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美国“因病致贫”现象的启示

火烧 2010-02-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美国因病致贫现象,指出其健康保险模式缺陷及医疗费用过高问题,强调医疗保障不足,引发对医疗模式改革的思考。

美国“因病致贫”现象的启示  

林德馨  

   

健康报2009年6月9日,转载了新华社华盛顿电(记者任海军)“美国因病致贫现象突出”一文。读后,令人深思,觉得他们的教训中国应当汲取。  

从“因病致贫”一文来看,历来被人们推崇的美国的健康保险模式,事实上其缺陷是很大的。美国从2001至2007年间,因病致贫的破产家庭比例上升了49.6%。而美国77.9%的家庭在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疾病前就拥有保险,其中60.3%的家庭还购买了私人保险。这些家庭平均每年要支付2.26万美元的医疗费用。  

据“因病致贫”调查报告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戴维.希默尔施泰因表示,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对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而言,健康保险提供的保障远远不够,私人健康保险也有缺陷。他还强调说,“除非你是沃伦.巴菲特(美国著名富豪),否则一场严重的疾病就可能让你的家庭陷入破产。”  

应当说,美国的健康保险种类是比较多的,其覆盖面几乎没有死角。而且美国的社会福利也很好,个人收入相当高。但是他们也会因病致贫!虽然有点匪夷所思,但却说明,美国目前实行的健康保险的医疗模式,并不能保证患者的治病需要,做不到“病有所医”。尽管美国政府的医疗开支为全球之最,仍然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据政府统计,2007年美国政府医疗支出为2.2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2%。美国政府预计,从2008年到2018年,医疗开支平均每年将增长6.2%。按照这个速度,到2018年,美国医疗支出将占经济总量的1/5。但是,即使按照这个计划实施,恐怕也难以达到“病有所医”的目标。  

美国之所以出现“因病致贫”现象,除其保障模式有缺陷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药费用越涨越高,最后高到只有富翁级的家庭才能承受得起。事实证明,美国医疗机构的逐利动机和逐利行为,是造成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新华社华盛顿电记者任海军在“因病致贫”一文指出,2007年,美国申请破产的家庭中,62.1%的家庭是因为医疗费用过高所致。在美国看病贵是世人皆知的事实。别的不用说,就说镶牙吧,许多人为了省钱,认可飞到中国来,也不在美国看病。因为看牙省下来的钱,还白捡了一次中国旅游。  

“因病致贫”一文说明,美国实施了许多年的医疗健康保险模式,不仅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而且也面临着是否继续的抉择。显然,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模式的弊端,是继续?还是修改?抑或是另起炉灶?该是美国政府考虑的问题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从美国因病致贫的现象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在我国医改方案酝酿、公开征求意见和目前贯彻实施的时候,都有人主张将医改的钱,补给需方,走美国等发达国家医疗保险的路子。这真是令人费解!人家美国人自己都认为医疗保险模式是有缺陷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邯郸学步、照搬照套呢?  

中国的医改,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的实际是什么?是老百姓的收入低,医疗保健条件差,健康保险水平低,政府支出困难,社会救助能力弱,看病难、看病贵。因此党和国家把建立“病有所医”作为医改的终极目标,老百姓热切盼望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因此,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医改的钱,是用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是用来救死扶伤的。只有科学投放医改资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补需方模式不仅不符合中国国情,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我们一定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来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满足中国人民“病有所医”需要的政策和建立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机制。  

试想,如果我们不在控制医药费用的源头上采取措施,不能有效阻断医疗机构的逐利动机和渠道,不能将虚高的药价降下来,国家即使拿出更多的钱来补需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不会得到彻底解决,而且一定会愈演愈烈。  

既然美国模式也有缺陷,那么我们下一步落实医改方案时,就应当汲取他们的教训,做为借鉴。人家已经扭伤了脚,我们就别再去撞墙了。  

笔者认为,中国的医改,既要推行健康保险,也要深化医疗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更要努力增加国民的收入,还要政府对那些痴呆傻孤老寡等社会残疾人、弱势群体进行全面救助才行。多管齐下,对症施治,合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才能达到“病有所医”的民生目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