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教育的农村教师、校长罗应攀——被劳累与肝病夺走了42岁生命
忠于教育的农村教师、校长罗应攀——被劳累与肝病夺走了42岁生命
罗应攀,笔者老家的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生前系重庆市铜梁县西河(镇)中学校长。笔者与罗应攀的最后一次见面,约在10年前,10年后,比笔者小两岁的他悄悄地走了。
罗应攀,生前性格开朗,风趣幽默,积极乐观,身体健康,工作稳定,事业小成,心态平和,知足常乐的他觉得,这样的状态非常幸福,然而,2011年9月4日,他怎么会匆匆结束了42岁的生命旅程?
罗应攀,一个农民的儿子,1969年8月6日,出生于小安溪河边,从1989年的乡村小学教师(原民兴乡朱家村小学)、原民兴乡小学教师、原民兴(乡)中学教师一步步踏实地走到乡镇中学校长(2005年8月直至死亡。)位置,从底层走到底层末端,仍未脱离底层。从小在农村品味穷困、劳累,寒窗苦读考上中师,尝尽了乡村教师的酸甜苦辣,领悟到一个乡镇中学教师的神圣使命,忠实履行着既是政治课教师又是校长的职责。
罗应攀从教以来,特别是从2005年任领导以来,繁忙已成家常便饭,劳累已被他适应、习惯……2011年春,尽管他知道身体出了问题,但是,毕业班的学生的前途命运就在一个节点上,全校本学年的攻坚战就在此一搏,所以,他放弃了诊治。但是,就是这一放弃,就注定他要与病魔决一死战。虽然决战保住了生命,但并未治疗终结,他就因工作而要求出院。就是这一出院,再加继续工作,就注定了他的决战将以失败告终。
2011年4月,罗应攀感觉头昏、胸闷、肝区不适,整天,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困倦,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躺下歇歇。但是,自己作为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师,几十双求学的眼睛期望着他,并且,要全面备战5月的全县抽考,加之学校行政事务的繁杂,每天甚至每晚都有干不完的事情,因此,未能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5月25日,他实在扛不住了,才被家人扶进了永川区人民医院。经检查,结果是肝硬化。这才开始住院治疗,但由于耽误时间太长,医治效果不佳,医生建议转院。于是,6月1日,转院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由肝病教授凌医生医治。住院期间,他一直有气无力,仍牵挂学校工作,多次批阅处理学校文件,且一工作常常是两三个小时。这对于一个重度肝病患者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
住院期间,考虑到自己的病情严重,为了不影响学校工作,罗应攀提交了辞职申请。县教委同意并把他调到永嘉中学工作(在永嘉教育工作组上班)。8月15日,病情稍稍有点好转,考虑到就要开学了,移交工作还未办理,他心急如焚,就央求凌医生准予出院,凌医生看他态度坚决,就同意了,但临走时叮嘱:“出院后,不要到处乱走,不要受热,一定要避免感染,如果感染,就可能危急生命。”
8月16日,烈日炎炎,气温高达40多度。才早上6点钟,罗应攀就坐摩托车赶到西河中学,与新任李校长办理了移交工作,一直到中午12:30结束,才搭乘摩托车回家吃饭。随后,他身体感到不适,自己也没在意。随后,又到永嘉教育管理中心报到上班。教管中心组长杨恩毅看到他脸色腊黄、气色不佳、就劝他回家养病。然而,就在8月31日,他病情突然恶化,急送往永川区人民医院治疗。经检查,其肺部已经严重感染,建议转院抢救。9月1日6:30,他被转入重医附二院重症监护室急救,全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但终因病情恶化救治无效,9月4日晚9:30,他42岁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
罗应攀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忠于教育的校长,从2002年起,他先后或获西河镇先进教育工作者、县安全稳定先进个人、县委、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西河镇优秀教师等荣誉。
罗应攀的死亡,给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创伤,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生前买房、装修欠下7万余元的外债,至今未还。住院期间治疗费花了9余万元,除报销了近6万元外,家里借债3万余元。每月要偿还房贷1200元,女儿正读高三,花费也不小,而其遗孀每月工资不足2000元……这样的境况,罗应攀在天之灵,将无法安宁,我们怎么告慰?
罗应攀死亡后,所在单位特向上级部门申请认定其为工伤死亡,但未获批准。按规定计算,可得抚恤金25940元。但是,区区两万余元,对于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真是杯水车薪,对于一个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教师来说,确实是难以言表的凄凉。
罗应攀,就这样离去。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学生们、教师们的付出,他在学校劳累,他积劳成疾,为教育,他付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但是,他无怨无悔。然而,作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罗应攀为教育奉献了生命,我们决不能让其亡灵愧疚:他未能完成的对女儿的抚养义务,他未能履行完结的房贷债务,他因治病而欠下的一笔债务,却要悲痛而孤立无助的遗孀一个人去承受。
毫无疑问,罗应攀是累死在学校的,对他的默默奉献,我们深深敬佩。让我们铭记一个忠于教育的农村教师,一个负责的乡镇中学校长,他的名字——罗应攀,一座丰碑的名字——罗应攀。