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中国制造业警报拉响!史上最惨烈的裁员潮即将来临!》,很震撼。文章写道:
『中国8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47.1,创09年3月来最低,为连续第六个月低于50.0的荣枯临界值,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进一步放缓。PPI继续大幅度下滑,工业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榨。7月铁路货运量暴跌10.9%,发电量大跌2.8%。一切都显示,经济萧条越来越严重了。』
文章根据电子行业、空调行业、快消品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制鞋业、建陶卫浴、汽车配件等多个行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无可辩驳地得出了上述结论。
在当局还满怀乐观地高唱全民创业、金融创新、互联网+、产业升级时,为何事与愿违?难道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新常态”?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实上,2015年中国经济之急转直下,其祸根可以上溯到十年前的2005年。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兑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从那以后,在美国持续不断的压力逼迫下(从那之后,汇率问题几乎是每一次中美会谈的热点话题),人民币汇率由此踏上了一条不断上涨的不归路。
也是从那以后,我等有识之士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发声,不断提醒执政当局务必当心1985年“广场协议”胁迫下日本被迫升值日元,导致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的悲剧在中国重演。但是,在倍受美国和西方赏识的、留美亲美的央行行长和其他留美亲美的金融高层官员操纵下,明明是打击中国出口、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政策,被恬不知耻地粉饰为双赢,还声称有助于减少双边贸易之中方顺差。
结果怎样?这些年中美双边贸易之中方顺差不降反升(说明美国的逆差并非由人民币币值低估造成,而是中美贸易结构差异化的必然结果),而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却在周边国家货币兑美元不断贬值的反向趋势下,逐渐丧失殆尽。85年“广场协议”的后果终于在中国重演。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开始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更有许多经济学家也加入了游说政府改变强势美元立场的队伍。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对比一下前些年的中国,真是国际热钱的天堂!)。“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对比一下中国的房奴现状)。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中国股价暴跌,银行出现了多少坏账?因此当局无论如何守住房价不敢下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日本经济进入漫长的衰退期。这一切,和2005年后发生在中华大地上一幕幕景象何其相似!
因此,前些年美国故伎重演,一次次对中国施压,威逼中国政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前车之覆就在眼前。而决策者竟然就任由那些留美亲美的金融高官,肆意损害、出卖中华民族的利益,对人民犯罪!
众所周知,影响GDP的三要素是投资、出口和内需。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依靠投资推动,结果是低效、浪费,以及货币投放过多带来的通货膨胀。2008年的四万亿政府投资,其巨大的负面冲击,多年未消。除去投资,剩下了就是出口和内需。08年始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全球经济进入了持续衰退和低迷。外需不足,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的中国制造,就只剩下靠内需拉动一条出路。
但是,要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关键是必须彻底推翻压在当前中国广大民众背上的新三座大山。
半个多世纪前,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光轮回,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住房、医疗、教育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三座大山,压得中国人喘不过气、直不起腰来。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座大山就是借改革之名形成的。如今房改、医改、教改改得遍地是高楼、到处是医院、四处是学校,可是这人民反而住不起房、治不起病、读不起书了!新三座大山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难”与“贵”。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教育和住房这三座大山是不存在的。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新三座大山如同紧箍咒一般将中国广大民众的利益圈在三大领域,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这新三座大山,有一则这样的顺口溜,算是精辟的归纳总结:房改是要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要把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要想扩大内需,让人民有消费意愿,就必须搬走、铲除这新三座大山,即,还住房、医疗、教育之本来的公益性质,彻底根除利用住房、医疗、教育事业投机发财的土壤,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人人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然而,这样一来,势必要触及一大批改革的既得利益分子和既得利益集团。因此,我们看到,一次次大会,一次次全会,始终回避这个大是大非问题,始终不肯承认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犯了方向性错误,始终不肯向人民谢罪以取得人民的宽恕。而总是企图在不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前提下,小修小补,小打小闹。于是,老百姓不得不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市场更加萧条,供应更加过剩(相对购买力而言),企业不得不减产、减薪、裁员、破产关闭。百姓因为减薪、失业,不得不更加紧缩开支,减少消费。如此恶性循环终于在2015年集中爆发了!
佛门讲因果。辽宁千山上有一幅对联,下联是: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今日经济形势之萧条,因果使然,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