞亮老屋之厅需要撤掉横顶的门栓;开启保险之箱的关键,为何必须电子数码?位置不同,品格相异,从嗓子里蹦出的调调就不是一个味儿!  

西方字母语言的理念规定性,决定了西方哲学的两种走向:一是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创始,经黑格尔、辩证唯物主义,至存在主义;一是由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开启,经形式逻辑,至语言哲学。前者大致为本体论,后者大致为知识论。本体论因为理念的“存在”性,而导致神性崇拜的宗教思维,或虚无主义;知识论则因近现代科学的发达,自培根起贯穿始终的思想则是还原论的经验直观或科学实证。因而是庸俗的、相对的、模糊的、多元的。中国孔子大道哲学因为象形文字的直接范畴的整体生象性,从《易经》以阴阳符号建立起逻辑图示起始,经老子“无”“有”范畴的使用创立大众道学,至孔子知识论的大道哲学则是思维直观(也就是道教的所谓“道观”或老子的“以心观心”)和社会实践证明的,却不是文字辩证的。是超越的、绝对的、确定的、孤拔的。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被动的“集体失忆”和无意识的传统文本西化式(所谓科学主义)解读(还愚昧地以为是什么理论创新,殊不知不过是英语的方块字表达而已),一方面来自于500年来(葡萄牙1510年占领了印度果阿,1511年又攻占马六甲,海军势力指向中国)坚船利炮的淫威所造成的精神恐惧,被动思维,爬行心理;另一方面源自于字母文字语言的强势给予的对“象形文字”语言的强奸和殖民,它使得华语思想文化理论界所有的哲学式论述都成了空洞的西方哲学概念的转述和抄袭,丧失了汉字所包容的真实内容和本质规定,让汉字成了当代的“方块英语”,使哲学成了象牙之塔中的文化魔术、智力杂耍、自我中心主义的强盗诡辩。一切真理都因“多元论”的愚昧无知和狂妄叫嚣,成了“重复千遍的谎言”,因而“逆风飞扬”,随风飘逝。多少无良的专家、学者、教授,无意中成了教唆藩金莲放弃道德操守从而淫荡下流的恶劣王婆。  
所以,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首要任务不是什么“重建”、“重构”“文化哲学”向资本帝国“宗主子”行奴隶的“注目礼”,而是必须要搞清中国传统的道德哲学到底“是什么”。  

   

李曙华在《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代文化科学观照下的易经》一文中有句这样的结语:“今天,我们对传统之追根溯源,其意义不仅在历史,更在当下:不为复古,乃为创新。”  

这句话,稍不留意,或以当下人们的思维习惯,尤其是作者自身的良好心态,应该说是非常优美,包容,潇洒和准确的。然而,仔细推敲,就不能不令人颤栗地认识到当代中国知识界所突出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暴露出的思维逻辑的低能度(不要以为这仅是对该作者该文的批判,这已经是入了笔者法眼的值得一提的好文章了,比此人此文更差的数不胜数,笔者连批的心情都没有,甚至根本就不值得任何人去批)。  

一.性质上,这是句没有任何意义的官场废话。说与不说一样。试问我们现在做的哪件事的意义是在前历史中的“历史”上?哪件事不是为了当下和未来?  

二.本质上,从这句废话中表露出当下中国知识分子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然,“理论创新”本是党的号召、国家的指导思想,每一个中国学者做学问的潜在前提,何以需要一个教授在学术讨论中特别明确?  

三.心理上,暴露出的是对中华传统学术“追根溯源”的莫名恐惧。学者怕的到底是什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肯定不是“接着说”,也不是“照着说”,而是:不可曰。  

四、逻辑上,没有搞清“追根溯源”与“复古”的关系。笔者乃一民间草根,学术上不在任何政治、文化的“圈”“界”内,因此就搞不清楚思想、理论和文化界对这一关系的真正表白,及究竟有多少种类似怪异的举动,更不清楚学界经常引以为前提的是“什么”。我们的哲学家、博导们到底明白不明白,什么叫“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如果“追根溯源”,不是首先做逻辑的“复古”鉴真,那么,你所谓的根,“是什么”?你所谓的源,“是什么”?而你的那个所谓的“古”,又是什么东西?  

五.理论上、科学上,“复古”与“创新”是“矛盾”的、对立的和转折的关系吗?  

如题。估计勿须笔者来回答了。只是想问。  

不知道不“复古”,哪里会有“原发创生”的“创新”可言。在“是什么”还没有弄清楚的情况下,试图解决“为什么”,是可能的,还是所能幻想的?  

《时间之波》对于六十四卦的诠释,表明的不过是人们早已经陌生了的中华孔子儒学传统的学理基础,思维式法,逻辑模型,打开大道哲学位格品质体系的引子。接下来,我们对《大学》、《中庸》等文献的系列解读,才真正进入这一学术源流的真正主体。  

“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我们期待的不是高举的鲜花和送蛋的掌声,而是痛快地拍砖和淋漓地砸石。如果各路名伦贤士依旧保持低调潜水不冒一有力的驳斥之泡,那么,我们只能效仿网上那些可爱的青年尽情地振臂欢呼:我们的诠释是唯一正确和标准的。孔子大道哲学位格品质体系,在中国民间草根中已经确立。不管大陆、港澳台、还是海外名笔,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规范表述上都要向俺这疙瘩看齐。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