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不管你愿不愿意,儒学天天在你身边

火烧 2010-02-08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本文详细解析SEO优化核心要素,包含标题优化技巧与长尾关键词选择方法,重点讲解如何通过精准关键词布局提升搜索引擎排名,提供实用内容概述撰写指南,帮助快速掌握SEO优化要点。
       孔子创立了<儒学>,几千来,儒家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巩固、发展和延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文化思想领域产生过极其深刻地影响。儒家思想规定了我国文化的特质,造就了我们民族的风骨,塑造了我们民族的基本精神面貌。虽然儒家思想遭受了“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的史无前例大摧残,但它依然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着无数的宝贵价值系统,仍然担当着现今社会主流文化的有力角色!
下面,将我们每天在使用且无法离开的儒家宝贵价值系统一一展示给大家,与其共同分享。
  
   “天命。”天命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根本,儒家学说的一切思想都是围绕天命而展开的。换言之,儒家学说的一切,包括它的各种思想,最终都是为顺应天命而创造的。所谓天命是一种更加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天命观点出自孔子和儒家的其他经典。“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
  
   “神。”神是儒家的重要概念,也是人的世界观分水岭或标志。孔子既不承认神,也不否认神,不承认神,就是没有神,所以说儒家学说是无神的学说。受其影响,执政党也宣称是无神论者。“神”还成为耶和华、耶稣的代名词。“神”出自《论语.述而.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上帝。”按儒家思想讲实质就是天命,上帝和天命是一回事。《圣经》的译者将耶和华、耶稣译成神,今天的许多影视、文学作品将其译成上帝。“上帝”出自《孟子.离娄上.离娄下》“上帝既命。”“可以祀上帝。”(其他儒家经典也有“上帝”的表述)
  
   “圣经。”出自朱熹为《大学》所作的序:“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人家取了我们的圣经为人家的圣经,不知者还以为此《圣经》为原装货,其实为地道的土特产。这样做是否侵犯了知识产权?
  
  
   “天使。”出自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八佾》中“木铎所以徇于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
  
   “龙。”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此不赘言。龙出自《易.乾》“飞龙在天。”
  
   “圣人。”《论语》里孔子多次说到圣人,如:“君子畏圣人之言,小人侮圣人之言”等等。后人将孔子称为圣人,将孟子称为亚圣。
  
   “夫子。”特指孔子。出自《论语.阳货》“夫子莞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现今国内很多地方有夫子庙,如南京等。
  
   “儒。”出自《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创立了儒学,就是这个儒家学说、儒家思想成为日后几千年我国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
  
   “文。”指孔子思想。出自《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就是“文”字的变形。你还可以想一想你周围有多少人的名字里有“文”字?多少单位的名称里有“文”字?“文”还有文姓。
  
   “天子。”皇帝的另称。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天子穆穆。’”
  
   “帝。”出自《论语.尧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秦始皇创造了一个新词,皇帝。以后的帝王有称文帝、武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
  
   “朕。”出自《论语.尧曰》“罪在朕躬。”秦以前“朕”泛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于皇帝自称。
  
   “朝廷。”出自《论语.乡党》“孔子在宗庙朝廷。”孟子也说:“朝廷莫如爵。”(《孟子.公孙丑下》)
  
   “国家。”出自《论语.季氏》“丘(孔子)也闻,有国有家者。”现今“国家”被广泛使用,如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国家主席、国家税务局、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
  
   “天下。”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孔子在《论语》里还多次说到“天下。”今天的歌里还有这样的词:“打天下,坐江山。”
  
   “人民。”按照孔子思想原意为人是人,民是民,它们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宋儒朱熹将人民结合为一个概念沿用至今。“子路曰:‘有民人焉。”(《论语.先进》)朱熹说:“民,亦人也。”(《四书集注.论语.雍也》)
  
   “百姓。”出自《论语.宪问.颜渊》“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孔子的学生有若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孔子好说“老农”“老彭”,老与百姓加便得今日之老百姓。
  
   “群众。”出自《论语.阳货.学而》“子曰:‘可以群。’”“子曰:‘泛爱众。’”
  
   “仁、义、礼、智、信。”此谓“五常”,全部出自孔子思想,恕不论证。从今天看来,除“仁”以外,其他四常现都广泛用于日常社会之中。如义,社会主义、见义勇为等。如礼,明礼诚信。如智,德、智、体全面发展。如信,诚信社会等。
  
   “修、齐、治、平。”出自《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的精神指向,它影响了我国几千年来无数的读书人,以此塑造了知识分子的风骨并以此给知识分子无不打上深深地烙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乾.坤》。此二段名句曾被许多大专院校用作校训或铭文。坤还被广泛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如坤车、坤表等。
  
   “道德。”出自《论语.为政》“子曰:‘道之以德。’”
  
   “文明、人文。”出自《周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
  
   “人道。”出自《四书集注.孟子.尽心上》“尽得人道。”
  
   “主权。”出自《论语.学而.子罕》“子曰:‘主忠信。’‘未可与权。’”
  
   “独立。”出自《论语.季氏》“尝独立。”
  
   “革命。”出自《周易.革》“汤武革命。”
  
   “主义。”出自《四书集注.孟子.梁惠王上.离娄上》“盖王者,天下之义主也。”“主于义,则信。”主义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
  
   “和平。”出自《诗.商颂.那》“既和且平。”
  
   “制度。”出自《周易.节》“节以制度。”制度有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
  
   “党。”出自《论语.卫灵公.里仁》“子曰:‘群而不党。'‘各于其党。’”
  
   “中央。”出自《诗.秦风.蒹葭》“宛在水中央。”
  
   “王。”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王有帝王、国王、王朝等,王姓还是中国最大的姓氏。
  
   “霸。”出自《论语.宪问》“子曰:‘霸诸侯。’”
  
   “定于一。”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孟子)对曰 :‘定于一。’”这是孟子发现的人类社会重大规律,他的大一统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巩固和延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秦始皇至今的各个历史阶段人们始终没有离开大一统思想的指导。统一祖国、统一战线的理论根源是孟子的大一统思想。
  
   “霸王道。”“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这是霸道、王道的由来,所谓“(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由孔、孟而来,所谓中国政府对外宣称永不称霸的诺言也由孔、孟而来。
  
   “不结盟。”出自《诗.小旻之什》“君子多盟,乱是用长。”不结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它的理论根源出于此。今天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商家搞联盟,没有一次善始善终,原因也在与此。
  
   “天。”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自然的天,俗称老天爷。
  
   “命。”出自《论语.尧曰》“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与天命相区别的一种规律,有命运说。
  
   “中庸。”出自《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说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德标准,孔子的孙子子思在《中庸》中说:“极高明而道中庸。”
  
   “公正。”出自《四书集注.论语.里仁》“得其公正。”
  
   “君臣。”出自《论语.泰伯.颜渊》“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君君,臣臣。’”
  
   “大臣、大夫。”出自《论语.先进.宪问》“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薛大夫。’”
  
   “大人。”出自《论语.季氏》“孔子曰:‘畏大人。’”“帝、天子、君、臣、大臣、大夫、大人”这些称谓每每出现在今日的影视、文学作品之中。
  
   “先生。”出自《论语.为政》“子曰:‘有酒食,先生馔。’”
  
   “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
  
   “爱人。”出自《论语.颜渊》“子曰:‘爱人。’”不知何时将“爱人”当作了夫妇的互称。
  
   “君子、小人。”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大师。”出自《论语.八佾》“子语鲁大师乐。”现今社会“大师”很流行,随处都是xx大师。
  
   “举人。”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成人。”出自《论语.宪问》“子曰:‘今之成人者。’”成人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教育”为孟子所说,这样,成人教育的基本国策被儒家概念所占有。现在全国每个城市都有不只一所的成人教育学院。
  
   “老好人。”出自《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老好人的意思)
  
   “老xx,xx老。”生活中我们经常称别人为老张、老李或张老、李老,其实这种习俗源于孔子。《论语.述而》中孔子说:“窃比于我老彭。”(老彭是一位商贤大夫)《论语.子路》中还有“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论语.宪问》中有:“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
  
   “总裁。”出自《论语.宪问.公治长》“子曰:‘百官总已听于冢宰三年。’”“子曰:‘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学者。”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
  
   “作者。”出自《论语.宪问》“子曰:‘作者七人矣。’”
  
   “记者。”出自《四书集注.论语.泰伯》“记者谨之。”
  
   “爱。”出自《论语.宪问》“子曰:‘爱之。’”
  
   “心。”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其心三月不违仁。’”
  
   “性。”出自《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
  
   “法。”出自《论语.子罕》“子曰:‘法语之言。’”
  
   “理。”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理、义之悦我心。’”
  
   “忠。”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孝慈则忠。’”
  
   “勇。”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勇者不惧。’”
  
   “才。”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朱熹在解释孔子这段话时说:“才者,德之用也。”(《四书集注.论语.泰伯》)人才观是孔子教我们的。
  
   “志。”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匹夫不可夺志也。’”
  
   “新。”出自《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如今的创新精神由孔子而来。
  
   “贤。”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我们现行的干部政策中有选贤任能的内容。
  
   “士。”出自《论语.宪问》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现有民主人士、友好人士、无党派人士之称。
  
   “美、善、恶、。”出自《论语.八佾.里仁》“子曰:‘尽美矣,又尽善也。’‘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美是因孔子开始的,一直延续至今。善与恶是人类永恒的大学问,善与恶将永远伴随人类左右。
  
   “名、利。”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放于利而行,多怨。’”
  
   “贪。”出自《论语.尧曰》“子曰:‘欲而不贪。’”人们在贪后面加个官,可谓贪官,在不贪前面加个无官,就变成了无官不贪!
  
   “腐败。”出自《四书集注.论语.乡党》“肉腐曰败。”
  
   “约。”出自《论语.里仁》“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约有约定、条约、节约等的现实意义。
  
   “谨。”出自《论语.学而》“子曰:‘谨而信。’”现今大人物的发言中我们经常听到:“我谨代表......。”“我谨向各位为代表......,”等等。
  
   “直。”出自《论语.雍也》“子曰:‘人之生也直。’”中国人一直都崇尚正直的人格!
  
   “师。”出自《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国人有爱称老和尊老的习惯,老于师结合,便成老师了。
  
   “色、好色。”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今人讲色,源于此。
  
   “富、富有。”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富之。’‘富有。’”富民是孔子的重要思想,它经历了几千年一直影响至今。
  
   “公。”出自《论语.尧曰.乡党》“公则说。(孔子)入公门。”现代人讲:公家的、公安、公有制、公务员、公园等等的公都源于此。
  
   “社。”出自《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公社,人民公社源于此。
  
   “乡。”出自《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乡是我国目前行政划分的基层单位,其同时还有乡镇、乡镇企业、乡村、乡音等的现代意义。
  
   “科。”出自《论语.八佾》“子曰:‘不同科。’”现企业有销售科、工艺科等,医院有外科、内科、放射科等,院校有科学院、科研所等,学科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
  
   “孝、孝敬、孝顺。”出自《论语.学而.为政》“子曰:‘弟子入则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多好啊!中国有孝、有孝敬、有孝顺的传统理念,我们应该感谢孔子!
  
   “祖宗。”出自《礼记.祭法》“[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
  
   “父母。”出自《论语.阳货.里仁》“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子。”出自《论语.颜渊》“子曰:‘父父、子子。’”
  
   “兄弟。”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兄弟怡怡。’”怡怡就是和悦的样子。
  
   “朋友。”出自《论语.子路》“子曰:‘朋友切切。’”切切就是恳切的样子。
  
   “人生。”出自《论语.雍也》“子曰:‘人之生也直。’”
  
   “尊老爱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葬礼。”出自《论语.为政》“子曰:‘死,葬之以礼。’”从现今来看,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可能的话,死,都葬之以礼。
  
   “揖。”出自《论语.乡党》“(孔子)揖所与立,左右手。’”按《礼记.内则》规定:“凡男拜,尚左手。(左手在上)凡女拜,尚右手。(右手在上)”现在不少大人物、电视主持人等都经常拱手做揖,特别是国内外的武术、摔跤等比赛结束后,双方选手必做揖为礼。
  
   “鞠躬。”出自《论语.乡党》“(孔子)入公门,鞠躬如也。”现在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鞠躬致礼被广泛使用。
  
   “敬礼。”出自《论语.八佾》“子曰:‘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现代人写信时最后必写“此致敬礼”。
  
   “礼节。”出自《论语.学而》“有子曰:‘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让。”出自《论语.里仁》“子曰:‘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今天我们可以经常在各种道路上看到交通安全提示用语——“礼让三先。”
  
   “礼貌。”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曰:‘礼貌未衰。’”讲礼貌是现代社会应有的风尚。
  
   “致敬。”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曰:‘迎之致敬以有礼。’”如今国家首脑迎接外宾有仪式,其中仪仗队长必高喊——“致敬”。
  
   “亲爱的。”出自《孟子.万章上》“孟子曰:‘亲爱之而已矣。’”“亲爱的”,是我们社会目前最热的词汇之一。
  
   “亲亲。”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亲亲,仁也。’”今天的人嘴里经常说:亲亲我,亲亲你,亲亲他。
  
   “敬爱。”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爱而不敬,兽畜之也。’”现晚辈给长辈写信还经常用到这个词。据说日本天皇的孙女起名“敬爱”便源于此。
  
   “大学。”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目前我国有众多的大学。
  
   “小学。”出自《四书集注.大学.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学校。”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目前我国的小学、学校的数量难计其数。
  
   “文教、教育、英才。”出自《书.禹贡》《孟子.尽心上》“三百里揆文教。”“孟子曰:‘得天下英才教育之。’”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都有负责文教工作的,国家有教育部,省、市、区有教育厅、局、办等。现在全国不知有多少家取名为“英才”的学院、学校。
  
   “中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中心悦而诚服。’”这样、那样的中心在全国遍地都是。
  
   “读书。”出自《论语.先进》“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素养。”出自《四书集注.论语.颜渊》“其养之有素也。”
  
   “入室。”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孔子的学生子路)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现在许多戏曲、绘画、音乐等界别的大牌人物称自己的弟子为入室弟子。
  
   “弟子。”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
  
   “文学、语言。”出自《论语.先进》“子曰:‘文学:子游、子夏。言语:宰我、子贡。’”
  
   “生理、生物、物理、物质、自然。”出自《四书集注.论语.雍也.泰伯.八佾.孟子.尽心上》“生理本直。”“天之生物。”“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又文。”“无不各有自然之理。”
  
   “天文。”出自《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文物。”出自《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
  
   “文献。”出自《论语.八佾》“子曰:‘文献不足故也。’”中共中央有文献研究室。
  
   “文章。”出自《论语.泰伯》“子曰:‘焕乎其有文章。’”
  
   “前言。”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前言戏之耳。’”现时之书一般都有前言。
  
   “草创、讨论、修饰、润色。”出自《论语.宪问》“子曰:‘为命,(国家政令)裨谌草创之,(打草稿)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孔子创造的写作方法沿用至今。
  
   “讲学。”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启发、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创造的启发式教育方法我们今天还在重点使用。
  
   “深造。”《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
  
   “音乐。”出自《四书集注.论语.八佾》“时音乐缺废,故孔子教之。’”现全国有许多所音乐学院,中、小学还有音乐课。
  
   “歌声。”出自《论语.阳货》“子(孔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声,加上和,便是和声,加上乐,便是声乐。和声有和声学,声乐有声乐系。
  
   “民乐。”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古之人与民偕乐。’”音乐流派有西洋乐、中国民乐,音乐学院有民乐系,乐团有民乐团,乐队有民乐队。
  
   “舞蹈。”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社会上有许多舞蹈学院,还有许多舞蹈演出院团,中央电视台的舞蹈大赛已经办了第三届了。
  
   “戏。”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前言戏之耳。’”现有戏剧、戏曲、戏院等,还有看戏、听戏、演戏。
  
   “文艺。”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现有xx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还有俗称,“搞文艺的。”
  
   “围棋。”出自《论语.阳货》“子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朱熹说:“博,局戏也。弈,围棋也。”(《四书集注.论语.阳货》)孔子肯定了围棋的益处,此后我国便有了多种棋类,如象棋等。
  
   “游艺。”出自《论语.述而》“子曰:‘游于艺。'”现在有很多娱乐场所都设有游艺厅、游艺园等。
  
   “山水。'”出自《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的山水画就源于此,中国人喜欢山喜欢水也都源于此。
  
   “泰山。”出自《论语.八佾》“子曰:‘曾谓泰山不如林放呼?’”泰山因孔子而闻名于世。
  
   “日月、北极星、星星。”出自《论语.子张.为政》“子贡曰:‘仲尼,(孔子)日月也。’”“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中国人喜欢和歌颂太阳、月亮、北极星等星星的原因于此。
  
   “松柏。”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国人喜欢、歌颂松、柏,原因于此。
  
   “美玉。”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斯。”国人喜玉,原因于此。
  
   “凤凰。”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中国人喜欢凤凰常见于今日的凤凰山、凤凰城、凤凰路、凤尾竹等。
  
   “军旅。”出自《论语.宪问》“子曰:‘王孙贾治军旅。’”目前许多媒体开有栏目,名曰“军旅生涯”、“军旅生活”等。
  
   “师、旅。”出自《论语.先进》“子路曰:‘加之以师旅。’”师、旅是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
  
   “三军。”出自《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我国目前有海、陆、空三军。
  
   “战士。”出自《四书集注.孟子.梁惠王》“士,战士也。”
  
   “上士、中士、下士。”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上士、中士、下士是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
  
   “警察。”出自《四书集注.论语.阳货》“以警其不察。”现有《人民警察法》、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牺牲。”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无以供牺牲也。”
  
   “出纳。”出自《论语.尧曰》“子曰:‘出纳之吝。’”出纳为一种现今的财务工作。
  
   “会计。”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会计有会计师、会计学、会计报表、会计制度等等。
  
   “损益。”出自《论语.为政》“子曰:‘所损益,可知也。’”现今纳税人纳税时必须填写一张表,称为《损益表》。
  
   “视察。”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察其所安。’”毛主席当年曾视察大江南北。
  
   “发明、创造。”出自《四书集注.论语.为政.宪问》“谓发明所言之理。”“创,造也。”
  
   “慈善。”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孝慈则忠,举善而教。’”现今慈善事业为基本国策,全国各地有众多的慈善机构。
  
   “救济。”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周急。’”现有救济金、救济粮、救济户等。
  
   “南面。”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我国人的住房大都坐北朝南。
  
   “公事。”出自《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我们今人常讲有公事、办公事,公事由此而来。
  
   “大过。”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可以无大过矣。’”现许多地方对人所犯错误进行处理时仍用记大过的处分。
  
   “有功。”出自《论语.阳货》“子曰:‘敏则有功。'”
  
   “为人。”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我们今日常讲,xx为人不好,xx为人好,为人由此而来。
  
   “天生。”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天生是我们今人口中的常用语。
  
   “移民。”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移其民于河东。’”今有三峡大移民。
  
   “行政。”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现在国家、各省市都设有行政学院,法律有《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国家、各省市还设有“行政审批中心。”
  
   “忧患。”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曰:‘生于忧患。’”这就是我们今日常说的忧患意识的由来。
  
   “成功。”出自《论语.泰伯》“子曰:‘巍巍乎其有成功。’”今有成功人士、成功企业家等。
  
   “事业。”出自《四书集注.论语.泰伯》“成功,事业也。’”各省市都设有公共事业局,还有事业单位,干事业的事业也出于此。
  
   “信任。”出自《论语.阳货》“子曰:‘信则人任焉。’”我们曾有这样的口号:党和人民信任你。
  
   “生活。”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民非水火不生活。’”
  
   “饮食、衣服。”出自《论语.泰伯》“子曰:‘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衣服而至美乎。’”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各省市、区都设有生活饮食服务公司。
  
   “道路。”出自《论语.子罕》“子曰:‘予死于道路乎?’”我国有《道路交通安全法》。
  
   “兼职。”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朱熹说:“摄,兼也。”(《四书集注.论语.八佾》我国党政各级官员兼职的传统产生于此。
  
   “述职。”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香港特首董建华经常去中央政府述职。
  
   “齐鲁。”出自《论语.雍也》“子曰:‘齐一变,至于鲁。’”山东有齐鲁电视台、齐鲁晚报等,鲁还是山东省的别称。
  
   “隐私。”出自《四书集注.论语.阳货》“谓攻发人之隐私。”隐私是今日社会的热点问题。
  
   “富贵。”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我们去酒店用餐常见“富贵厅”,社会还有富贵病等。
  
   “小器。”出自《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誓辞。”出自《四书集注.论语.雍也》“矢,誓也。所,誓辞也。’”现入党、入团需要有誓辞,大型运动会、集会等都有代表发誓辞。
  
   “创业。”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君子创业垂统。’”干事创业是当前时兴的口号。
  
   “风流。”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风流善政。’”“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垄断。”出自《四书集注.孟子.公孙丑下》“垄之断而高也。”
  
   “专利。”出自《四书集注.孟子.公孙丑下》“人恶其专利。”
  
   “南蛮。”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今也南蛮。’”南蛮指南方人。今日的南方人还将蛮字挂在嘴边上,如蛮好、蛮有意思、蛮有味道等等。
  
   “养生。”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养生之道是目前国人的热门话题。
  
   “是非、知道、学问、放心。”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知道、放心是我们常用的词语,特别是知道,一天不知道要用多少回。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惟酒无量,不及乱。(乱就是醉的意思)不多食。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以上是孔子日常生活的写照,孔子个人的生活习惯影响了我国人民几千年。如中国人的好吃,讲究菜的色、香、味。中国人好喝酒,但比较顾及酒量,一般都会说,酒要喝足,但不要醉。中国人一般都比较认同饭不要吃得太多,七、八成饱就可以了。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民俗规定吃饭、睡觉时不许说话。
  
   “席不正,不座。”出自《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座是孔子的生活习惯,受孔子生活习惯的影响,至今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用餐席位按客人而排定的规矩。
  
   “不疾言,不亲指。”出自《论语.乡党》这也是孔子的生活习惯。今天我们有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吐字要清晰的生活潜规则,否则会给人以不稳重之感。如果有人用手指指人,被指人一定备感不快,严重时会因此而发生冲突或成为殴斗的理由。不知不觉中,孔子的生活习惯以化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了。
  
   “塞门。”出自《论语.八佾》“子曰:‘邦君树塞门。”所谓塞门就是今日的影壁墙。目前北方许多农村盖房时还用影壁墙。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现在我们常说的而立、不惑、天命之年源于此。
  
   “见义勇为。”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子路》“子曰:‘无欲速,欲速则不达。’”
  
   “名不正,言不顺。’”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名不正,言不顺。’”
  
   “无欲则刚。”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枨有欲,焉得刚?’”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再其位,不谋其政。’”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无为而治。”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行,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子曰:‘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与民同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与民同乐也。’”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父母官。”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舍己为人、舍己救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舍己从人。’”
  
   “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天时地利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移风易俗、风俗。”出自《四书集注.孟子.滕文公上》“易天下,谓移易天下之风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父母在不远游。”出自《论语.里仁》“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观澜。”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今日钱塘江观潮之风俗源于孟子。
  
   “山中路。”出自《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记得鲁迅也曾说过此样的话,原来是借用了孟子的言语。
  
   “黄河。”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川上的川就是黄河,黄河同泰山一样因孔子而闻名天下!
  
  
  
  “小康”源自孔子,源自孔子的叙述,源自《四书五经》的《礼记.礼运》篇。
  
  “和谐社会”。“子曰: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孔子的学生有子发展了他的思想,有子说:“和为贵。”(《论语.学而》)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中的“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尚书.梓材》也有中国的记载:“皇天既付中国。”孟子七篇中更有多处中国的表述:“得志行乎中国、然后之中国、然后中国可得食也、今居中国。”(《孟子.离娄下.万章上.滕文公上.告子下》)等等。先进。最早见于《论语.先进》“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朱熹说:“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先进》)文化。最早出于《周易.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是文呢?孔子作了确定:“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大意是:周文王死后,所有的文化遗产不都掌握在我孔子这里吗?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习。孔子创造了学习的方法。“学而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政治。孔子说:“政者,正也。”(《论语.颜渊》)朱熹说:“政者为治之具。”(《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为政》)正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孔子的成语有:
(1) 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 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 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篇》)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18) 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子罕篇》)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19)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有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20)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罕篇》)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21)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先进篇》)释: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22) 过犹不及:“子曰:‘过犹不及。’” (《先进篇》)释: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都不好。”

(23)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篇》)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24)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篇》)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颜渊篇》)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26) 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篇》)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27)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宪问篇》)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28) 一以贯之:“非也,予一以贯之。” (《卫灵公篇》)释: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29)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篇》)释: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3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篇》)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1) 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卫灵公篇》)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32) 因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篇》)释: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33)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篇》)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4) 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篇》)释: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35) 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阳货篇》)释: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36)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阳货篇》)释:颜色严厉,内心怯懦,若用坏人作比喻,怕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
(37)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阳货篇》)释: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38)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阳货篇》)释: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39)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阳货篇》)释: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40)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张篇》)释: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孟子的成语有:
(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0)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21)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22)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23)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4)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25)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26)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27)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28)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篇》)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0)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篇》)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31)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篇》)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2)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篇》)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离娄篇》)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4)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篇》)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35)不为己甚:“仲尼不为己甚者。” (《离娄篇》)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36)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篇》)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37)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离娄篇》)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38)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

(39)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40)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1)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42)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 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43)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4)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45)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46)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章》)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47)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章》)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48)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章》)释:如今行仁的人,好象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49)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章》)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50)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章》)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51)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52)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章》)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3)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章》)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54)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尽心章》)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5)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章》)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56)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 (《尽心章》)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57)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尚书》,不如无《尚书》。” (《尽心章》)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58)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章》)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59)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尽心章》)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60)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尽心章》)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