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火烧 2010-03-03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机器时代与易经的关联,强调进化与变化的重要性,提出三网合一与转基因禁令的必要性,并结合莱布尼茨与东方哲学的联系,揭示科技与文明的融合。

若要活得“长”,马上去下乡。深山老林,那里时间之感一定比城市慢得多!“科学”和“玄学”之间的关系,是不能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特别提示——为何中国要加快实行“三网合一”工程!?一定要保证即便边疆山寨不识字的老人,都要人手一机,哪怕政府白送。

如果编辑嫌麻烦不能贴图,请直接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2861d0100h8ho.html

笔者在《从海到地》一文中点题,人类进化的关键一步,已经落到中国人身上,这种结论来自直觉——种种显著历史事件的刺激,十几亿人统一文明体(计算机)的巨大运算能力;人类历史所有菁华,到今天为止,基本已经全部汇入中华文明。西方有位投资人、技术未来学家Jim Pinto与笔者有着一样的感觉!只是不想特别“点明”而已。

进化——生存的选择。

正因此,人们应心生敬畏之心,通过所有渠道让当局立法禁止转基因食品上市。

进化,实则可用《易经》的“易”替代,易的意思是:“变化”。狂想一曲,或许“易经”的代码,不过小于20MB的容量,却决定一切生命的演化。

当今中国人,没几个真正明白《易经》的涵义。或许它是决定一切变化的程序代码,容量<20MB。现代人类,对其领悟最深的或许是德国的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701年2月,莱布尼茨在给北京的白晋(Fr. Joachim Bouvet)写信时,谈到二进制问题。白晋当年11月4日收到这封信的当天,马上复信,认为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恰好与太极八卦相符,也就是把阳爻变成一,把阴爻变成零。此外,他还在信中附寄了八卦图。直到1703年4月,莱布尼茨才收到这封给他帮了大忙的信,为加进八卦图的论文起名为《二进制算术的解说》,定副标题为“它只用0和1”,并论述其用途以及伏羲氏所使用的古代中国数字的意义。

法国科学院收到这份论文后,马上发表于《皇家科学院纪录》,从此以后,莱布尼茨再也不说是他自己发明二进制,只是讲重新发现了中国人原来的学问。

有人说莱布尼茨对古代中国估计过高,因为莱布尼茨是中国学的疯狂粉丝。这点可以继续讨论,但笔者要对莱布尼茨的另一观念大加赞扬!他是西方第一个明确表达身/心在偶然性方面关系的哲学家,也即,心(mind)是身体-大脑(body-brain)发生时的“双胞胎”,发生(emergence)的同步重组(a reformulation of synchronicity)。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追寻莱布尼茨的中国学兴趣,使用道教概念发展同步性的原则也为人所知,其实荣格最应该与中国明朝的王阳明交流一下。

中国古典诗词有着严格的规则,其实音乐亦是,而有良好规则的事物则适合潜力之树的递归函数增长,有助于智力进化。从这个角度看,中文现代诗基本无序“演变”,应该是文化的一种倒退。当然,如果能演变为另一种秩序,或许可以称作进化。

看到温总理访谈发出“可持续发展变革”信号,想到的不是“绿色和平组织”,却担心“绿色概念”可能导致的去工业化,联想到非洲最近的“尼日尔政变”,有什么关系?法国核工业巨头阿海珐长期垄断了尼日尔铀矿的开采业务。德国《青年世界报》2月20日题为《铀是政变的原因?》的文章猜测,西方国家可能暗中参与了军人的行动,以遏制中国在该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从钻木取火,到煤炭石油,到放射性元素,人类历史,是“反熵”创造性的进程。试想,如果没有主观能动的耕田开辟,会有大量人口增加吗?真正做到“人”的全面发展,宇宙是“数学”的,更是“创造”的——科技与人文才是解决资源瓶颈的关键。绿色生态是个好概念,但千万不能被“绿色”误导到另一种极端境地。

遥望嫦娥,不是因为她单身,而是因为——氦3!根据科学统计表明,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全国一年所有能源需求,100吨氦3便能提供全世界使用一年能源总量。氦3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很少,目前人类已知的易取氦3全球仅有500千克左右。根据人类已得出的初步探测结果表明,月球地壳浅层含有上百万吨氦3。如此丰富的核燃料,足够地球人使用上万年。

今天把毛泽东《实践论》又看了一遍,这段话比较刺激人心——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些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各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是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

如何才能知道这些知识能否“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毛泽东说,“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

“第二是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

在此想到泰坦之战》一文提及的陆氏兄弟,“心即理,格物就是体认本心。‘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还有朱熹的一番说法,“格物乃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则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致知格物只是一事’,认识的两个方面。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

将这三家之说(有重叠有冲突)列举于此,对比参考。

理性主义认为感觉经验只能产生表象世界意见,表象易受蒙蔽,因此这种感觉是不可靠的,甚至有理性主义者主张全面放弃感觉(比如陆氏兄弟,实则就是这种观点,所谓“发明本心”,也即知识生而具有,学习实质在于通过理性能力对内部潜在内容作出重新发现。他们指出,在这样一个先验的知识概念系统中,短促和随机的临时性经验必然找不到它的位置。

毛泽东的看法是,“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

再与王阳明心学比较一番——

在继承思孟学派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基础上,批判吸收朱熹超感性先验范畴“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阳明心学。王学内在结构由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构成。

“致良知”是变本然的知为主体意识自觉把握的知的过程,也即“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对“无一息之或停”的天道和人类意识历史积淀的动态认识过程。强调认识主体生命意志和情感投入。两点,一是要有历史感,也即毛泽东所说的“别人的直接经验”,亦要有主体的投入,其实就是毛泽东“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的另一种说法。

不过,王阳明的话语符号,比毛泽东“马列”话语符号更具审美感,所谓体验美学,有种宗教感,就是要超越——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整体性。

“a simultaneity of eternity”,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不朽?不论毛泽东、朱熹、陆氏兄弟还是王阳明,他们都是不朽的。为何?他们正在被我们讨论着,被我们使用着。但是,那些历史上的无名之士,亦是不朽,就象一个几亿行的程式,你不一定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确实运算过。

爱因斯坦曾说,“as finite, but not bounded. ”(有限,却没有界限)这是开普勒发现“万有引力”之后,爱因斯坦基于此种独特发现对宇宙的定义。好像爱因斯坦还说过,这世界上唯有一种宗教,科学愈加发展,反倒愈加与其和谐,爱因斯坦指的就是“佛教”,笔者也要说,如果爱因斯坦理解古典“道教”的话,同样认可“道教”亦是如此,道教同样鼓励人们自我发现,从有限到无限,所谓不朽。

原文中文翻译——

{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佛教符合未来宇宙宗教预期的性质: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条与神学;它既涵盖自然,亦是涵盖心灵。它基于对所有事物体验的宗教感的追求,自然的与心灵的,融为富有意义的统一。佛教回应了这种定义。如果说有什么宗教能够应对现代科技需求的话,它就是佛教。

——爱因斯坦

}

和王阳明的学说亦是非常融洽,原文如下:

{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这也是笔者一再怀疑“现代科学”的原因。为什么?“怀疑”属于情感类名词,那么情感又是什么呢?

康德“证明”:超经验条件下,纯形式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循环。孔子曰“词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曰“得意忘言”,王弼解“易”曰“得意则忘言,得意则忘象。”康德说要限制理性回归信仰,可是——什么叫“信仰”。

你我有限,却未有界限,正如爱因斯坦同学所说:“as finite, but not bounded.”在你眨眼的一刹,时间蔓延没有边际的分割面——

过去属于历史,而我们,要给未来赋予意义,它存在于你的想象中,你的情感中——未来,在于以出世精神入世参与,尽管又是一个对立争论,又何必在乎呢。

 

灵动机器的时代

当计算机超越人类智能

 

作者:Jim Pinto

译注:海杲

 

时间的速度

爱因斯坦定义时间的相对性——物理学中

有些事物——生命——好像以不同标准经由时间

宇宙中——时间(显著事件之间)降速

进化中——时间(显著事件之间)加速

指数增长的性质——对于长周期时间来说事件进展很慢——但是在曲线拐点,事件猛速爆发

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指数加速正在发生

 

熵之法则——物质与精神

增熵法则(失序)

进化过程

—增加秩序

—出现生命与智力

—不违反第二法则—非封闭系统

 

假定:“灵增熵律”(Law of Increasing Spiritual Entropy)

—反熵

—正向秩序的反向

http://www.extropy.com/

 

进化——从化学到生物学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地球形成20亿年之后——生命以物质能量的样式开始,物质能量自身永久,是的。

对于时间,该样式变得更为复杂

—从化学到生物学

进化过程的关键因素是,“文字记录”

—否则,它注定要重复

DNA—进化设计的数字计算机记录其行为后果

 

进化——时间在加速

进化花了几十亿年的工夫来设计第一批原始的细胞

—之后,只在最近百万年的期限,显著事件发生

—明显加快的步伐

大约6500万年之前,有些灾难结束了恐龙时代,哺乳动物继承了地球。灵长目动物出现——不过用了1000万年的时间。具有人类特点的动物,在1500万年前出现,显著的特点是,开始用它们的后腿行走——不过几百万年而已,现在我们站着说话。

现代人不过50万年出现——和其它高级灵长目动物没有太多不同——DNA和大猩猩98.6%相同,和猩猩97.8%相同。

自那时起,进化主要集中于人类发起的进化变体——技术。

 

技术——其它形式的进化

现代人的出现,最显著的特点是技术的发明。技术的超越,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需要工具制造,更为熟练更为先进——需要发明。这就是进化自身的延续。

技术演变过程的“遗传代码”,就是工具制造物种维持的记录。早期时代,它是化学混合物与DNA,而通过工具,先是语言,后来又是计算机数据库所记录。

(类)现代人有几个亚种——开始创建技术的技术上更为先进的族群,也就是现代人,在支配地球。

进化——通过生存的选择。

 

技术——进化的延展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技术——加速的进化

技术,就象孵出它的进化一样——天性的加速进程。

·机械(工具,机器)

·机电(继电器)

·电子(真空管)

·晶体(电晶体)

·集成电路——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的出现

计算的指数增长,要追溯到20世纪的开端。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英特尔公司的戈登·摩尔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1965年发现了摩尔定律,晶体管表面面积每隔12个月减少50%。1975年重新修正过,改为24个月。

集成电路的成本相当恒定。多了两倍,加倍速度,价格相同。很多方面来说,性能还是四倍。计算的加速已经持续40年了。

摩尔本人预测的结束点是2017年(总共60年)——在这之后,这种范型将“中断”。晶体管将只是原子大小的厚度。然后呢?

http://www.intel.com/intel/museum/25anniv/Hof/moore.htm

 

1000美元的计算机——从1900-1999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加速法则的回归

“当秩序增加的时候,时间在加速。”

摩尔定律忘记了什么?

截止到2020年——另一个计算技术将接过摩尔定律的火炬,不会错过一个拍子!

大部分指数曲线都会“撞墙”——但不是这个!

象棋的发明人与中国的皇帝(原文如此!)

——在下一世纪的开端,我们处于棋局的下半场。

The Inventor of Chess and the Emperor of China

- at the start of the next century, we ar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chess board.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智能进化

考虑一下创造我们的进程——上天?进化?

软件记录数码数据,但却保存在精巧分子颗粒的化学结构中,名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的只读记忆体,控制巨大的生命结构。非常复杂而又迷人的简单——只有4个基本配对,便提供了数据储存的方式吗,这可是地球上百万种复杂的生命形式啊,从最原始的细菌到人类自身。

核糖体——很小的记录模块——读取代码,从仅仅20个氨基酸构造蛋白质。一切都被高效的代码编程!

这是“纳米工程”——生命的机械,发生在原子级的层面。这也是我们对于硬件的理解。

 

进化——低效的程序员

进化是非常低效的程序员——大部分代码“不能计算”。大部分序列不会制造蛋白质。97%的代码无用。而这意味着,代码的有效部分,实际上只有23MB大小——比微软的Word软件还要小。

只有目标代码——没有源代码,没有编程手册,没有帮助文件,没有用户手册。进化的变动,好象是随意而为——而改变则根据“生存”与复制的能力随时评估。生存,看起来才是天然的技术。

 

人类基因工程

国际研究项目。目的在于收集基因组染色体图和DNA序列信息资源,提供关于人类和其它动物DNA结构、组织和属性的详细信息。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这个项目从80年代中期开始,预计在2003年左右完成(18-20年)。

http://www.mcet.edu/genome/

http://www.nhgri.nih.gov/

 

进化的智商

进化已经生成百万次设计。不足点是——非常慢!

大部分智商测试是同步的。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进化的智商只比0大那么极小的一点点——不过比随机行为聪明一丁点。

因此,人类自身发起进化的理由是,这样更“聪明”,而我们在加速时间。

问题是:人类能否创造出一种智能,比人类自身更聪明?

 

人类或机器?

如果说人类本身就是“工厂”,就是机器,那么为何机器就不能是人的延伸,或者干脆延伸为一个人呢?

你是如何“体验”色彩的?

动物性多过人性?或是一台机器?

一个胎儿又是何时有了意识?

意识,是生命对于自身的反射。

——我思故我在。

不同思想学派

·意识是与众不同的“东西”

·我们不能理解这玩意

·思考就是在思考时

 

深蓝对决卡斯帕罗夫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当深蓝越来越深刻时,它显示出战略理解的因素,好像就在那里,不过是把策略转化为战略。这是我看到的最接近计算机智能的事物。智能奇怪的形式。但是,你能感觉到它,你能嗅到它!”

Frederick Friedel,卡斯帕罗夫的助手,对于人机象棋对决如此评价。

 

智能——递推公式

看看潜力,停止潜力之树的递推增长。

人的进步几乎为0——计算机递归深度能力每年加倍。你可以预测一下,计算机什么时候能够在象棋这一比赛上打败人类(97/98)。

递推只适合于定义良好规则的问题。比如游戏、音乐、诗歌(特别节奏的那种)。用递推方式可以编程“机器诗人”,据说真有,还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智能——神经网

尝试模拟人脑中的神经计算结构:

a.一系列输入表示要解决的问题;

b.输入随机链接到模拟的神经层;

c.每个链接都有长度(一开始设置为随机)。

从无知开始,然后“学习”。“帮助”正确答案的链接变得更强,“伤害”的链接则变得更弱。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明白了吧?]

神经网擅长于问题模式识别。

除去信息——智能的关键——减少成千个输入,给到一个智能输出,并去掉剩下的。

http://www.calresco.org/neural.htm

 

智能——演变(遗传)算法

由John Holland在70年代早期提出。

解决方案不是编程——它们由仿真竞争改进的迭代进程而来。聪明但却很慢——保留了进化的洞察力——如果加速100万倍的话则有用。

遗传算法用于解决别的棘手事情问题。例子——股票市场:生成100万个投资决策,干掉那些不成功的,你就和成功的留在一起了。有些成功的投资基金就用这种方式决策。今天已经投资了950亿美元。

http://www.calresco.org/genetic.htm

 

扩展的智能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为何中国要加快实行“三网合一”工程!?一定要保证即便边疆山寨不识字的老人,都要人手一机,哪怕政府白送。

完成人脑的硬件功能

摩尔定律——当2020年死翘翘之际,新形电路将会继续。

人脑—1000亿个神经细胞—估计每个神经和其邻居之间有1000个链接,100兆个链接,每个都能同时计算。

然而——每秒只能有200个计算。对于需要大量平行(比如模式识别)的问题,这样很好。但是,对于广泛的连续思考,处理能力一般。100兆个链接——每秒只能200个计算——2000万x10亿个计算/每秒。那么,我们何时能看到类似的速度?

[笔者注:想想十几亿中国人的集合体!]

 

计算的增速1900-2100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21世纪的计算基层

标准的集成电路方法,到2020年时,已经接近人脑。包括三位空间的集成电路——立方记忆(Cubic Memory)、Dense-Pac、Staktek。

用光计算——Quanta Image、Photonics、Mytec——光学计算——由平行光学元素执行计算。大量的平行,对于模式识别这样的事情来说非常合适。

分子计算——用DNA分子作为计算设备的实践。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纳米管(Nanotube)——看起来象管子的延长的碳分子。根据形状变为导体或半导体。只有1个原子的厚度。可以按三维阵列组合。比人脑还要密集。

量子计算机——夸脱比特(Qu-bits)——每比特同时为0和1,很有可能。

 

纳米工程

K. Eric Drexler——纳米技术之父,用单独原子与分子构建机器。分子制造学院:

http://www.imm.org/

如果你可以再分子级的水平搞DNA工程,为何不从原子制造机器呢,编排构建更多机器,以此类推——直到你有了数百万个微小的“纳米植物”——无穷的食物供应,或者成群游逛于血管之中根除病症,或是用工业垃圾建造摩天大楼?如果“纳米科技”能够成行,未来将是无穷的财富,无穷的可再新资源。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创造引擎——Drexler(1986)

Engines of Creation

纳米系统:分子机器、制造与计算——Wiley Interscience(1992)

Nanosystems:Molecular Machinery,Manufacturing and Computation

 

人脑的逆向工程

我们可以仔细扫描大脑来理解它。

在一定区域,大脑是高度重复的,所以我们只需要扫一部分。

把你的意识下载到个人电脑,当我们真的这么干的时候,会发现什么?

在21世纪,日益有可能做这件事情。

神经嵌入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什么是死亡?如果你能“备份”自己,你怎么能死亡?

 

21世纪的身体

身体和大脑都将增强。

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地增强身体。

纳米科技——从原子到原子构建。

构建复制品——Blob

放到真实世界中变形——在原子级自我复制。如果我们停止自我复制,会发生什么?

嘿,我们干嘛还需要身体?虚拟身体?

什么是真实的虚拟现实?

感觉的机器。

 

技术法西斯的出现

“我们站在能够改变人种的边缘。”

——连线杂志,98年1月

得意忘形:有心的机器时代

“硅谷是超新星——甚至和好莱坞、纽约与华盛顿重叠。”

——Upside杂志,98年8月

今天,聪明人和一般人之间的划界,就好像1935年孟菲斯TN电影院不可理喻地划分为“白色”和“有色”区一样。唯一的不同是,1935年时的黑人至少还希望有天能够获得平等。而在每一个组织都期望“更聪明、更快、更好”的时代,谁还会代表数百万人呢——实际上,按照定义,大部分人——都是一般的智商?

——Michael Malone - Upside杂志 - 98年8月

http://www.upside.com/texis/mvm/story?id=35927f000

 

有心的人

一旦神经嵌入普遍开来,我们能够模仿广泛的“感情”,已经有了诸如幽默这样的神经触发器。

理解神经学的“心灵体验”相关——将其翻译为可以引起精神的计算过程。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院的科学家,已经在耳垂前部发现了一个微小的神经细胞基因座,当有宗教体验时就会被激活。

 

有心的机器

机器衍生自人的思考,在经验能力上超过人类后,实际上会让自己成为“有心的机器”。

21世纪的机器,会走到真实或虚拟的庙宇中,冥想、祈祷、超越——连接到他们的心灵维度。

 

机器或心灵?

我们不是有心的人——我们是要做人的灵

——Jacquelyn Small

人类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壮丽的开始,但不是最终诺言。

——Freeman Dyson

身体与心灵是双胞胎——只有上天才知道哪一个是哪一个……

——Charles Seinburne

 

相关网络链接:

所有话题的好链接 : http://www.penguinputnam.com/kurzweil/

反熵 - 积极的熵 : http://www.extropy.com/

摩尔定律 : http://www.intel.com/intel/museum/25anniv/Hof/moore.htm

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 : http://www.ai.mit.edu/

人工生命 (Santa Fe) : http://alife.santafe.edu/

人类基因组工程 : http://www.nhgri.nih.gov/HGP/

机器诗人 : http://www.kurzweiltech.com/

计算机艺术 : http://www.artworks.co.uk/welcome.htm

亚伦的画 : http://www.scinetphotos.com/aaron.html

自发代理 : http://www.cs.bham.ac.uk/~amw/agents/links/index.html

DNA计算机 : http://www.mitre.org/research/nanotech/hapgood_on_dna.html

遗传算法档案 : http://www.aic.nrl.navy.mil/galist/

纳米科技 - Eric Drexler : http://www.foresight.org/EOC/index.html

分子制造 : http://www.imm.org/

神经网络 : http://www.calsci.co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