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宇太:摸索毛泽东

火烧 2009-04-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深入探索毛泽东的生平与思想,涵盖其革命历程、军事才能、诗词成就及人格魅力,展现其卓越的远见与领导力,适合对毛泽东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宇太:摸索毛泽东  

 2008-12-23   

摸索一下毛泽东的人生,明显超越众生。  

首先,他的政治抱负及政治远见高于其他人。他少有大志,年纪轻轻,便立下济世救民宏愿,起点高,魄力大。一但立志,便百折不回。  

他违背父亲的治富愿望,果断投身革命。  

他以“子任”为笔名,表达自己以改造国家为已任的志向。  

他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个人,以“二十八画生”名义,专门寻觅、结交能纵论天下大势的朋友。  

他博览群书,了解舆情,为以后干大事业做知识准备。  

他爬山、游泳、风餐、露宿、日光浴、雨浴、吃冷饭、吃馊饭、野蛮体魄,为以后艰苦创业做身体准备。  

应该说,他在青少年时期,就自觉为未来事业的献身,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观念、意志品质、身体素质等多元基础。  

他一不出国留学,二不去中央机关住高楼大厦,坚持工作在基层,坚持社会调查,坚持同工农大众在一起。这是为其大志的实现,进行的有的放矢的选择。就像我们写文章,他要掌握的,始终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手材料”。  

秋收起义后,他不顾一切困难,把队伍拉上井岗山,率先拉起了杆子,使后来的朱德(南昌起义残部)、彭德怀(平江起义残部)能顺利与之汇合,成为最后夺取城市的燎原之火。这同南昌起义的结局形成鲜明的比较,明显看出毛泽东的先见之明。  

虽然“八一”在前,后又有“广州暴动”,但终没烧成大火,而秋收起义这点星星之火,却成了燎原之势。至使毛最终成为点火人,周成为加柴人。  

那麽多的起义,为什么别的起义成不了气候,唯独秋收起义成了气候呢?道理很简单,因为秋收起义的大头领是毛泽东。  

几次反围剿,四渡赤水,持久战,游击战,南征北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无不显示他高超的军事才能,何人敢与之媲美?  

遵义会议与王家祥的谈心,巧妙摆脱张国焘的吞并,几次换车,溜出林彪暗杀的虎口,显示出他的非凡机敏。  

打过长江,不听斯大林“隔江而治”的建议,笑谈“纸老虎”,构筑“第三世界”,顶住苏、美的压力,显示出他的浩瀚气魄。  

西安事变促蒋抗日,赴重庆谈判,显示出他以民族大业为重的博大胸怀。  

访苏时坚持吃活鱼,坚持让斯大林到自己住处吃饭,出兵抗美援朝,反映出他不侍强凌弱的硬汉个性。  

在历史、书法、诗歌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他的诗词,我曾全部背过,其文学营养是极其丰富的。读了他的诗词,其它领导人的诗词就显得大为逊色了,简直不忍卒读。  

他对杨开慧的怀恋,在庐山密会贺子珍,以及他对江青的教育与批评,可以看出他作为一名男子汉的浪漫深情,这也同样使人感动和敬佩。  

说句修炼术语,毛泽东的量级是最高的。  

你看,他在相生相克的不尽循环中,始终不败。他克别人,能胜;别人克他,必败。王明博古、张国焘,那样克他,不倒;林彪那么克他,不败。甚至斯大林、赫鲁晓夫也拿他没办法。多次遇难,能绝处逢生。老蒋被他克跑了,林秃子被他克死了,包括刘、邓都俯首称臣。希特勒、墨索里尼这样的人物,在他眼里不过是“纸老虎”而已。这位教书先生,从不拿枪,愣是用笔杆子打胜了举世罕见的多次大仗,不得了。  

欲与天公试比高,谁能如此自信?

东方红,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