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如此漫长与艰难?

火烧 2011-03-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探讨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漫长与艰难,回顾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与发展,强调科学技术、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及历史背景。

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如此漫长与艰难?  

 ——独立自主的科学技术现代化  

  

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宏伟目标,是毛主席、周总理提出的。1975年的四届人大上,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本世纪末(2000年),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时俱进,其内涵是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的。  

四化目标最初源于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新中国建立,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才得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国民经济建设中来。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时宣布: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23日,周恩来在这次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摆脱落后和贫困”必须具备的条件出发,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  

毛泽东号召全党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在1959年底至1960年春,他带领部分理论家和工作人员到杭州,集体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的论点汇编》的第七部分中,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完整地表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  

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讲话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遵照毛泽东指示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1980年,邓小平在多个场合讲话指出:“建国后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有伟大成绩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国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了。”至此,中国四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胜利完成,正式号召全国人民为四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奋勇前进。  

  

在1949年至1979年的新中国前三十年建设期间,虽然经历一些挫折教训,但党中央及政府的改正调整也非常迅速而卓有成效的。然而中国四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却未能按时完成,而且这一目标被一推再推,目标一降再降:时间从2000年推迟到2050年,标准从世界前列降低到中等发达国家。  

难道当年毛主席、周总理为我们制定的四化目标是高不可攀、难以企及的吗?  

这是不可能的!  

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要比现在复杂而艰巨得多,一直是处于“准战争状态”中的,经济建设并不是核心任务,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有急于求成的失误,然而中国的经济建设并未因此而耽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国际条件(苏联的156个项目、西方的43个项目),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  

新中国利用后发优势,仅用了不到30年,即走完了西方工业国200余年的时间。尤其是中国的科技发展与西方发达国达相距只在5~10年之间,个别方面已走到世界前列,如新四大发明“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岛素、复方蒿甲醚”。笔者至今犹记得上小学时的一则新闻“中国大陆与台湾要开展经济合作,双方有很好的互补关系”,这个互补可不是什么现在的“大陆加工厂与台湾高科技”关系,而是“大陆的基础科技优势与台湾的应用科技优势”。  

什么是基础科技优势,那就是现在所谓的高科技啊!只是中国的基础科技优势正处于转化为实践应用的初期,正是中国科技竞争力大爆发的前期。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中国将科研方向定为“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微型机小型机”方面,科研战略方向完成正确,因此在7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即拉出单晶硅,仅比美国晚了三年而已。而日本将信息技术的科研方面定为大型机,由于战略上的失误,使得其在八十年代后期逐渐显出了颓势,现在可说是一蹶不振。  

再举例,众所周知令人遗憾的“运十”飞机,80年代初已试飞成功,并五次进藏实施救灾空运。即使是30年后今天的大飞机项目,其载客量仍不及当年的运十,再有发动机仍需从国外购买。  

因此,以毛泽东、周恩来二人高瞻远瞩的战略观以及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经验,四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有着坚实的实际物质基础的,并不是当时的党中央领导随意拍脑袋而制定的。  

  

既然有着这么好的基础,那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只需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走下去,四化目标应该就可以实现了;更何况改革开放后,中国还可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即使后来“对华武器禁运”,但也比当年的被迫封闭要强得多。  

然而,2000年已经过去十年了,中国离现代化国家却越来越远,实在是令人痛心。  

在新中国的后三十年,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以和平发展为主基调,中国同时也适时地将国家战略转入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但是,到二十余年后的2003年时,中国的GDP却仅为世界第七,而且这中间还有许多的水份,社科院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称“在全部28个产业中,21个产业已被外资控制”;更加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在世界排名仅为第29名。  

现在已是2011年了,中国的GDP在去年超过了日本,而工业总产值有望在今年超过美国。最近的两个五年计划中,中国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虽然中国的GDP或工业产值是有水份的,其中不少是三资企业创造的,但成绩也是显著的,只是离原来的四化目标并未近了许多,反把目标从“世界前列”降为“中等发达国家”。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为什么就如此艰难与漫长?  

  

其实,答案在前面就已经给出了!周恩来的讲话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邓小平同志也同样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可以说,中国领导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都将其上升到了战略层面。日本、韩国的经济崛起,就是把握了科学技术这个关键,抓住了战略机遇期,只是二十年时间的经济腾飞,就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三十年,科学技术在理论上也一直都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经济在改开后已经飞了三十年,腾飞的时间已远超日韩,而且据说还要再飞一会儿,但中国却还是发展中国家,很是令人遗憾。  

  

既然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所在,都将科学技术放到了战略的高度上来,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却依然落后发达国家二三十年?  

答案就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  

毛泽东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出发点”,“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科学发展观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在科学技术方面走得是两条路线:前三十年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自主路线;后三十年走得是“市场换技术、国际分工、世界工厂”的依靠路线。  

前三十年的遗憾在于:没有良好的国际环境,苏联的经济援助也只是五十年代那短短的几年时间,但这不是我们的主观意愿就能实现的。好在,经毛主席的运筹帷幄,艺术化的卓越谋略,中国的国际环境终于得到了彻底改善,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环境。  

后三十年的遗憾在于:放弃了独立自主、自立更生路线。受惑于美国的战略欺骗,先是寄希望以市场换来技术,在80年代下马了绝大部分高科技军工研发,自此科学技术再难望欧美项背;后又加入国际分工,成为世界加工厂,使得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基础千疮百孔,几乎使中国科技的再次崛起失去了物质基础。  

“独立自主”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这不仅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得到了充分验证,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同样是一次又一次的得到验证。  

日本与韩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主权不完整“军事上都受美国的保护”,也正因此,两国领导人在内心都深刻认识到了“独立自主”的可贵之处,尤其是韩国充分运用一切的市场手段,以某几家大企业为骨干,实现其科学技术的独立自主。日本二战战败,虽然基础设施全被摧毁,但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却保留了下来,其实现现代化只是时间的问题,只要政策不要失误太多。而韩国就不一样了,它与中国类似,建国时都是没有什么产业基础与产业工人的,在60年代后以日本为师,且其模式更形突出,以三星、现代、浦项制铁等大企业为核心,国家全力提供尽可能的金融与产业指导,同时在美国的有意扶持下,产业层次一级级强行提高了上去,尽管这中间国内也积累了许多其它问题,但历经30年,在二十世纪末期仍然昂首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独立自主的认识与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着迂回反复的过程,与正反两方面认识的,对独立自主的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更坚定了对其的信念。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与周恩来等,是出生中国最黑暗的清末时期,成长于动荡的民国时期,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与飞机大炮对他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经验说明,独立自主的发展才是革命胜利的基础。延安时期,面对日寇与国民党的封锁与遏制,独立自主的大生产运动是渡过艰难时期的关键;解放战争时期,正是中国革命的独立性,使得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无法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脚步。也正是这由来以久的革命斗争体验,毛泽东与周恩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方针,即使中国工业化正是全面依赖苏联的关键时期,面对美国西方的全面封锁的困难时期,无论是国内遇到怎样的艰难局面,都要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也正是具有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仅是十几年的发展就全面完成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历经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两次战争,知道中国的共产党政权是无法用战争模式颠覆的;而毛泽东思想的世界革命输出与三个世界理论,更让美国在全世界到处碰壁。面对世界烽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国内停战、黑人、妇女解放运动的此起彼伏,同时还要与苏联全面抗衡,即使是拥有超级力量的美国,也不由得捉襟见肘、拆东墙补西墙,忙得不亦乐乎。毛泽东的输出革命,迫使美国放弃了对中国封锁遏制的策略,联中抗苏以阻遏苏联的强劲势头。因此,毛泽东与周恩来判断中国获得了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在前25年完成了工业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后25年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也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有时真是难以想象伟人的高瞻远瞩,毛主席在宏观战略方面,对此都有预见。  

毛主席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扬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自力更生的道路确实艰难,确实是考验上至党中央下至普通百姓的一条道路,意志薄弱者总是自觉不自觉给自己设置了许多困难。中国放弃了上百个高科技与军工项目,因此被美国视为“和平典范”。  

毛主席指出:“美国是只纸老虎,你们不要相信它,一戳就穿了的。修正主义苏联也是纸老虎。……,今日的东欧,活象一个火药桶,总有一天要爆发。苏修坦克开进布拉格,绝不表明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强大,恰恰是苏修殖民帝国开始崩溃的征兆。”  

毛主席指出:“既然原来那个联盟的无产阶级基础、社会主义基础已经被抛弃了,那么,难道这个新式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庞大的多民族的所谓“联盟”,就不会有象昔日奥匈帝国那样总有一天要宣告瓦解的危机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确实难以预见,这对一般人来说确实是不太可能;但中苏论战、分裂、文革的重要原因,就是要在中国防止官僚主义、修正主义的出现。  

和平的战略机遇期,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此的判断“正确也不正确”:正确的是“未来会和平”,美苏争霸核均势,不可能发生大规模战争,和平与发展是未来主题;但不正确的是“和平期是有限的”,国际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中国砝码长时间向美国倾斜,苏联自然难以承受这种战略压力,在承压下苏联难免会走昏招。  

中国分别与美苏实现了和解,因此改革开放具备了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后的良好国际环境,使得引进大规模西方先进技术成为了可能。根据苏联156个项目与西方43个项目大规模引进的历史经验,配合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极具欺骗性的伪善,使得中国产生了战略误判。尽管从西方也引进了部分项目,但因为放弃了自主精神,走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最终是市场被占了,技术却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中国放弃了自主研发,一是寄希望于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从而快速实现一个跳跃;二是外国援助贷款,多用于中外合资引进技术管理;三是利用节省下来的国内资金,全面转入到民生轻工领域;四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工人工资,增加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当时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改革开放是要走另一条不同道路的,缺乏经验走弯路也就不可避免,再加上美国的有意误导,中国在现代化的实际战术操作中也是错误连连。  

比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因为没有独立自主的意识,自然也就不会准备后期用于技术吸收提高配套资金,技术进步又是如此之快,以至不过几年引进技术就变得落后了,而中国却已失去了研发基础,只能是变得更加落后。又如,放弃了高科技、军工的自主研发,中国原来超长产业链就变成了短平化的产业链,,原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企业就要降低身段与中低端企业竞争,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中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市场竞争更形加剧。在此情况下,企业要么破产,要么就要突破道德底线,以假冒伪劣产品去竞争,中国的整体市场环境由此开始恶性循环,国企全面亏损,民企也只是靠剥削农民工的血汗劳动来维持。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许多决策,都或多或少的受美国影响。美国也是从落后国家一步步崛起的,虽然中美两国情况不同,但崛起中需要的关键因素还是非常清楚的,尽管当时中美两国处于最友好时期,但有机会诱导中国犯错误的机会是绝不会放过去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也是不能抹杀的,尤其是在苏东剧变后,中国的建设成就就更突出了出来。美国为遏制中国、试探中国的战略底线,先是制造了台海危机、98炸馆,后又南海撞机、迫使以色列毁约预警机。这一次次的教训,确实让美国人试出了中国的底线:为了经济建设、为了稳定,一切都可以忍辱负重;同时,祸福相依,中国也终被再次惊醒觉悟。  

近十年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且提出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终于再次回到了独立自主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上来,尽管独立自主方式与三十年前不同,但是中国太庞大了,底子也确实雄厚,只是刚找对路子,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中国这十年的科技成就已经是层出不穷,而且日益显示出其不可阻挡的趋势,已经令美国不得不另眼相看。  

高铁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后自成体系已推广到全世界,三代四代核电研发成功只等十二五大规模建设了,4G通信TD-LTE技术领先并提前布局商用;超级计算机已经世界第一,超级计算机所用CPU今年也将用中国芯;领先世界的相控阵雷达预警机早就问世,可轻松发现隐形战机的等离子体雷达正在研发;歼十、枭龙、歼轰七、教练机等三代机全面开花,歼20四代隐形机已首飞,据说隐形轰炸机轰9又首飞了,大飞机项目进展顺利,工业王冠上的最后一颗明珠“航空发动机”涡扇叶片所用新材料已研发成功;载人航天已到神七,天宫号空间站正蓄势待发;中国的造船能力世界第一,中华神盾足可匹敌宙斯盾,第一艘航母正在建设之中,…………  

中国的GDP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工业产值预计今年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国有企业赢利8000多亿,世界五百强里中国企业达54家,中国的工程建设能力世界第一(中东北非乱局中的利比亚撤退显出其冰山一角),中国高铁线路接近8000多公里(未来四纵四横将达2万公里),…………  

可以想象,最能体现科技成就的未来战争是个什么样子:先进体制雷达的应用,使得隐形战机优势不再,而中国歼20由于采用的是全动双垂尾的鸭式布局,机动性远超美国的F22;北斗系统有GPS不具备的短信报功能,导弹、特工等可随时传送战场情报,而不必拘泥于什么数据链,…………,这将会是一幅何等场景,真是令人期待啊!  

  

文革十年,使中国科技的后续年青人才有了十年的断层,但中国科技研发并未中断,只是后续青年人才出现断层。文革的人才断层,主观上是毛泽东希望原生的无产阶级进入大学,掌握更高层级的知识,最终掌握社会的舆论主导权;但客观上知识分子掌握话语权的几千年历史惯性,即使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毛泽东以十年时间激进的文化革命仍是无法扭转的。  

80年代,由于放弃了科技研发,不仅是科研中断十年,整个人才素质提高与培育也中断了十年。  

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中国有些惊醒,只是科研已中断十年、人才更中断二十年,再加上市场换技术以观念仍在延续,虽然在高科技军工研发真正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是在主客观条件下,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科技只是一个铺垫的阶段,并未有什么真正成果展现。因此,中国科技水平在现实结果上就是再落后十年,加上80年代的十年,再加上原本赶超战略剩余的5~10年,科技总水平就落后了20~30年,当时社会对科技水平的共识正与此结果相符。90年代的科学技术水平虽然没什么明显的进步,相对差距还明显拉大了,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却有了一定的进展。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开始了突飞猛进,最近两年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不断曝光,很是让国人的精神振奋了一回又一回。中国由于前面有20年的科研人员断层,现今中国科研主体反而是再次成长起来的二三十岁年青人,不同于美国科研人员的主体是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中国的科研水平虽然还不及欧美,但科研人员却领先欧美二十多年。  

中国年青的科研人员,正是中国科技实力的最大体现,正是中国科技潜力的最大体现,也是最让美国忧心仲仲的地方。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不足,也正因为科研人员的年青,表明科研人员数量的极度不足,国家十一五科研经费无法投入到各个具体项目中去,使得这一目标仍未能实现。90年代曾立项研制大飞机,准备投入200亿人民币,但因为科研力量的不足,最终这一项目只得不了了之。  

虽然这种科学技术独立自主观念的转变,源自于炸馆撞机等等屈辱事件,这种转变来得有些迟了,但毕竟观念转过来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完善能力再次得以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凭借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仅仅是十年时间,以国家基本建设为拉动力量,国企彻底脱困实现巨额盈利;随后,中国的科技成果即处处开花,再次展现出中国科技水平赶超欧美的趋势。  

国有企业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骨干,是自主创新的核心载体。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可能依靠外企的,而民企的实力还不足以承担起这份重担,中国的国情不同于日本韩国,只能是国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份重任。只有国企与部分有实力的民企加强科研力量,站在各自产业链的高端,拉长中国的产业链,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民企腾出中低端的市场空间,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引领中国经济顺利转型。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宝贵财产,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与载体。某些瓜分与削弱国企的叫嚣,不过是某些利益集团的胃口更大了,原来的利益已经不能满足了,眼睛自然就盯上了最后的巨型中央级国企,再加上国企利益有被部分官僚占有的趋势,这就给了某些人混淆概念的机会,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蒙蔽一时不可能蒙蔽一世。  

瓜分削弱国企,这是国内官僚利益集团最希望的,按照所谓的MBO模式,也不过是肥了某些权贵富豪,再造就一个利益集团而已,百姓是不可能分得什么利益的。即使全国13亿人均分了这点国有资产,这就上美国人的圈套了,国企分完也就断了中国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再次夭折,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将一去不再来,将只能站在低端为美国打工了。  

  

毛泽东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出发点”,“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周恩来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科学发展观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中国终于再次昂首阔步,走在了现代化道路上来,可是美国会让中国顺利走下去么,这个答案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是知道的。  

  

现阶段欧美正逢经济危机,中国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与历史上苏联的第一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中期很是相似。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成果卓著,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苏德虽鉴定了互不侵犯条约,但双方却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全力准备;德国也是工业化的后发国家,也是从落后赶超到先进的,他对后发国家的历史进程是有着再明白不过认识的;苏联的现代化进程太快了,打乱了希特勒德国的西线战略,不得不突然发动东线的侵苏战争,就在苏联现代化只差“临门一脚、行百里而半九十”的时候,打响了极其惨烈的卫国战争;只是因为德国要面临两线作战,无法全力投入对苏战争,苏联才躲过一劫,最终凤凰涅磐,成为世界超强一极的。  

历史是要借鉴的,德国提前发动侵苏战争,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美国重返东南亚,加强美日同盟、美韩同盟,扶持印度、挑拨东盟,意所何指再清楚不过了。今天的朝鲜半岛仍是停战状态,美日韩不断在朝鲜周边军事演习,而朝鲜在2009年已宣布退出停战协定,在法理上美国是可以随时将停战转为开战的。再一次的朝鲜战争,将会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仍然面临以弱敌强的环境,但中国却只有一个毛泽东,上天不可能再次垂青中国,降临又一个毛泽东的。  

中国现在走到何种历史进程中,与当年的苏联既相似又不相似。相似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趋势明显,战争以外的其它手段基本已经无法打断这一进程;不相似的是,当年的德国有美英牵制,“苏联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天的中国,相对的科技水平还未达到当年的苏联,但美国是绝对不会希望再给自己竖立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的,美国对中国的后发优势进程认识得同样清楚;中国将要再次面临的朝鲜战争,苏联已经解体,韬光养晦的中国不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依靠,中国将独力面对美日韩等国的联盟,“中国只能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然,美国要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一定非是再次的朝鲜战争,也可能是台海战争、钓鱼岛海战,更可能是什么颜色革命。  

中国将如何应对这种战略局面,中国是否已经做好准备,相信英明的党中央是不会令人失望的。  

  

如果中国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现代化,实现了现代化的核心关键,是否中国人民就会幸福,民生问题就会解决,人民就会获得民主自由呢?  

现代化的发达国家韩国,只因为一个泡菜涨价,就弄得国内民怨沸腾,幸亏还有近邻中国能进口白菜来解燃眉之急;韩剧中的普通百姓,“吃个五花肉,饭后来俩水果”就高兴得不得了,似乎还不如现在的中国老百姓,真没体现出发达国家百姓的幸福感来。  

中东北非的乱局,已成功颠覆了突尼斯与埃及政府,动乱更漫延到了利比亚、也门、巴林、伊朗等数个国家。中东多是石油富国,许多国家的人均收入都远高于中国,许多国家也是免费的医疗教育,各类社会保障都较中国更为完善,动乱却避免不了;更让中国有借鉴意义的是,无论是选举出来的独裁者,还是穆斯林世界中最民主的伊朗,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动乱。尽管乱局的背后,少不了美国的身影,但国家会产生动乱也必有其内因的。  

美国式的民主,被资本影响的痕迹太明显了,从根本上来说,美国只是实现了“资本的民主”,美国人民的民主却未能真正实现,从美国一直偏低的投票率就可看出。即使奥巴马利用互联网,其选举中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大众的民主,但执政后受资本的牵制,选举承诺多数都无法兑现,民意支持大幅降低,再次显现了美式民主的本质。  

中国非常清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性,物质文明建设还有迹可循,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的艰难探索。  

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行进的,随时都可能走弯路,中国未来的道路仍是任重而道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