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党建史上的四个经典理论

火烧 2011-10-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党建史上的四个经典理论,重点解析支部建在连队等基层党建经验,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发展成就与理论创新。
 90年,无论如何都不算是一个短暂的时期。这个期间,昔日的社会主义阵营没了;苏联老大哥也没了。以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朝鲜、越南和古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基本上完成了第三次跨越发展,走到了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最前列,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发展势头仍然非常强劲。应了毛泽东那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的辉煌得力于她在实践中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维;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思维的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总结并制度化了许多加强、巩固和不断完善党的建设的经验,这些经验使我们的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伟大的、正确的执政党。这些宝贵的经验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

           一,党的支部建在连队(夯实基层党建)。连队是军事战斗部队的基层组织,是一个个军事战斗的移动堡垒。没有党的领导,这个移动堡垒就不能完成党的具体军事任务,更谈不上完成党的最终的政治奋斗目标。1927年,红军抵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的时候,由于当时部队是由农民和旧军队组成,军队基层没有党的组织,党不能完全掌控部队情况。毛泽东决定对军队进行整改,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决定把党的支部建在连队,重视在“士兵中发展党员”;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史称“三湾改编”。这是党的政治建军思想的突破性基础建设,一支“党领导的人民的军队”从此诞生。这也是“党指挥枪”理论的渊源。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一文中总结说:“红军之所以艰苦奋战而不溃败,‘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我们国家直接统帅三军的中央军委就是隶属于中央委员会负责领导和指挥军队的最高结构。

          这个理论是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最后胜利最早的经典党建理论。这个理论在改革开放后更加发扬光大,在非公经济单位也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近二年,在全国律师协会或者大型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也成立了党的支部委员会。

         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决策原则。民主集中制最早是由列宁创建的。中国共产党从成为共产国际支部时起就自然接受并实行了这个制度。《党章》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央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选举产生;党的机构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制度;禁止各种形式的个人崇拜。正是因为党坚定不移的实行这个制度,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走上了领导岗位,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民主集中制是一个博采众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议行合一的决策制度;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规律的科学制度。这种制度解放后已经成为国家生活各个方面的一切议事决策活动的根本原则了。

          三,精兵简政思想。1941年夏,陕甘宁边区副主席,无党派人士李鼎铭先生在边区参议会二届会议上提出“精兵简政”议案,受到与会者普遍支持;毛泽东批示:“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的机会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后来,毛泽东又把这件事写进其伟大著作《为人民服务》。1948年,暂居香港的郭沫若先生在他的《洪波曲》中也有关于“精兵简政”的台词:“只要肯认真抗战,这种精兵简政,分头并进,似乎也要更合理些了”。今年4月份,中央提出治理庸官懒官,就是在新形势下继承发扬和贯彻执行精兵简政思想的新的伟大实践。

         事实上,精兵简政的实践,毛泽东在“三湾改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就把一个师改变成为一个团。加上党支部建在连队,红军的战斗力在没有增加人员、装备的条件下,由于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得到了空前的整合加强。我以为,在和平建设时期,精兵简政的关键是制度化、常态化而非搞运动。

         精兵简政是政府的最佳结构模式。精兵简政可以促工作效力,促开源节流,促亲民爱民,促廉政勤政,促政通人和。“
人自归仰如众星拱北辰也”(见《朱子类语》卷23)。精兵简政是深化改革的需要;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为人民服务的需要。

          四,统一战线思想与理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和革命党派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为新中国成立而写的一部伟大论著。其实,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伟大实践,我认为至少可以提前到“三湾改编”。那个时期,红军的组成很复杂;主要由农民武装暴动和旧军队人员组成。“三湾改编”时,规定了官兵平等、不准打骂士兵、经济公开、开会士兵有发言权等对于缓解、化解军队内部矛盾起到很好的作用;达到了基本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从而形成统一战线,加强战斗力的目的。其中不少规定演变成后来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重庆谈判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没有统一战线的坚持与贯彻,没有各民主党派的支持,中国的命运或者将会是另一个样。我认为,重庆谈判(统一战线)的胜利,可以与遵义会议毛泽东走上领导岗位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媲美。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人民从战略相持转为战略进攻,经过“三大战役”最后建立新中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重庆谈判时期的统一战线胜利功不可没!

         纵观九十年,统一战线思想不仅是处理内政的指导思想之一;而且也是处理国际外交事务的指导思想之一。最经典的当属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世界的政治、经济、外交都呈现多元化趋势;结成适应性强的各种各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战线是唯一的明智的选择。北约、欧盟、AEPC、G20、金砖五国、博鳌论坛等等,都是统一战线思想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实践价值基础。

         搞同统一战线是我们中国的拿手好戏。2400年前的战国时期,我们就有了“连横合纵”的观念与实践。毛泽东精通中国历史,对这个思想的精髓深有感悟,烂熟于心;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社会主义新时期国内统一战线思想表现为十六字精神原则:“长期共存,荣辱与共、互相监督、肝胆相照”。我把这十六字再精简一下为八个字:共存共荣、民主监督。

          “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人民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九十年党史中战无不胜的指导思想之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