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说
瞎说
张大傻子
网上传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认为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编剧的历史功课不及格。在下是个粗人,自知对钱学森那样的伟人,不配说什么;对伟人的儿子钱永刚先生也十分敬仰。我绝不敢反驳钱永刚先生。但又瘾不住,就绕弯说几句,是瞎说。
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就一再讲,写作文要抓住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重中之重。主题鲜明了,还得看这个主题观点是不是正确。写文章,主题观点正确是起码的要求。
这就是中国历代文人追求的文以载道。
改革开放,是个文不载道的时代。写作可以不吊韩愈,更不用尿柳宗元。文艺作品,可以扯犊子,扯得越没边儿越好。作家不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钱,去干起了驴马烂子的勾当。文学作品没有了浪漫主义,更没有了现实主义,有的只是恶俗。因为恶俗可以吸引人,可以麻痹人,可以起到障眼法的作用,可以让人们无视现实生活。说起来可怜,我二十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也很少看电视剧。这个电视剧是朋友推荐我看的,现在还没看完,就觉着非常好。
它写了个大主题: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应该是我们民族文学永恒的主题。这个主题很多年看不到了,冷丁一看,如沐春风,内心真的是很爽。
可以看出来,这部电视剧不是长时间磨出来的,有急就之作的痕迹。但它的主题好,主题好就是好作品,其它有一点小问题,也是白璧微暇。
文学创作存在手高眼低,也存在眼高手低。但不管什么高,什么低,好的文学作品是需要时间来磨的。比如样板戏,那都是经典作品,同样也是用时间磨出来的。当然作家水平影响作品的高下。如现代京剧《沙家浜》是汪曾祺和阎肃写的。汪曾祺是中国作家中艺术品味很高的人,他追求空灵隽永,语言又十分了的,再加上激情四溢的阎肃。这样的两个强手联合,还得磨好几年(我不知道具体磨多长时间,但肯定不是急就之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作者我不知道是谁,但我认为已经很有成就了。他写了个重大主题,写到这样已经很好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如毛泽东、周恩来,是那么简朴。在困难时期,毛泽东连肉都不吃。别人为他把菊香书屋装修好了,他硬是不住,搬到了游泳池。看到国家困难,钱学森把自己的积蓄拿出了,献给国家。邓稼先自己的窝头舍不得吃,留着给加夜班的同志们吃。这些人物有血有肉,足以让人感动。当然如果有个反衬会更好。如在困难时期,我们的某个领导人,来长春视察,晚上无聊,打电话给刘亚楼,让刘亚楼派飞机,把彭真从北京送到长春,陪着他打桥牌。如果能把这个情节加上,那么,人物可能更鲜活。
看一部文学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部好作品,主题好,立得住。在技法上有些稚嫩,不老辣,有的地方甚至力不从心。但这都是小毛病,不影响它的主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东西不容易,现在写文章,不用爬格子,都用电脑敲,但也不容易。信马由缰地瞎敲,敲几篇烂文章容易。要写出好文章那是很难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就是一篇好文章。时下的中国,对于这样的好文章,我们不能苛求它十全十美。它就像一只傲雪的红梅,我们应该看到它的风骨。这让我想起了毛主席那首咏梅诗:“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正是2011年的春风第一枝,我为这春风第一枝鼓掌、叫好。
钱永刚先生认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作者历史功课不及格,这话多少有些刻薄,不厚道。这部作品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肯定不完美。缺点肯定不止钱先生说的这一点,但都是一些小的瑕疵。这部作品把中国人的道写出来了。这正是我们曾经常说的文以载道,衡量一部文学作品,还能有比这更高的标准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